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雹突襲伊斯蘭堡,極端天氣再度上演
當地時間4月16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突然遭遇一場猛烈的極端天氣襲擊,短時間內天氣劇烈變化,多個區域被大冰雹密集覆蓋,冰雹如子彈般砸向地面,不少車輛的車窗被砸碎,樹木也被擊打得光禿禿的,局地甚至可以看到整片落葉如同遭遇暴風洗劫般的慘狀。與此同時,強烈的雷暴風暴夾雜著雷電交加,電閃雷鳴之間更增加了這場風暴的破壞性和危險性。
這一切極端現象的背后,離不開一股“老熟人”的影響。制造這場極端對流的,是前幾天造成伊拉克出現紅色沙塵暴的切斷冷渦前部暖平流系統。從大尺度氣象形勢來看,這次事件屬于西風帶發生劇烈震蕩后,由多條頻散波列疊加形成的強擾動現象。在這股冷渦系統前部,原本就已經升溫迅速的巴基斯坦上空大氣能量持續積累,最終在4月16日這一天集中爆發,以極端強對流的形式釋放出來。
這種類型的天氣并不罕見,但如此密集、強烈的冰雹和雷暴合并而至,依舊屬于比較極端的情形。氣象觀測資料顯示,伊斯蘭堡此次遭遇的冰雹顆粒直徑普遍達到5厘米以上,一些地區甚至接近雞蛋大小,在車輛天窗、塑料棚頂上留下密密麻麻的破損痕跡。對于這個區域來說,如此級別的極端對流天氣并不多見。
二、高溫東移南壓,八省齊創熱浪紀錄
極端天氣的影響并不止步于中亞。在那道切斷冷渦系統向東傳播的過程中,我國國內的高空大氣結構也隨之產生了顯著變化。4月17日開始,全國范圍內的高溫區域明顯出現西移和南壓趨勢,多地在這天迎來春季以來首個高溫爆點,從華北到西南,多個省份熱浪襲人。具體來看,像河南、山西、陜西、云南、廣西、海南、湖北等地,紛紛被列入高溫榜單,成為當日熱力值的主要貢獻者。其中,云南元江氣溫飆升至38.8℃,一舉登頂全國最熱城市;而位于北方的鄭州,也錄得36.1℃的高溫,刷新了該地歷史第二早高溫日的紀錄,距離該地以往的氣候節奏明顯提前不少。
這一輪高溫過程的背后,是高原槽與副熱帶高壓聯手發力的結果。高原槽的加強帶動高空急流東移,副熱帶高壓的北抬又將暖濕氣流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內陸地區,形成了一個相當穩定的高溫發展模式。而南方的西南氣流也因地形和氣壓梯度作用變得愈發強勁,不僅在降水方面蓄勢待發,在對流發展上也開始有所表現。
隨之而來的,是一波降水過程的快速展開。從4月18日開始,南方地區自西向東陸續迎來第一波暴雨過程,強降水逐步擴散,局地可達暴雨到大暴雨,并出現雷電、強風甚至可能伴隨冰雹天氣。在強熱背景下,強對流天氣更容易觸發,需格外留意短時雷陣雨和雷暴大風等突發性災害。
三、強對流頻發,南方汛期信號日趨明顯
未來一段時間內,受高原槽不斷加強以及副高外圍暖濕氣流持續輸送的雙重影響,南方的降水形勢將愈發復雜和密集。從4月20日至22日,江漢、江淮、江南以及華南多地預計將出現中到大雨天氣,局地可能迎來暴雨過程,強對流風險明顯提升。在這段時間內,不僅降水強度大,而且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等情況更容易成系統爆發,對交通、農業生產和城市排澇形成考驗。
除了南方雨帶集中爆發以外,北方部分區域也將感受到冷空氣的“回馬槍”。預計中東部大部氣溫在此階段將出現一次普遍的下降,降幅為6~8℃,局地可能達到10℃左右,同時還伴隨4~6級偏北風,陣風局部可達8~9級。這場冷空氣過程雖然不會持續很久,但對高溫區域的短時降溫和風力干擾仍需關注。與此同時,華北南部、黃淮及東北地區也將迎來一次小到中雨的過程,局地或有大雨,降水類型以短時降水和陣雨為主。
而在更遠一點的4月23日至25日,華南和西南地區東部的降水依舊未見明顯減弱趨勢。小到中雨仍將頻繁出現,局地將出現大雨乃至暴雨,短時強降水配合雷暴、強風等天氣將成為常態。值得特別留意的是,青藏高原東部此時也將受到冷空氣擾動影響,部分地區出現雨夾雪或純雪天氣。
種種跡象表明,南方多地已經進入前汛期階段。從環流形勢分析來看,頻繁出現的急流、切變線、南支槽、高原槽、冷渦等系統疊加效應越來越明顯,配合副高外圍暖濕空氣活躍推進,形成一個易發強對流和持續性降水的高風險局面。對于江南、華南一帶而言,務必要高度警惕后續的強降水、冰雹、大風等突發天氣過程,尤其是地勢低洼和城市積澇點位,更應提前做好排水、防災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