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風向要變了!國家劃紅線,有了準入原則,將“安全優先”劃成重點!
近日,工信部甩出王炸 —— 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
會議特別強調了,車企需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承擔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這信號就太不一般了!那么,智能駕駛行業到底踩了哪些急剎車,為啥突然從“技術狂飆”變成“安全優先”了?
先劃重點!這是在上海車展前緊急召開的會,所以有很重要的意義。
上海車展是什么地方?全球車企秀肌肉的舞臺!此前,車企太愛在車展上“畫餅”了,愛用“L2.9 級準自動駕駛”“全場景智駕”“零接管”等的夸張營銷詞。但按照最新標準,這就是典型的“擦邊球”!
L2級,駕駛員和駕駛自動化系統共同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
為啥有些車企沉迷玩文字游戲?
因為用上這些話術,比如“自動駕駛”這四個字,可能讓車價直接提升一個檔次,從而讓用戶覺得買它值!比如,去年某新勢力靠“城市NOA覆蓋99%路況”的宣傳狂攬訂單,結果用戶提車發現,部分道路直接“罷工”。
但代價是什么?是用戶以為“買了系統就能躺著開”,結果就成了悲劇的事。你想想,2025年開年才三個多月,湖北高速某車智駕系統沒識別靜止車輛,廣東隧道追尾事故,安徽銅陵高速某車事故致3人死亡……
這些事故暴露出啥?不是技術不行,而是“輔助駕駛”被炒成智能、自動的,用戶把“輔助”當成了“不用管”了!
所以,工信部在展會前亮劍,說白了就是要給行業“降降溫”,就是要在“畫餅大會”前給所有人戴上“緊箍咒”—— 先把安全底線守住,再高談技術突破!
劃第二個重點!這次監管可不是簡單的“口頭警告”,而是從“準入門檻”到“宣傳話術”全面收緊。
比如“完善高級別自動駕駛測試標準”,啥意思?以前車企靠“堆算力”“秀芯片”就能拿高分,現在必須證明你的系統在暴雨、隧道、施工路段這些“魔鬼場景”下能扛得住。以后智駕“偏科生”可能連準入資格都拿不到!
而“宣傳話術”全面收緊,本質上是在填兩個“大坑”:
第一,法律真空坑。現在 L2 級輔助駕駛出事故,責任全算駕駛員。但車企靠“自動駕駛”的宣傳會讓用戶放松警惕,這本就合理。
第二,數據黑箱坑。去年某品牌事故后,用戶想調AEB未觸發的數據,車企說“涉及商業機密”,連法院都難取證!現在要求宣傳必須明確“功能邊界”,就是要讓用戶知道“這系統能幫你到哪一步”,而不是靠營銷噱頭做假宣傳。
說白了,國家所做的一切,表面上是約束車企,實際上是在保護咱們普通人。同時,通過此舉推動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安全優先”。因為,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才是是智駕第一準則,這是行業需要認清的現實。
說點掏心窩的話。作為10年的老司機,我覺得即便有了智能駕駛,也絕不能拿它當“電子保姆”,開車時雙手離開方向盤,甚至還刷手機,這不是拿命賭技術嗎?無論是造車還是開車,都必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安全、敬畏生命!
那么,你支持這種“安全優先”的轉向嗎?還是覺得會拖慢技術進步?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