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又非常重要,因為它上了熱榜了!
標題是“大姨抱二寶沒抱大寶,媽媽拼命提醒”,整個短視頻,就25秒,可能只有寶媽能感覺到其中的重要性!
我就看完就看完了,就刷過去了,沒啥感覺,還是看了熱榜后,才恍然大悟。
整個過程非常簡單,而且沒有每個故事里的所謂對錯,是所有人都會有情況。
大姨開始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大寶進來了,沒有上去抱,從動圖可以看到,大寶好像被刻意忽視了。
在評論區里也提到類似現象,好像家里的大寶往往不被重視,看大寶站在旁邊看著,能感覺到情緒的變化。
媽媽感覺就比較明顯,進來第一時間就感覺到了,或許是在畫面外就感覺到了,進來暗示大姨了。
只是大姨還在抱著二寶的歡樂氣氛中,沒有反應過來,旁邊的狗狗也在盯著,估計是感覺到氛圍的變化。
媽媽進來用手戳戳大姨,過了一會兒,大姨才反應過來,過去抱大寶!
看描寫的時候,以為兩個都是女兒,看完視頻之后才發現,大寶是女生,二寶是男生,然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女生被忽視,是很常見的事情。
非常小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畫面,會在大寶的記憶里,記一輩子的。
反而是家長可能整個過程,都沒有意識到,會在多年以后,大寶和大姨說起這個事情,說當年記得大姨你抱了二寶,沒有抱我。
而大姨可能反應是,有這個事情嗎?
接著會說,這點小事都記那么久!
看到一些評論說,有些小孩性格就那樣,就不討人喜歡。
可能話是對的,但是作為家長,這些不正是需要培養,注意的地方嗎?
有些小朋友不善于表達,偏內向,大人,從小注意告訴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
比如為什么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去親戚家,去了也不喜歡說話?
很重要的因素是,親戚一年見一次,過去了很多年都不知道怎么稱呼親戚,所以就不想去了。
如果家長從小多教育幾次,說這個是什么親戚,用本地話應該怎么稱呼,孩子記住了。
去到親戚家知道怎么稱呼人,知道怎么聊天,自然就不會有什么害羞一說了。
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懂的,需要大人一點點教多教幾次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