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中美貿易戰,好像走向了奇怪的方向。
01
最新消息顯示:美對華加征關稅部分產品已經加到245%。
對此,官方之前就表示過:50%和100%以及更高,本質沒什么區別,所以不會再繼續陪他們玩數字游戲。
而就在中美貿易摩擦如火如荼時,中國的工廠老板和制造業從業者們,卻悄悄打響了一場“掀桌子”的戰爭。
之前特朗普政府不是說:中國跟美國貿易,美國的錢都被中國賺走了,所以才要狠狠加關稅嗎?
而中國的制造業從業者們紛紛出來打臉,他們拍視頻發到外網去曝光了一個真相:錢真的被中國人賺走了嗎?
一位東莞箱包廠大哥,拿出一個價值3.8萬美元的愛馬仕鉑金包。
把它每一塊皮革用什么皮、每一個五金的產地在哪里、供應商的名字、成本是多少,全部都拆解了一遍,最后告訴所有人,加上人工核算,這款包成本一共僅僅1395美元。
但是奢侈品公司,轉手就賣你3.8萬。
開心嗎?冤大頭們?
一位工廠老板,直接曝光Lululemon的成本價。
你們買一件夾克,要花100美元。
可同樣的商品,成本只需要5-6美元。
瑜伽褲標價400美元,中國出廠價僅10美元,剩下的你們都在為品牌付費。
還有女生買的那些幾百上千的大牌化妝品。
各個標榜著什么X國高端品牌,但80%都是中國制造,你覺得賣這么貴,成本一定很高吧?
但其實成本只有5美元。
然后直接翻10到40倍的價格賣給你。
還有一位小姐姐更狠,直接把各大歐美品牌,在中國代工廠的名字,全都曝光了出來。
你們不都以為,買的是意大利產、法國產、英國產?
覺得自己買的是“高端貨”,看不起中國制造嗎?
可抱歉,大部分都是中國產的,然后送去國外貼牌,轉手翻幾十倍賣給你。
中國制造的質量,一點也不差。
也就是說,中國制造的質量確實是好,中國產品在全世界也非常有競爭力,但是中國的制造從業者和工廠,幾乎只賺了屬于商品的成本價,而大部分的利潤和空間,都被所謂的奢侈品品牌的溢價給收割了。
雖然這些視頻很快被品牌方舉報下線,但已經在外網引起轟動。
不知為何,看完這些新聞我忽然有了一股——“創翻全世界”的瘋感。
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外國網友們集體破防了。
他們很多人以前一直覺得,自己花大價錢買的奢侈品,是“意大利手工定制”,是“法國匠心打造”。
可萬萬沒想到,是自己以前一直“看不起”的,中國流水線制造出來的。
原來自己才是韭菜,原來中國制造的質量一點不差,原來搶錢的不是中國人,而是自己國家的寡頭財閥。
而各大歐美奢侈品品牌沒想到,這場關稅之戰,最后是沖著自己來的。
02
在對賬之后,發生了第二件離譜的事:中國的電商平臺集體爆火。
醒過神來的美國人,到處說自己被騙了,開始求鏈接,要中國人教一教自己如何繞過中間商,直接去中國下單,
去找物美價廉的“平替”。
其中,中國跨境電商敦煌網飆升到了國外app下載榜第二。
敦煌網,本是一個B2B平臺,相當于是為美國一些中小批發商提供批發服務的平臺。
這個平臺里,有超3300萬種在線產品,涵蓋電子產品、家居和玩具、鞋服、珠寶、健康和美容等等,方方面面什么都有。
一位紐約的二手店老板算了一筆賬:從敦煌網進貨300件T恤,總價900美元,拆分成3個免稅小包裹,物流成本降了20%,到手價比本地批發商便宜55%。
以前只有企業主知道,但現在大批消費者直接涌入,因為現在可以1件起訂7天到貨。
其實這些產品,現在賣到美國來,可能也還是要加關稅。
但大家發現,即使加了關稅,性價比也非常高,比商場里面便宜太多。
還有很多博主,開始在TikTok,教大家如何在淘寶京東1688等購物平臺購物。
還有很多老外,更是曬出了自己的購物體驗:有人花79美元,在中國買了三條質感不輸Theory的連衣裙,這錢在商場只夠買條腰帶。
有人發現常買的輕奢品牌在中國電商賣三折價。
有人從中國買了婚紗,發現在他們那幾千美元的婚紗,在中國只要300美元。
甚至還有人,開始教外國人砍價……
其實不管哪個國家,普通人心態都一樣,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想買物美價廉的產品,都不愿被當傻子騙。
川普萬萬沒想到,關稅大戰最后,是在為中國跨境電商賣平替鋪路。
這件事最后,慢慢演變成一場全世界對奢侈品的祛媚之戰。
03
其實,中國是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中國人,是最愛搶奢侈品的人。
以前經常看新聞:全世界各種免稅店,都是中國人在排隊搶貨。
一旦降價,更是凌晨4點也要起來排隊搶包。
但你有沒有發現,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開始對奢侈品大牌祛媚了。
各種大牌護膚品,慢慢被國產品牌替代。
以前都愛買“牌子貨”,現在好用就行。
以前很多人,省吃儉用只為買一個包。
但買了后發現:也就那樣。
所以現在許多人,寧愿去多買幾個平價好看的,也不想再為溢價買單。
這背后其實就是,大家對奢侈品認知不斷加深。
越來越多人,看清了奢侈品背后的真相。
04
首先,很多奢侈品,沒看起來那么高貴。
很多奢侈品廣告,拍的都特別高大上。
外國設計師,用著獨創的保密針法,一針一線的縫制。
一個包經過N道環節,歷經幾個月的打磨,才能送到消費者手中。
“意大利手工制作”“法國匠心打造”,聽起來就特別“高貴”。
可實際呢?
皮革裁剪縫制、五金件安裝,99%的步驟是在中國工廠流水線完成。
只不過最后,以原材料的方式,把這些半成品運到意大利、法國等地,最后在那邊,縫個扣子、貼個標簽,立馬就變得高貴起來了,價格立刻翻上好幾倍。
而且,你以為只要是奢侈品,它們的質量、材料就好?
就拿L某品牌來說,最受歡迎的老花和棋盤格,包身用的都不是真皮,只有包邊和包柄是真牛皮,用便宜的人造皮,賣出真皮1000倍的價格,還要標榜著自己是環保。
可這所謂的環保舉措,到底是真心還是噱頭?
不僅如此,大牌包包的質量問題,可謂如數家珍。
有消費者發現,有的包一碰就劃痕明顯。
有得包買來放著就發臭。
還有些奢侈品衣服更是離譜。
既不能干洗,也不能水洗。
有女生花3萬5買一件香奶奶上衣,洗一次就掉色。
當詢問導購怎么洗,得到的回答是:“對不起,我們的衣服不能洗,穿幾次就要扔掉。”
巴黎世家3000塊的雨靴不防水,香奈兒高跟鞋沾水就廢。
愛馬仕的拖鞋穿著穿著炸線。
一問就是:穿我們鞋的人,很少走路。
之前莆田有一個段子,如何分辨莆田的假貨?
容易壞的是真貨,怎么造都不壞的是莆田貨。
雖然這只是個玩笑,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奢侈品,只是故事講得好,質量很堪憂。
這些情況,倘若放在普通品牌上,品牌早就被噴死。
可就因為它們是奢侈品,質量差也變成了,另一種“高貴”,把消費者洗腦成傻子了。
05
最讓人憤懣的是,花大錢去消費奢侈品,還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
之前寧波的杜女士特別喜歡愛馬仕,但愛馬仕有個潛規則,想買包就得配貨。
比如你想買個10萬的包,必須先去花20萬,才有資格看一眼這個包。
而配的貨也不是隨便選,而是一些賣不出去但死貴死貴的貨。
比如幾千塊的碗,7萬的垃圾桶,90多萬的擺件,為了買包,杜女士花了140萬配貨。
結果她去找銷售的時候,還被嫌棄配貨太少,銷售囂張地告訴她:我就不給你包,你能拿我怎么樣?
而與她有類似遭遇的不止一人,就連明星都逃不過。
之前馬麗穿著T恤,去逛奢侈品店,結果被導購覺得買不起。
給她遞水的時候,取笑她道:喝吧,不買東西喝個水飽也行~
在奢侈品點花著巨款,消費者都沒有尊嚴。
就連導購,都可以鼻孔朝天的看你。
花了錢,買不到想要的東西,還要受氣,難道韭菜就沒有尊嚴?
06
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奢侈品本身不值那么高價,但為什么還愿意買單?
因為奢侈品賣的,就是品牌所營造出來的所謂身份象征和階層標簽。
社會學家凡勃倫提出過一個“炫耀性消費”的概念,人們購買奢侈品,看中的并不完全是它的使用價值,而是希望通過這樣東西顯示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例如很多人,身著阿瑪尼西裝,腕戴勞力士手表,這些奢侈品會成為無聲的語言,在社交場合成為一種社交貨幣,幫助人獲取他人的認可與尊重。
在這種消費觀念的驅使下,奢侈品成了無數人用來彰顯身份的工具。
別人沒有,我有,我比你高一個等級。
別人買不起,我買得起,我比你更有面子。
這也是為什么奢侈品,寧愿賣不出去,也絕不能降價的原因。
因為一旦降價,一旦普通人也能買得起,那它就失去了“身份”的價值。
但現在,為什么越來越多人,對奢侈品祛媚了?
因為大家發現,其實這就是一場,由奢侈品品牌公司制造出來的消費主義陷阱。
事實證明,厲害的人穿得再普通,依然很厲害,而省吃儉用買個包,想彰顯自己身份,結果別人只會覺得你在背高仿。
一個人的價值,不取決于穿了什么衣服,背了什么包,戴了什么表,再貴重的奢侈品,也只是一個工具,它只能襯托你,卻沒辦法提升你。
如今,不止是中國消費者,關稅之戰,讓全世界消費者,開始對奢侈品的祛媚。
忽然想起女艦長韋曉慧說的那句話:“帶著非常昂貴的手表,顯示自己身價百倍,這種價值觀,我完全沒興趣。我想要的是,一塊不貴的手表,因為我戴過了,所以身價百倍。”
來源: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里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