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美軍事力量的對比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在2023年的一篇報道里直言不諱地說,美國在軍事上的“決定性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尤其是航母面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時,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想在這種局面下戰勝中國,美國可能得靠200架B-21隱形轟炸機。這話聽著挺聳人聽聞,但背后反映的卻是實打實的中美軍事博弈和技術競賽。
過去幾十年,美國靠著強大的海軍和航母戰斗群,幾乎是全球海洋的霸主。航母這玩意兒,不光是能打,還能秀肌肉,哪兒有事開過去,妥妥的威懾力。但現在情況變了,尤其是面對中國的時候,這套老玩法有點不靈了。
中國這幾年在軍事上突飛猛進,特別是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簡稱A2/AD,簡單說就是“不讓你靠近我家門口”,靠的是導彈、戰機、雷達這些硬家伙。
比如DF-21D反艦彈道導彈,外號“航母殺手”,射程能到1500公里,專門盯著航母打。還有DF-26,射程更遠,能到3000-4000公里,直接威脅到關島的美軍基地。這些導彈速度快、精度高,航母這種大塊頭目標一旦被鎖上,想跑都跑不掉。
除了導彈,中國還有殲-20隱形戰機,搭配PL-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超過400公里,能打到美軍的加油機和預警機。這等于掐斷了航母艦載機的“后勤線”,讓美國空軍的作戰半徑縮水。
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報告里提到,中國這些能力把美軍航母逼得只能躲在1800-2700公里外,艦載機像F/A-18E/F“超級大黃蜂”作戰半徑也就900多公里,飛過去都夠嗆,更別提打仗了。
再加上中國的電子戰和防空網,雷達盯著你,干擾信號一開,航母戰斗群的指揮系統都可能亂套。
幾次兵棋推演下來,美軍航母在這種環境下不是被擊沉,就是只能干瞪眼,進攻能力基本廢了。所以印度媒體才說,美國的“決定性優勢”沒了,航母這張王牌看著挺唬人,實際用起來不頂事兒。
航母確實有局限,但也不能說它一點價值都沒了。
現代戰爭里,航母的短板確實暴露得挺明顯。反艦導彈、防空系統這些東西太猛了,航母再牛也是個大活靶子。2023年蘭德公司的一份報告里就提到,在西太平洋這種高威脅環境下,航母戰斗群的生存率低得嚇人,動不動就被模擬擊沉。
而且航母造價高得離譜,一艘“福特”級航母得130億美元,維護費用一年也得好幾億,打仗要是真被干掉,那損失可不是鬧著玩的。
但反過來,航母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在低烈度沖突里還是挺好使的,比如打打海盜、支援地面部隊,或者在沒什么威脅的地方刷刷存在感。
美國現在有11艘航母,全球部署,能快速投射力量,這點是中國暫時比不了的。而且航母還能當指揮中心,協調艦載機、無人機和潛艇作戰,靈活性不低。
問題在于,面對中國這種對手,航母的威懾力和實際戰斗力就大打折扣了。中國的A2/AD戰略就是沖著航母來的,把你擋在門外,你再能打也沒地兒使勁。
既然航母不頂用了,美國專家們把目光轉向了B-21“突襲者”隱形轟炸機。這玩意兒聽著就挺高大上,號稱能扭轉局面。那它到底有什么能耐,能不能真救場呢?
B-21是美國空軍的新寵,設計上主打隱身和遠程打擊。航程能到9600公里,載彈量10噸,能帶精確制導炸彈和巡航導彈,直接打到對方老巢去。
最關鍵的是它隱身性能強,能躲過大部分雷達偵測,穿透中國那種高強度的防空網。米切爾研究所的馬克·甘辛格就說,B-21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應對中國A2/AD能力的武器,航母干不了的活,它能干。
因為航母得靠艦載機,作戰半徑有限,還得靠近戰場,容易被導彈盯上。B-21就不一樣了,從美國本土或者關島起飛,直撲目標,打完就跑,生存率高得多。而且它還能打移動目標,比如中國的航母或者導彈發射車,靈活性甩航母幾條街。
但B-21也不是萬能的。首先數量是個大問題。甘辛格建議美國得造200架以上,最好是300架,其中225架是B-21,再加上幾十架B-1和B-52,才能壓住中國。可現在美國空軍計劃只買100架,預算都卡得死死的。B-21一架造價大概6-7億美元,年產量按目前計劃也就8-9架,想加到20架得砸更多錢,國會不一定批。
時間也來不及。B-21首飛是2023年11月,預計2030年前開始部署,到2040年才能湊夠規模。這十幾年里,中國肯定不會閑著,反隱身技術一開發,B-21的優勢可能就沒那么大了。
2024年《南華早報》報道,中國已經搞出了新型隱形材料,能吸收低頻電磁波,對付P波段和L波段雷達效果不錯。還有小型移動反隱形雷達,部署起來又快又方便,B-21的隱身光環未必能一直保住。
中美軍事博弈中,美國的麻煩不光是航母和B-21的問題,整個軍事體系都在面對轉型壓力。中國這邊呢,發展速度快得讓人怎么舌,技術上也不斷突破。
中國現在不光有DF-21D、DF-26這些“航母殺手”,還有高超音速導彈,比如DF-17,速度能到10馬赫以上,美國現役防空系統基本攔不住。海軍方面,055型驅逐艦和福建號航母也下水了,雖然跟美國比還有差距,但追趕的勢頭很猛。空軍有殲-20,海軍有075兩棲攻擊艦,整體戰斗力是個體系化的提升。
美國雖然底子厚,但老本吃得差不多了。航母艦齡老化,F-35問題一堆,軍費還得養著全球那么多基地,攤子太大有時候反而拖后腿。B-21是條出路,但光靠一種武器翻盤不現實,得整個戰略調整才行。
印度媒體看熱鬧不嫌事大,說美國要200架B-21才能打贏中國,這話有點挑撥的意思,但也點出了核心問題:美國得拿出真家伙,不能老指望航母唬人。中國這邊也不是吃素的,反制手段層出不窮,中美這盤棋,誰下得好還得看后面。
B-21現在進展怎么樣呢?2022年12月,這家伙在加州帕姆代爾亮相,2023年11月首飛成功,2025年初北羅普·格魯曼又宣布三架原型機在測試,包括地面跑道和飛行操作,算是按部就班。美國空軍計劃先在南達科他州的埃爾斯沃思基地部署,然后擴展到密蘇里和德克薩斯。但官方目標還是100架,跟200架的建議差得遠,規模到底多大還在討論。
中國這邊也沒閑著,反隱身技術越搞越猛。新型雷達和材料一出來,B-21的隱身優勢就得打個問號。未來幾年,中美在這塊的技術競賽肯定更白熱化,誰先突破誰就占上風。
總的來說,美國軍事優勢確實在下滑,航母面對中國A2/AD能力有點使不上勁,B-21看著是條路,但能不能成還得看錢和時間。中國這邊步步緊逼,技術進步飛快,中美這場博弈遠沒到定勝負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