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新加坡救援隊在緬甸地震救護中出動了智能半機械蟑螂:新加坡救援隊除了80個隊員、4條搜救犬,還有10只半機械蟑螂這些半機械蟑螂。它們由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間實驗室研發,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背上安裝一種微型電子背包,變身為“半機械化昆蟲”。微型電子背包里,有一塊主控制板、一個無線通信模塊和一塊小型可充電鋰電池。安裝電子背包需要極為小心,既要確保電子元件能正常運行,又不能影響昆蟲的自然活動;
它們進入搜救犬無法深入的廢墟搜索,雖然一無所獲,可是提供諸多數據和使用經驗—采用“去中心化群體導航算法”:昆蟲群不依賴中央控制調度,而是依靠昆蟲間的局部感知和合作,在沒有外部精確定位系統的情況下,完成群體協作任務—依靠算法支持,蟑螂們有序進入、各司其職;
這在中國并不是高新技術:中國昆蟲/魚類仿生機器人已經成群結隊進入我軍序列,并且在軍事院校開設課程—中國各級官兵正在學習它們的戰術和積累經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陸續研制仿生鴿子、老鷹、蒼蠅、蚊子、蜜蜂等…它們都是我軍未來戰爭的智能士兵;
中國電科54所研發的抵近偵測昆蟲機器人已經進入成熟使用階段:該機器人以活體蟑螂等昆蟲為載體,通過負載的電路模塊,產生具有一定規律的電信號,刺激載體大腦、神經節或肌肉等組織,誘導或控制昆蟲產生預期的飛行或爬行動作。
技術人員稱,用手機就可控制這些傳感器裝備的蟑螂,讓它們慢慢爬到指定位置。根據搭載裝備的不同,它們可以執行各種任務,比如給它們一個藍牙竊聽器,就能監聽方圓15米內的聲音。在不執行任務時,它們可以自主進食,與正常的蟑螂無異。技術人員介紹,昆蟲機器人特有的屬性決定了其在反恐偵查、定點清除、醫療康復、災害搜救以及狹小空間檢測等各方面擁有廣泛前景。如果攜帶高能炸藥,它們可以完成多項戰術任務……
蟑螂的生存能力更強:沒有特定環境和食物要求。也就是說,將它們成箱投放到各種戰場上,無論生存力、戰斗力都可以讓我軍突擊單位得到強有力的支援。
(注:以上信息基于公開報道與分析,實際情況可能因政策調整或保密協議而變化,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為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