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梅州V生活》關注即可
來源:梅州日報
梅州市建梅藝術博物館館長王建生收藏有一本由梅縣新文化社出版、上海商務印書社承印、于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即1936年)七月出版的《梅縣大觀》。該書是“費時一載,從事攝影編輯工作”而成的圖片集。翻開該書,有《梅縣概略》一文為緒論,7000多字,從民族、文化、交通、建設、名勝、風俗、生產等方面簡要介紹了梅縣的基本情況。該書的主體內容,是以照片形式展示了當時梅縣在軍政、教育、交通、農工商、名勝、體育、社會等7個方面的發展情況。現從此書中選取部分照片,分門別類,分期刊登,一起來看看九十年前梅縣之“大觀”。
首期聚焦梅縣婦女。對于梅縣婦女,該書充滿溢美之詞。緒論中有云“至一般民眾……多出洋謀活……婦女則每多在家務農,熏風日曬,胼手胝足,勤勞操作,毫無怨言;一方則主持家政,井井有條,間有丈夫外出二三十年,杳無音信,仍能操柏舟之志,靠一己肩挑耕種所得,撫育子女,長大成人,并遣之入學讀書,此吾梅婦女之特長,為各處所無者也。”“而吾縣人民則未待政府倡導之前,教育已極普及,雖則先進提倡之力,實家庭教育之功也。查吾縣婦女,雖無智識,而對子女讀書識字,則殷殷屬望,家中雖時有饔飧不繼之虞,猶竭力撙節,以勤勞所得,資助子弟入學,此吾縣通文理識字義者較他處為多也。”
該書“農工商”之“農村婦女生活一般”(如下三圖),佐有文字說明“縣內婦女多在家務農,勤苦操作,終歲勞動,努力生產,毫無怨言,較之都市閑居婦女,誠有天淵之別”,計有圖片“耙田”“分秧”“蒔田”“刈稻”“桔槹吊水”“梅溪春浣”“溪邊取水”“雁洋碼頭婦女起運石灰之情景”“樵采(鄉村婦女每于農事余暇成群結隊上山采魯,常引吭高歌,此唱彼和,極其風雅)”“踏車”“水車(近河農家多利用天然水力以車吸水灌溉田禾,裨益于農事不少)”“周溪橋畔少女搗衣”等12幅。本期擇其若干刊載之(如上圖)。(王建生/供圖 采微/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