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曇花一現?
秦朝末年有場起義,轟轟烈烈地起來了,可沒多久就崩了,留下一堆疑問讓人琢磨。
領頭的陳勝和吳廣,倆農民出身的漢子,愣是喊出了振聾發聵的口號,結果吳廣一掛,陳勝沒撐多久也被人干掉了。
更絕的是,劉邦后來甩出一句:“他要是不死,哪有我當皇帝的份!”這話聽著玄乎,可細一想,里面藏著不少門道。
這場起義咋就散了?
陳勝咋死的?
劉邦又是咋撿了便宜?
秦朝那會兒,老百姓的日子苦得沒法說。
秦始皇當年統一天下,雄心勃勃,可干的事兒忒狠。
他修長城,搞得跟不要命似的,征了幾十萬人,死了多少沒人統計過。
建阿房宮,奢華到能塞下十萬人,壓根沒想著百姓死活。
給自己修陵墓,里面塞滿寶貝不算,還把工匠活埋了,喪心病狂。
到了秦二世,變本加厲,繼續搞大工程不說,還在陵墓里弄了水銀河,工匠照樣一個不留。
賦稅重得喘不過氣,徭役沒完沒了,動不動就得去服役,晚一步就是死罪。
法律也狠,小錯都能砍頭,割鼻子砍腳啥的更是家常便飯,連坐法搞得一家人犯錯全村倒霉。
經濟上壓商人,文化上燒書埋儒生,軍事上連年打仗,男人都死光了,家里剩老人孩子,日子沒法過了。
就在這民怨攢滿的時候,陳勝和吳廣站出來了。
陳勝是河南陽城人,窮得要命,從小給人打工,可他有野心,年輕時就說過要發財不忘兄弟。
吳廣是河南陽夏人,老實巴交,在鄉里口碑不錯。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征人去邊疆守邊,倆人當了小頭目,帶著900個窮哥們上路。
走到安徽宿州附近,大雨把路堵了,按時到不了,按秦朝的規矩就是死路一條。
倆人一合計,反正都得死,干脆干票大的。
他們搞了點小手段,弄塊布條寫上“陳勝王”塞魚肚子里讓人發現,又學狐貍叫喊“大楚興”,把迷信的老百姓唬得一愣一愣的。
吳廣平時人緣好,故意惹怒押送的官,被打得半死,順勢殺了人,陳勝也動手干掉一個,900人全反了。
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來,意思是當官的不是天生的,咱們也能翻身,忒提氣!
起義軍借著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頭,聲勢一下就起來了。
扶蘇是被秦二世弄死的,項燕是楚國人心里的英雄,用這倆人號召,效果杠杠的。
他們先占了宿州附近,之后一路打到河南淮陽,陳勝在那兒稱王,國號“張楚”,想重振楚國威風。
那時候隊伍里有幾百輛戰車,上千騎兵,幾萬步兵,氣勢不得了。
可惜,好日子沒多久,麻煩就來了。
吳廣被陳勝派去打滎陽,那是去咸陽的要道,必須拿下。
他帶著幾萬人馬,干勁十足,可滎陽守將李由不是吃素的,城墻硬,吳廣攻了好久沒進展。
隊伍沒糧,兵累得不行,士氣掉得厲害。
聽說吳廣有點自大,指揮上不聽意見,底下人開始不服。
結果,部將田臧看他拖時間,帶著人把他干掉了,還把腦袋送回給陳勝,說吳廣想造反。
陳勝這時候犯了難,吳廣是老兄弟,手下人喜歡他,可田臧管著前線部隊,動他怕隊伍散了,不動他又怕別人學著反。
他最后啥也沒干,還提了田臧當大將。
這下子,隊伍里炸了鍋,好多人覺得陳勝管不住人,威信掉了一大截。
田臧上位也沒啥用,照樣打不過李由,前線照樣崩。
吳廣一死,陳勝自己也慌了。
他開始疑心重,誰看著不順眼就殺,連早期的功臣葛嬰都跑不了。
葛嬰占了九江,立了個楚國后人當王,后來知道陳勝稱王了,趕緊殺了那人認錯,可陳勝還是把他宰了,怕威脅自己地位。
對老朋友也下狠手,當年一起干活的兄弟來投奔,他不搭理不說,還殺了幾個,嫌他們知道自己窮時候的事兒丟人。
反過來,對叛將武臣就軟了。
武臣在趙地自己稱王,陳勝沒收拾他,還派人哄著拉攏。
這么一搞,忠心的不干了,想反的更多,隊伍徹底亂套。
沒多久,軍事上也撐不住了。
陳勝派周文帶兵西征,進了關中卻被秦將章邯打得稀爛,周文自殺,章邯趁勢反攻,中原丟了一堆地。
滎陽那邊田臧也完蛋了,陳勝只能帶著人往東跑。
跑路上,他車夫莊賈看他不順眼,可能是受夠了苛刻,也可能是怕連累,趁亂把他捅死了。
那是公元前208年冬天,陳勝才三十多歲。
張楚這政權沒了陳勝,立馬散架,各地頭領要么投降,要么自己玩自己的,沒人扛得住秦軍。
陳勝一死,亂世里其他人冒頭了。
劉邦那時候在沛縣剛起步,勢力小得可憐,可他會拉人,能打能忍。
陳勝這把火燒起來,把秦朝弄得焦頭爛額,劉邦趁機壯大。
公元前206年,他帶兵進了咸陽,秦朝完蛋。
他后來當了皇帝,去陳勝墓前拜了拜,封他“隱王”,還讓人守墓,用王爺的禮數祭他。
劉邦心里清楚,陳勝要是不內訌,沒準自己沒戲。
陳勝輸在管不好人,隊伍散了心,劉邦學了教訓,攏住手下,待人寬厚,才有了漢朝那片天。
這事兒咋看咋有意思。
陳勝和吳廣,倆莊稼漢,硬是掀了場大風浪,可惜沒守住。
秦朝那暴政,逼得人沒法活,他們抓住了火苗,點了一把火。
吳廣死得窩囊,陳勝崩得太快,可這把火沒白燒。
劉邦撿了現成的,站穩了腳跟。
陳勝要是多點心眼,把人管好,沒準歷史得改寫。
可惜沒如果,歷史就是這么走了下來。
再說深點,他們這場鬧騰不光是輸贏的事兒。
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了老百姓心里的氣,告訴世人,命不是天定的,誰都能搏一把。
他們沒成,可精神留下了。
后來的農民起義,多少有點他們的影子。
陳勝吳廣證明了,普通人也能翻天,哪怕最后沒翻成,那股勁兒也夠震撼。
從這看,他們輸了仗,卻沒輸意義。
秦朝那套高壓玩不轉,遲早得炸,他們就是炸的第一聲。
劉邦那句話聽著夸張,可真不是瞎說。
陳勝要活著,把隊伍捏緊,秦朝沒那么快倒,劉邦也沒那么容易爬上來。
歷史這東西,偶然性忒多,可也有它的理。
陳勝缺了點本事管人,劉邦多了點運氣和手腕,結果就這么定了。
陳勝的失敗,給了劉邦機會,也給了后人教訓。
團結這東西,說著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
這故事放到現在看,也有點嚼頭。
陳勝和吳廣的勇氣,值得敬佩,他們敢跟強權硬碰硬,換今天也是一股子硬氣。
可光有膽不行,還得有腦子,得把人攏住。
國家這東西,靠的是大家擰成一股繩,不是誰吆喝兩聲就能成。
陳勝他們沒做到,劉邦做到了,所以漢朝起來了。
今天咱國家強,靠的也是這道理,人齊心,事兒才能成。
總的來說,這段歷史挺帶勁。
陳勝吳廣點火,燒得熱鬧,可沒燒透。
吳廣一倒,陳勝沒撐住,劉邦撿了個大便宜。
歷史沒假設,可想想還是挺有味兒的。
他們留下的,是那股不服輸的勁頭,也是給后人的提醒。
咱今天過得好,不光靠祖宗打下的底,還得自己接著干,把團結這事兒抓牢了,國家才能一直硬氣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