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北京市朝陽區的概況:
- 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
:地處北京市中南部,位于北緯 39°49′至 40°5′,東經 116°21′至 116°38′之間。北接順義區、昌平區,東與通州區接壤,南連豐臺區、大興區,西同海淀區、東城區、西城區毗鄰。
- 面積與人口
:總面積 470.8 平方千米,是北京市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截至 2023 年末,常住人口 344.6 萬人。
- 名稱由來
:因位于朝陽門外而得名。1958 年 5 月,東郊區更名朝陽區。
- 政府駐地
:北京市朝陽區日壇北街 33 號。
- 地理位置
- 自然環境
- 地形地貌
:地處北京平原,地貌平坦,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坡度一般在 1/1000-1/2500 之間。平均海拔 34 米,最高處海拔 46 米,最低處海拔 20 米。
- 氣候特征
:屬溫帶大陸型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干燥多風,晝夜溫差較大;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風少雪。年平均氣溫 11.6℃,年平均降水量 581 毫米。
- 水文狀況
:境內有溫榆河、清河、壩河、亮馬河、蕭太后河、涼水河、北小河等河流。
- 土壤類型
:土壤質地大多為砂壤土、壤土,pH 值在 7.73-8.85,呈弱堿性。主要土壤類型包括碳酸鹽褐土、潮褐土、褐潮土、潮土、濕潮土等。
- 地形地貌
- 歷史沿革1
- 先秦至南北朝
:夏、商、周時屬冀州地、幽州地。春秋戰國時,為燕都薊城之東北郊野。秦時分屬廣陽郡和漁陽郡。西漢時分屬廣陽國之薊縣和漁陽郡之路縣等。三國魏時分屬幽州燕國之薊縣、潞縣、安樂縣等。
- 隋代至宋代
:隋唐時期,屬幽州之薊縣和潞縣等。五代時期,仍屬幽州之薊、潞、幽都縣等。遼會同元年(938 年)后,分屬南京道幽都府薊北縣、幽都縣和潞縣等。北宋宣和四年至七年(1122-1125 年)間,分屬燕山府路燕山府之析津縣、宛平縣、潞縣、陰縣等。
- 元代至清代
:元至元九年(1272 年),分屬大都路大興府之大興縣、宛平縣和通州潞縣、陰縣等。明洪武元年(1368 年),分屬山東行省北平府之大興縣、宛平縣和通州潞縣、州等。永樂十八年(1420 年)遷都北京。清順治十六年(1659 年)廢縣后,轄域西半部、北部仍為城屬,歸步軍統領衙門管理,其余分屬直隸省順天府之大興縣、通州等。
- 中華民國時期
:1925 年,朝陽區轄域內首次設區,稱為東郊區。1949 年 2 月,北平市政府臨時劃定北京市為 32 個區,轄域分屬第十三區、第十四區、第十五區、第十九區、第二十區和河北省順義縣、通縣。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58 年,經國務院批準東郊區正式更名為朝陽區。1959 年,順義區境的首都機場地區劃入朝陽區管轄。1987 年,市政府將安貞里街道、安華里街道轄域內 0.6 平方千米及裕民路以南的裕中東里、裕中西里以及西黃寺西地區劃歸西城區管轄。
- 先秦至南北朝
- 經濟發展
- 總體情況
:朝陽區是北京市的經濟強區,GDP、投資、消費等主要指標名列北京市前茅。2024 年,朝陽區 GDP 首次突破 9000 億元大關,實現 9230.1 億元,比上年增長 5.0%,占全市的 18.5% 。
- 支柱產業
:金融業、租賃業和商業服務等是朝陽區的傳統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則有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躍升為第二支柱行業,增加值貢獻率位居各行業首位,達到 32.3% 。
- 功能區
:北京商務中心區(CBD)、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中關村朝陽園三大功能區聚集在朝陽區內,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和人才,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
- 總體情況
- 文化旅游
- 人文景觀
:奧林匹克公園是 2008 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舉辦地,有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會議中心擊劍館等 10 個奧運會競賽場館,為國家 AAAAA 級旅游景區。此外,還有 798 藝術區、新三里屯、朝陽公園等特色文化園區 。
- 外事活動
:朝陽區聚集了近 100% 的外國駐華使館,是首都重要的外事活動區,也因此帶來了豐富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 人文景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