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研究生教育信息網一篇文章梳理了當前調劑的基本情況:“近三年官方數據顯示,研究生調劑申請量從215萬飆升至326萬,成功率卻連續三年腰斬——2022年38.6%、2023年32.1%、2024年27.4%,2025年預測值更是跌至23.8%,這意味著每11.3人中僅有1人能成功上岸。大數據推演,2025 年考研報考人數為388萬,統招錄取人數約110萬人,至少會有45萬人參加調劑。”
? 雖然“45萬”只是一個估算的數字,但在2025年考研國家線下調、部分院校擴招的趨勢下,“調劑”是大部分初試“失利”考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初試時銳氣被2月24日公布的分數消磨殆盡,帶著最后一絲“我就想有個學上”的掙扎,帶著“我竟然過了國家線我可能還有機會還有學上”的期待,至少45萬考生一頭扎進了“調劑”這片似乎處處是“岸”,但又處處擁擠的海洋中。
/? 調劑人的日日夜夜
/? 從無安眠
01. “我不挑了”
2月24日出分數的那天,屏幕上刺眼的“361分”成了小宋之后近2個月時間里數度失眠的理由,她不愿意去想為什么努力會變成這樣的結果,也自知“361分”這個放在2024年甚至未達到國家線的分數,在新傳考研中幾乎沒有任何出路。但她還沒來得及大哭一場,便得知了今年國家線“351分”的消息。原本熄滅的火焰重新燃燒了起來,絕望的人看見了一絲生機時,便不會考慮“要不要”,只會想“我必須抓住”。
小宋的調劑之路從2月24日那天就開始了。
她對“調劑”一無所知,她本以為這個詞永遠和她無緣,但現在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調劑的流程、調劑的策略、搜集所有調劑院校的信息。在大腦清晰地發出了“我想有個學上”的指令之后,她便開始以“調劑”為關鍵詞瘋狂搜索社交媒體,收藏了一篇又一篇有用的經驗貼,又把七零八落的信息拼湊成了自己對調劑的基本認知:
“調劑很繁瑣,分數低的人沒有選擇,只能服從。”
最開始,小宋將自己的目標定在了一些過往接受調劑的211院校,并打算用一所211非全院校作為保底。但不甚樂觀的消息一日日傳來:這所院校今年不招生了、那所院校今年只招學碩了、某所985院校分數線提升了大批高分考生加入調劑等等。社交媒體的算法構建出一個關于調劑的信息繭房,繭房里全是怨聲載道和焦慮擔憂,而小宋被包裹其中,只覺得中國幾百所院校,竟找不到一所能容得下她的學校。
“我不敢挑了。”
從2月到3月的幾乎每一天里,小宋一睜開眼睛就在關注調劑院校信息,她打了無數所院校的電話,從最初撥通前還需要深呼吸,到后來已經完全能夠游刃有余地向對面老師介紹自己的情況,得體地詢問是否擁有調劑名額。
小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打了多少電話,最終在她將目標定為“有個學上、有個應屆生身份、有機會考公考編”之后,她找到了一所大多數人都沒怎么聽說過的院校,并成功和對方老師加上了微信,隔三岔五和老師聊聊天,了解一下學校今年的考情和調劑情況。她終于覺得,頭頂上的烏云散去了些許。
“我不敢挑了。”
這句話小k也說過,并且一直一直在說。他今年是第四次考研,他總覺得自己欠缺了些考運,但又不甘心放棄。長久地蹉跎于考研中,讓他在就業市場中已經沒有什么競爭力了,他說自己甚至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工作,考研成了唯一的出路,但這條路也太難走,太狗屎了。
他的初試成績并不差,順利進入某所985院校的面試之后卻因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終未能進入擬錄取名單——他的調劑從3月末開始,卻仿佛用盡了一輩子的力氣。
“從3月末知道自己未被錄取之后,我就一直在調劑,調劑是我唯一的出路了,我必須要上岸,不上岸我找不到工作,只能再來一年。所以我就一直在打電話,給每一所可能有希望的院校打電話,我的電話都打到欠費停機了。我把我的簡歷和電話一起放到調劑系統里,就希望老師能感受到我的真誠,給我一個面試的機會。”
“全是拒絕: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把我拒了、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把我拒了、西藏民族大學把我拒了、太原師范大學把我拒了、伊犁師范大學把我拒了、新疆大學把我拒了...退無可退,選無可選。”
小k在“新傳考研擇校”直播間里分享這段內容的時候,情緒穩定似乎還帶著點笑意,在評論區一片“天啊啊!”“抱抱朋友”的感慨中,他說他已經麻了,只剩下苦笑。
02. “被挑三揀四”
“在調劑中,我覺得自己就像市場上的白菜,和其他很多的白菜一樣被均勻地放在攤位上,任由院校和老師挑挑揀揀:要有個足夠漂亮的分數、一志愿學校要好、本科不能太差、最好個人能力再出眾一些。諷刺的是,如果這些不錯的條件我都具備了,我為什么要在這里參加調劑呢?這到底是我的錯?是一志愿院校的錯?還是調劑環境的錯?”
王老師是某所一線城市本一院校的新傳學院研招處老師,也負責院校的調劑工作,她說從2月24日開始,院校的固定電話就沒停下過。在電話那端,她把“目前調劑工作還未開展,要等待具體通知”的話術說了一百遍,她說她可以理解學生們的急迫和焦慮,但大部分院校的調劑都有些自己的“潛規則”——要看分數、要看一志愿院校,更要看本科院校。
“在調劑報名人數特別多的情況下,在分數段相同的情況下,本科是不是一本往上,就是一條潛在的選擇線。”
但這只是“潛”規則,挑選者從未明碼標價,被挑選者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網絡上眾說紛紜的信息,高價販賣調劑課程的機構、讓這場調劑變得更復雜—— 從未對等的關系下,巨大的不確定性反反復復地消耗著考生的自信。
老師并沒有錯,老師的工作就是在“可以選擇的市場上”盡量為院校招到足夠好的考生。
周老師所在的一所熱門地區的二本院校今年是第二年招收新傳專業碩士生,也是第二年開啟院校調劑系統。去年院校的名額并未招滿,而今年她的任務就是招滿學生、招到好學生。
大概在出分一周左右,周老師辦公室的電話才忙碌起來,她猜到選擇調劑的考生并不會一開始就關注到自己這所院校,大多是在了解完其他211、雙一流、本一院校并深知沒什么競爭力之后,才會開始有學生將目光投向二本。周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每一個電話咨詢的同學,詳細了解了她們的基本情況后,也添加了大部分她覺得有希望的考生。她會和學生說院校未來的培養規劃,也會偶爾安撫一些非常焦慮的考生,告訴他們在眾多調劑者中,你其實還挺優秀的,我們愿意給你個機會試一試。
在這樣工作了小半個月后,周老師開始意識到今年的調劑人數當真是超過了她的預期,微信里的人越來越多,她最開始趨于“肯定”的措辭開始變得“委婉”和“模棱兩可”,她不再說“希望很大”,她變得更謹慎,她會說“情況無法判斷”,她不想給予學生希望,又將這種期望澆滅。
周老師說她收到了近百份簡歷,其中不乏非常優秀的同學,她翻來覆去挑來挑去,只覺得用一條分數來劃線的確有些偏頗,又覺得今年的考研調劑當真是艱難。
03. “我不敢賭”
按理來說,調劑也當是雙向選擇——院校挑三揀四之后,也總得給考研人一個選擇的機會。但調劑系統令人崩潰之處就在于,不同的院校自行決定調劑復試時間以及成績公布時間,一旦接受了某所院校的“擬錄取”通知,就再沒有參加別的院校復試的機會;一旦拒絕了某所院校的 “擬錄取”通知,那就必須要賭一把下一個院校一定會錄取自己,不然就等于眼睜睜地看著成為研究生的機會從自己眼前消失。
大多數考生不敢賭,也不會賭。
小p就是其中之一。在她報考的三所院校中,院校A和院校B都給她發了復試通知,但院校B的復試要比院校A早三天,院校B復試結束后當晚便給小p發了擬錄取通知,小p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更喜歡院校A,院校B其實是一個“將就”的選擇。但院校A更熱門、報考人數更多、競爭更激烈,她想要去一所還不錯的學校,但她更想要有個學上。
點擊“接受”,那么一切的痛苦和不確定性都會結束,自己成為了研究生,縱使不是那個最心儀的院校,但至少結果也好的。點擊“拒絕”,那么再繼續卷入更激烈的競爭中,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更要面對那句“世界上沒有后悔藥”的恐怖詛咒。
小p說她已經是二戰了:賭不起,不敢賭。
無數的考生面臨著和小p類似的抉擇:接受還是放棄?要不要再試試看?要不要再等等看?很多的選擇看似公平地放在考生面前,但實際上只有經歷過的考生自己才知道,這根本就不是選擇,調劑中的考生沒有選擇,有的只是被反復的“不確定性”敲打之后再也經不起任何變動的妥協和讓步:
“有總比沒有好。”
無數個小p在按下“接受”的那一刻,都被困在了這句話里。
04. “一線機會都試試”
“ 有總比沒有好。”
小A在幾乎絕望地認為自己已經“下岸”,把自己關在家里思考未來到底要怎么走的時候,忽然接到了一所院校的面試通知。那是一所并不出名的院校,一次調劑招生人數未滿,重新開啟了二輪調劑,把小A從調劑系統中撈了出來,問她愿不愿意來參加復試。
“前幾天覺得自己就跟家里的 小貓一樣,本來是流浪貓,但是在家住了快一年,再接觸到外面的環境就渾身發抖走不動路,我覺得人生好像失去了很多的可能性,但如果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牢牢抓住,現在機會來了,明天就要考試,我已經買了今晚的機票準備趕去參加。”
小A在趕往院校的路上一直和院校老師保持溝通,這所院校在某個一線城市附屬的二級地市,從一線城市機場驅車前往還需要4個小時。小A的飛機晚上九點落地,她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可以選擇,唯有打車。
院校老師在知曉小A的情況后,給她報銷了從機場到學校長達4個小時的深夜順風車車費,在學校附近給小A安排了免費的住宿,也一路上都和小A保持聯系,確保一位未曾單獨出過遠門的女孩,一個像小貓一樣走到陌生環境會害怕地發抖的女孩可以安全地抵達院校,參加明天的復試。
小A僅僅在酒店休整了2小時,便走上了院校的考場。在自我介紹的最后,小A擅自將自己已經在4小時的順風車程上背得滾瓜爛熟的自我介紹做了修改,她對所有老師說:
“特別感謝貴校給了我一次求學的機會,我也在求學之路上感受到了貴校濃厚的人文關懷,如果能被錄取那我特別幸運,但無論錄取與否,我都真摯地祝愿各位老師能夠生活愉快,是各位老師讓我理解了何為人文關懷。”
05. “調劑人的凌晨三點”
4月12日,凌晨三點。
小宋接到了那所一直關注的冷門調劑院校擬錄取通知,睡上了兩個月以來第一個睡前不用反復刷新社交媒體、沒有失眠、沒有驚醒的安穩覺。
小p在猶豫了2個小時之后,最終敗給了“我不敢賭”,點下了那個“接受”的按鈕,放棄了更好的院校,選擇接納自己的平庸,對命運做出妥協。
小A坐在順風車上背著自我介紹,窗外的高速公路黑壓壓一片什么都看不清,這是她第一次來這個城市,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見這條路白天的樣子,這是一個溫暖的南方城市,一定非常漂亮。她回復完微信上老師詢問是否一切順利的消息,就繼續對著窗外默念自我介紹,司機貼心地關掉了音樂,而此刻距離小A得知自己從倒數第一名逆襲成第二名被錄取,只剩不足10小時。
小k在我的擇校直播間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之后,一位同學點開了我的微信,拜托我一定要將xx大學會在第二天開啟二輪調劑的信息轉達給小k,并祝小k一切順利。我將信息發給小k,小k說他根本睡不著,依然在反復刷新社交媒體,希望可以從犄角旮旯里再翻出點機會來,并讓我謝謝那位同學,他明天一定盡力一試。
凌晨三點,45萬分之4的縮影里,全是調劑說不出的苦痛。
一天之后,小k給我發消息,說非常遺憾自己又一次被xx大學拒絕了,依然感謝那位同學,他會繼續掙扎一下。
??????
* ???? ????? *
「2026屆39所院校全程企劃」
減少考研投入成本 一站式學習
清晰化院校考查內容 輕量簡單
「2026版名詞解釋(正在售賣)」
結構化背誦+貼合教材+輕量記憶
必背300詞+掃盲1000詞
「禿頭所答疑社群|公開課」
每天一篇論文帶讀&評論賞析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
值日生酒醒時間:9:00-2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