南海的風浪,從未真正平息。
最近幾天,菲律賓又開始興風作浪。原因無他,他的幾個盟友即將出場,這無疑給了他挑釁中國的膽量。
遠在美國的谷歌公司也妄圖攪動南海的水。
面對種種挑釁行為,中國毫不畏懼,一一進行了反制......
八國聯合軍演
2025年,美菲“肩并肩”聯合軍演再度啟動。
據公開信息顯示,今年的演習不僅有美國和菲律賓,還有其他6個國家共同參與,參演士兵總數高達1.6萬人。
“肩并肩”軍演是美菲之間持續多年的合作軍演,最早始于1991年。雖然1995年曾因政治原因中斷,但1999年起便恢復舉行。
自該軍演誕生之初,就有強烈的地緣政治色彩,不僅危害地區安全,還嚴重破壞了中菲關系。
以去年的演習為例,美菲軍隊將部分演練區域安排在面向臺灣和南海的海域,這是歷年來首次突破菲領海范圍進行海上實兵演練。
其中一個環節更是引發爭議:雙方以退役的菲律賓“卡里拉亞湖”號補給艦作為擊沉目標,這艘艦艇曾是菲律賓海軍唯一一艘中國制造的海軍資產。
這樣的選項,其用意不言而喻。
而今年的演習明顯進一步升級,無疑讓菲律賓多了些對抗中國的底氣。
4月14日上午,中國海警在黃巖島附近海域依法開展例行巡邏時,菲律賓海警4409船在未通報情況下,突然四次穿越我艦行駛路線,并一度危險接近,險些發生擦撞。
面對菲方的挑釁行為,中國海警多次進行喊話和警告,并依法依規采取規制措施,最終成功驅離菲方船只,現場秩序迅速恢復。
在事態明明已經得到妥善處理的情況下,菲律賓卻反過來炒作事件,指責中方“侵擾”,并試圖借助國際輿論塑造受害者形象。
這種混淆視聽的行為,暴露出了菲律賓真實的丑惡面目。
對于這一系列挑釁行為,中方立場始終堅定——在維護南海主權與海洋權益的問題上,絕不妥協、也不退讓。
黃巖島的現場反制行動,正是中國主權底線不可觸碰的現實寫照。
谷歌的騷操作
就在菲律賓拉攏盟友掀起聯合軍演之際,美國的另一張牌也隨之亮出——科技巨頭谷歌公然介入南海話題,做出了一項極具挑釁意味的操作。
近日,有用戶發現,在谷歌地圖的部分顯示界面中,“南海”被悄然更名為所謂的“西菲律賓海”,這一變化立刻引起強烈關注與爭議。
很明顯,谷歌的這次“改名”,是明顯帶有政治立場的表態,意圖為菲律賓在南海的不當主張背書,進一步激化地區對立。
事實上,這并非谷歌首次扮演“政治推手”的角色。
在巴以沖突期間,谷歌應以色列軍方要求,關閉了以色列與加沙地帶的實時交通信息,為以軍行動提供便利;
今年年初,特朗普盯上了美國周邊領土,放話要把“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
谷歌也迅速配合將“墨西哥灣”在地圖系統中更名為“美國灣”。
這一系列操作早已暴露出谷歌并非單純的科技平臺,而是美國輿論霸權體系的重要一環。
此次擅自將“南海”改稱“西菲律賓海”,無疑是對中國南海主權的挑釁。
在中菲南海矛盾不斷升溫的背景下,這種行為無疑是在“火上澆油”,試圖通過信息話語權誤導國際對南海問題的認知,掩蓋菲律賓非法侵權行為。
針對谷歌的“騷操作”,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作出嚴正回應。
4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南海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通用地理名稱,長期以來被世界各國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廣泛使用和接受。”
這番表態不僅是對谷歌擅自更名行為的堅決否定,更是對美國借助民間機構干涉地區事務的強烈警告。
南海不容篡改,更不容借“地圖修辭”之名侵犯中國主權。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是建立在歷史與法理基礎上的事實,無論他人如何變換措辭,如何操作平臺標注,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如今,美國一邊通過軍事手段推動南海軍事化,一邊借助互聯網企業在輿論場打配合戰,意圖以“軟硬兼施”的方式實現戰略滲透。
對這種帶有明顯政治動機的行為,中國不會坐視不理。
無論是軍演挑釁,還是地圖篡改,都是赤裸裸的主權試探與輿論操控。
中國將堅決捍衛自身的領土完整與國家利益,也將通過多邊外交、法律機制與技術手段,反制任何試圖破壞地區穩定、操縱國際認知的行為。
參考資料:
中國海警在黃巖島遭菲海警船只碰瓷——大象新聞
外交部回應谷歌地圖涉南海標注:南海一直是國際社會公認通用地名,被廣泛接受——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