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有座北宋時期的古村落----雍陌村,村子面積8.2平方公里,在常住人口的9600多人里,光港澳臺海外華僑就占據了一大半,比本地人口的數量還多。
其實,雍陌村原本并不叫這個名字,開村始祖姓洪,建村時給村子起了個名字曰“洪化村”。洪化村之所以后來變成雍陌村,則是因為另外一個人-----鄭秉常。鄭秉常,號雍陌,鄭氏始祖原是福建人,后遷徙至中山,此人明朝時期從別村遷來,常常行善積德,深得民心,去世之后,村民為了感念他,便將洪化村改名為雍陌村。雍陌村在明朝時期,是連接內地與澳門的南干大道,可想而知,僑民比本地人數量還多便不足為怪了。
清末時期,雍陌村鄭氏家族的子孫后代里走出了一位大人物-----鄭觀應。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乍聽之下不甚了解,但要說到一本書----《盛世危言》你肯定就知道了。
《盛世危言》正式出版于清光緒1894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版本最多的書,全書貫穿富強救國主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據說,自打書面世以來,就連盜版書都一直層出不窮,上至政府,下至文人老百姓,紛紛爭相競閱,幾乎人手一本。到了近代,就連毛主席都經常閱讀,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盛世危言》這本書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盛世危言》的作者,便是鄭觀應。鄭觀應出生于1842年,在他的家族中共有3代人13個人做過買辦,鄭觀應也不例外,他是中山同時期4大名買辦之一,一生經歷豐富多彩。可以說,是從買辦起家,最后寫成舉世聞名的《盛世危言》。
在雍陌村,至今保留著鄭觀應故居。
穿過極具嶺南園林風格的偫鶴園大門,鄭觀應故居位居其中。
故居修建于1903年,是鄭觀應和兄弟為紀念父親鄭文瑞去世十周年而建,坐北朝南,前后兩進,故居內保管著兩塊珍貴木匾,見證了一段刻骨的歷史。屋內木雕的人物、花鳥等都極具中山本地特色。竟然還有百頁窗,可見鄭觀應的思想在當時是很前衛時尚的。
古樸的故居,為雍陌村刻畫了一筆濃重的色彩,也讓整個雍陌村熠熠生輝。
圍著鄭觀應故居,阡陌小巷里建起了商鋪和民宿、書屋等等。自百千萬工程以來,雍陌村越來越漂亮,游客也越來越多,參觀完鄭觀應故居,還能逛逛商鋪,看看書,喝喝咖啡,吃吃小吃,甚至住下來,慢慢感受雍陌村的一磚一瓦和歷史風情。
鄭觀應故居一側的雍陌上街,曾是岐澳古道南干道路段的一部分,全長1000米,始建于宋代,貫穿村子東西,這里藏著許多特色小店,從古至今,已經繁華了數百年。其中有一家亮記冬瓜酥,4塊錢1個,外殼又酥又脆,里面又糯又甜,特別好吃。據店主說,正是因為看中了鄭觀應故居的流量效應,才來到此處開店,想把中山的美食帶給更多人品嘗。
在雍陌村還有一座二層高的南洋風格小洋樓----華僑樓,現在被打造為香山書院,這座小樓建于民國時期 ,自打改造成書屋后,人們常常能在里面一坐就是一整天,安靜地看看書,讓生活慢下來。
一樓還能喝喝咖啡,聊聊天,別提有多愜意了。
在雍陌村,有許多老建筑,老故事,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有多少風流人物淹沒于時間無法言說,我走過的也僅是雍陌村的一角,有更多的故事,只等你細細來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