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消息,中國農業農村部高層人員組成的代表團將于本周前往巴西舉行會談。
在關稅戰的背景下,這一會談并不意外,甚至是順理成章。
但大家關心的是,這次會談,究竟要談什么呢?
其實就是兩件事:
一件是如何繼續深入推進中巴的貿易合作問題;
另一件就是中美貿易摩擦后,如何解決美國關稅遺留的缺口問題。
第一件事,即便是沒有關稅戰,也會如期推進。
因為這兩年,中巴貿易合作非常密切,并且進展十分迅速。
比如,2023年巴西玉米進入中國市場后,迅速對華出口,并且就在當年就成為了中國進口玉米的第一來源,并且也是憑借著龐大的對華出口,巴西玉米出口在當年也超越了美玉米,成為全球玉米出口最多的國家。
合作得非常愉快,顯然就要繼續推進,爭取更上一層樓。上樓的農產品除了玉米以外,當然還有許多,比如牛肉,比如大豆等。
第二件事也是迫在眉睫。
所謂美國關稅留下來的缺口,其實主要就是指大豆,因為其他農產品相對來說影響較小,但大豆不同,我國對大豆的進口依賴較大,所以這個缺口重點就是大豆。
而事實上,中國已經在行動了。
就在上周,中國買家先后買了400多萬噸大豆,購買力相當驚人。
而且根據預估,二季度中國進口大豆的到港量可能會達到3300萬噸,其中主要就是巴西大豆。
如此強大的購買力也使巴西大豆精神煥發,在大豆集中收獲的時間價格不僅沒跌,反而還上漲了。
所以,巴西當然也更要抓住這個機會,積極與中國會談,擴大貿易出口。
所以這次的會談并不簡單,因為它很可能將改變全球的貿易格局。
比如,就以大豆為例。
全球大豆貿易格局即將被重塑。
為什么這么肯定?
因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和最大的出口國進一步緊密合作,使得全球大豆貿易流向重塑,美豆市場不斷收縮,話語權不斷減弱,而巴西大豆逐漸成為全球大豆的中堅力量,甚至有望成為新的全球大豆定價中心。
而顯然不止大豆,包括巴西的玉米、牛肉等出口也有望大幅提升,進而使得巴西在全球農業領域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其次,全球區域化合作不斷深化。
中美博弈影響不斷外溢,就像當初的疫情以及俄烏沖突一樣,使全球各國人人自危,都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進口國想辦法擴大進口來源,出口國則想辦法擴大出口目的地,區域合作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合作加深。
比如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出口增加,俄羅斯也積極與中國展開深度合作,逐漸形成了一個不依賴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圈子。
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這場變革最大的意義在于,這種改變和產品的牛市熊市不一樣,它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說,一個商品有牛市也有熊市,并且來回轉換,但是這種貿易格局一旦轉變之后就不會再恢復如初,而隨著貿易格局的改變,必然會帶來挑戰,同時也會帶來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