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京東外賣的呼聲這么高,原來都是有原因的。
最近刷互聯網和視頻,發現好像有很多人都對美團抱有很大的怨念啊,尤其是新創業的商家們。
開始其實我也很疑惑,美團這么大一個企業,還至于跟小商家們勾心斗角的?這怕不是水軍吧?但是當我看到了商家們擺出的證據后才發現——這些平臺是的真過分啊!
舉個例子,有個小伙開了一個夫妻外賣店,一個月賣了20萬的貨,結果居然沒賺錢,反而還虧錢了!
怎么回事?
據他介紹,自己跟女友花了10萬塊錢開了一個外賣店,上個月靠賣貨入賬了182273元,將近20萬,但是仔細復盤下來越算越心塞,差點哭了。
來算一下,
這十八萬減去平臺固定抽成23%,那就剩下140351元,然后再減掉配送費(4塊一單,共3600單)、神劵補貼(每單5塊,共3600單)、其他微小活動大概1000塊,此時大概剩下105000元。
從這里開始再減掉食材成本55%,剩下47250元,再減掉人工(一個廚師7000+2個切配工4000)就只剩24250了,再減去推廣費一萬(不推廣人家平臺不給你推流,白瞎)、房租3000、水電氣費3500、設備折舊費3000(三年平攤到每個月上)、包裝費5000(占5%),
最終得到-250元!
也就是說,這情侶倆人起早貪黑地干外賣店,雖然一個月能入賬近20萬元,但實際收入居然是負的!這你受得了?
那這個過程中到底誰受益了呢?
答:除了創業的,其他人都受益了。外賣員得到了工資、廚師也得到了工資、房東得到了房租、水電煤氣公司也賺了,美團更是大賺。
綜上,只有外賣店老板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來源:2021年5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
2021年10月8日 央廣網報道
所以,此時京東外賣入局確實是最好的時機了。
天時地利人和,不說全占,起碼也大差不差了。
而且劉強東對外賣業務的布局不可謂不周全,而且針對性十足,幾乎就是挑著美團的痛點進攻的。比如他提出了嚴格的利潤率要求,明確表示京東外賣凈利潤率永遠不能超過 5%(對比美團的23%是不是瞬間眉清目秀了),旨在約束平臺的賺錢能力,讓利給商家和消費者。在商家合作方面,京東外賣推出 “0 傭金招募品質堂食餐廳” 政策,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駐,僅上線 40 天日訂單便突破 100 萬。此外,京東還注重騎手權益保障,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計劃再招聘 5 萬名騎手,這在行業內是極具競爭力的舉措。
我不知道以后京東會不會也變成“惡龍”,但是此刻,他或許就是那個屠龍的勇者,消費者、創業者確實是能受益的那就是好事。
然而,京東外賣卻遭遇了一個較為尷尬的現實問題,
——那就是很多用戶不知道在哪里下單。
是不是有點尷尬?千算萬算居然漏了這個大毛病。現在隨便問一個身邊的人,幾乎都不知道京東外賣在哪,只知道確實有這么一個東西......
盡管京東外賣在 APP 內設置了入口,但大部分用戶由于不熟悉該 APP,難以第一時間找到索性直接放棄了。而且要找到這玩意也確實得費點功夫,你甚至還需要在京東 APP 首頁的頂部搜索欄中輸入 “外賣 777” 或在首頁下方菜單欄的 “京東生活” 板塊中才能找到外賣入口。
這防賊呢嗎?
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使用美團、餓了么等傳統外賣平臺,這些平臺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多年,用戶對其依賴度較高。而京東外賣作為新入局者,更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讓用戶知道并愿意嘗試使用新的外賣平臺,這才是出路吧?
此外,京東外賣也還有一些其他的毛病
4 月 11 日,京東外賣 “百億補貼” 活動全面上線,卻因訪問量激增出現短暫系統異常,
記得京東外賣應該是從 2025 年 2 月 11 日就正式上線了呀,都這么久了怎么還會發生系統崩潰的現象?
總結
外賣市場的殘酷在于,用戶習慣是比資金更堅固的護城河。
京東把資源傾斜給商家傭金減免和騎手社保,卻忽視了最直接的獲客手段,這恐怕不是好主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