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網友分享,“不得不說,消息一出,80和90后都沉默了。”
中國地質大學的朱祺琪教授在空間數據智能領域拿獎拿到手軟,31歲的她剛被評為新星學者之一。
瞧瞧人家這節奏十年前被保送武大,別人五年才讀完的博士她三年就搞定。辦公室里行軍床睡塌、泡面箱堆成墻,科研圈‘板凳十年冷’到她這兒成‘行軍床出熱論文’。
這位年輕教授的故事,重新定義了“開掛人生”的標準模板。
當同齡人還在為職稱發愁時,她已用行軍床和泡面箱堆砌出一條科研快車慢。那些被睡塌的行軍床,每一道凹陷都記錄著深夜攻堅的堅持;辦公室里并存的咖啡機和游戲手柄,則詮釋著她“拼命工作、痛快玩耍”的人生哲學。
帶學生橫掃全國大賽,在篝火邊暢談AI未來——這種亦師亦友的帶隊方式,打破了人們對學術苦行僧的刻板印象。更難得的是,她把洪水模擬系統這樣的硬核成果,變成了既省錢又救命的實用技術。
有人說這是天賦,但細看她的時間顆粒度:三年讀完五年課程,項目論文雙開花,連娛樂都成了科研靈感的催化劑。這哪里是簡單的時間管理?分明是把每分鐘都打磨成通往卓越的臺階。
4月14日,媒體報道喜訊,生于1993年的博士導師、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朱祺琪入選2025年度“空間數據智能新星學者”,排名第一。
有網友查出朱祺琪資料,發現她于2013年被保送武大,2年后提前攻讀博士,25歲就拿下了博士學位。
據她的學生爆料,朱祺琪每周有二到三天都會睡在學院,即便凌晨三點也會秒回論文,第二天仍能精神奕奕的在講堂授課。
而朱祺琪帶領團隊研發的北斗路面銑刨技術已經用于道路施工,她主持的20余項國家級項目更推動著地理信息科技進步。
而“卷神”這個稱號,就是朱祺琪的學生們給這位惜時如金的導師的愛稱。
這是一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女子,她的成就和個人的刻苦努力密不可分,也是年輕人在前進道路上學習的榜樣。
(素材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