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斌 編輯:馮曉暉
本系列發(fā)布九江文史類研究文章。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聯(lián)系方式見自動回復。
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至崇寧四年(1105),黃庭堅貶謫編管廣西宜州期間,宜州的太守是黨明遠。在楊萬里《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記》里,黨明遠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為虎作倀的勢利小人,楊萬里在文中憤怒地質(zhì)問:“先生(黃庭堅)之貶,得罪于時宰也,亦得罪于太守乎?”那么,黨明遠到底是一個小人還是一個君子呢?
清雍正年間纂修的《廣西通志》載:“黨光嗣,字明遠,河西人。崇寧初守宜州。安化酋蒙光有復嘯聚為亂,光嗣與統(tǒng)制黃忱等擊敗之,以三州一鎮(zhèn)戶口六萬一千來降。黃忱遂于安化、撫水蠻地置德勝寨。”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宋朝崇寧初年,宜州太守黨明遠與統(tǒng)制黃忱帶兵平定了以蒙光有為首的亂匪,這是黨明遠在宜州為朝廷立下的功勛。
黨明遠是河中府河西縣(今山西永濟市)人,生長在京師開封。考了幾次進士都沒有上榜,于是轉而投軍,到王韶的軍營里當了一名小校。王韶是北宋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是九江市德安縣人。黨明遠參軍之后,參加了多次戰(zhàn)斗,每次都立有軍功。三次升遷之后,成為下班殿侍,獨立帶兵駐守邕州(今廣西南寧)的永平寨。不久,提升為第九部將,先后駐守吳堡寨、麟州(今陜西神木縣)神木寨。
在神木寨時,樞密院召黨明遠回京當面向皇帝及重臣匯報邊疆軍事情況,黨明遠面對皇帝及各位大臣侃侃而談:“……大概制賊之道四:一曰大舉,二曰淺攻,三曰進筑,四曰招來。”(黃庭堅《左藏庫使知宜州黨君墓志銘》)并對這制賊四道的詳細情況進行了深刻闡述,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并授其河東第六副將,后改遷為第二副將。
元符(1098—1100)初年,黨明遠出知橫州(今南寧橫州市一帶)。這時,安化蠻匪進犯宜州,宜州守將楊應辰被蠻匪的箭矢射中手臂,不能帶兵出戰(zhàn)。廣西經(jīng)略司將黨明遠調(diào)往宜州,領溪洞司事。在黨明遠帶兵進剿之后,賊兵潰退,大部投降,黨明遠復歸橫州。
崇寧(1102—1107)初,黨明遠知宜州。不久,安化蠻匪死灰復燃,又重新嘯聚,然后立即侵犯宜州等地,黨明遠和統(tǒng)制黃忱帶兵與安化蠻匪主力大戰(zhàn)于卸甲嶺,大獲全勝,安化三州一鎮(zhèn)的蠻匪全部投降。朝廷獎賞其功勞,并提拔其為皇城副使兼閣門通事舍人,這是崇寧元年的事情。第二年,又提升為左藏庫使。崇寧四年(1105)乙酉八月丁卯(初三日)因病逝世,享年54歲。
從黨明遠的履歷來看,他是一個出身儒士起于軍伍,征戰(zhàn)一生功勛卓著的文武兼資的官員,他一步一個腳印,從下班殿侍開始,十八次升遷才做到左藏庫使、宜州知州,由軍職轉為文官,說明其不是投機鉆營之徒,而是正直耿介之士,靠勛勞政績做到太守。面對貶謫編管官員黃庭堅,依據(jù)朝廷有關律令,他不冷不熱,從前期的刁難阻礙到后期的不聞不問放任自由,自是作為宜州太守的明哲保身之舉,似乎可以理解。
從黃庭堅所撰寫的《宜州乙酉家乘》(以下簡稱《家乘》)可以看出,黨明遠和黃庭堅的交往僅有一次。《家乘》記載:正月“五日,甲戌,晴。郡守而下來謁元明。”這次來的目的,主要還是來看望身有官職的哥哥黃大臨,但對黃庭堅的態(tài)度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表面上黨明遠對黃庭堅似乎冷淡寡情,但暗地里卻對屬下官員和黃庭堅的交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不干涉。通判余若著幫著黃庭堅租賃房子,送兩個兒子跟從黃庭堅學習,并請求黃庭堅書寫《范滂傳》。將官許子溫多次到黃庭堅住處彈琴聊天,司理參軍管及(字時當)多次來訪聊天弈棋吃飯喝酒。這些事情,黨明遠應該都非常清楚,但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阻攔的記錄。
至于《家乘》里寫到“黨君”從三月初七日至初十日四天連續(xù)送含笑花的事情,大多數(shù)人認為就是黨明遠所為,實際上應該是其兒子黨渙對老師黃庭堅的真情流露。
黃庭堅在《左藏庫使知宜州黨君墓志銘》里敘述:“(黨明遠)初室曹氏,蓬萊縣君。繼崔氏,長安縣君。四男子:曰渙,三班奉職;曰淳,三班差使;曰湜,曰澤。五女,……”
黨明遠的長子黨渙,字伯舟,拜黃庭堅為師,雖為“三班奉職”的州衙官員,但一有空暇即到南樓,請教學問對話聊天,陪同出游,沒有丁點紈绔子弟的做派,而是一個妥妥的熱心學問奮發(fā)有為的青年,因而黃庭堅甚是欣賞欣喜。有一次,黃庭堅應黨渙的請求,特地寫了一篇短文闡述黨渙字伯舟的來歷,這就是《黨渙字伯舟甫說》。
黃庭堅說黨渙的字取自《易經(jīng)》的“渙”卦,渙卦里的“巽”為風為木,因而“風行水上,(曰)渙。”又說乘木涉川有功者,就是舟船,因而以“舟”為字。伯,是伯、仲、叔、季里面的“伯”,是古代區(qū)別兄弟長幼次序的名詞,黨渙是長子,故取“伯”字。“父”與“甫”都有一個共同的意思,就是稱呼男子。從黨渙的名和字可以看出,給其起名的父親黨明遠還是很有學問的,絕對不是一介心無點墨的赳赳武夫。
黃庭堅和黨渙年齡差距很大,崇寧乙酉年(1105)黃庭堅61歲,黨明遠54歲,黨渙大概30歲多一點,黃庭堅差不多大了黨渙30歲,實為兩代人,但卻是忘年之交,他們不但日常交往,有時還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寫成書信送給對方。《黃庭堅全集》收錄了《與黨伯舟帖》八則,在這八則黃庭堅的回帖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則字數(shù)最多的回帖說到,黨渙送了一套有架子的燈具給黃庭堅晚上看書,黃庭堅使用之后,認為很不適應自己昏花的老眼,要黨渙找人重做一架。在帖里,他不厭其煩地做了詳細的要求說明,“高七寸,盤闊六寸,足作三雁足,不須高。受盞圈徑二寸半,盞面三寸,著柄,盞旁作小圈,如釵股屈之。”從這番話里可以看出,對一盞小小的照明燈的制作,黃庭堅都提出了這么多具體細致的要求,說明黃庭堅即使在被編管期間,對生活也是非常講究,對生活還是非常熱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故在和范廖談到《家乘》時,對范廖說“他日北歸,當以此(指《家乘》)奉遺。”這種幾近嘮叨瑣細的叮嚀,也說明了黃庭堅把黨渙當成自己親密無間的子侄在差遣和使喚。
有次黃庭堅向黨渙借琴,又嫌黨渙拿來的琴桐板太厚,聲音不清越;琴頭太長,琴尾太高,不美觀,不是好琴。
黨渙來,經(jīng)常帶東西給黃庭堅。知道黃庭堅愛花,黨渙幾次三番給其送花。第一次應該是乙酉正月初八日,黃庭堅在當天的《家乘》里記了一句:“得大含笑一枝。”雖然沒有標明是黨渙所送,但十有八九就是這位黨公子,因為《家乘》從始至終,都沒有記載其他人送花,只有熟知黃庭堅喜花嗜好而自己又青春年少激情浪漫的黨渙,才能做出送花的舉動。三月初七開始,黨渙一連四天送含笑花給黃庭堅。為什么這么連續(xù)送花,《家乘》里也沒有任何記載。在送花的同時,黨渙還送了燈具、蘆雁箋板、竹桌子、墨、醫(yī)書《備急方》、千秋木,還有吃食:棗和臘糟。
黃庭堅也將一些東西和黨渙分享。有人送了兩種毛筆,黃庭堅每種轉送兩枝給黨渙。
黃庭堅更多的是在詩文和書法上給予指導。有次,黨渙做了三首頌詩拿給黃庭堅看,黃庭堅肯定了黨渙“用心精苦”,但同時告誡黨渙,詩要做到“出塵拔俗”,就必須“有遠韻而語平易”。在書法上,黃庭堅要求黨渙“要須勤觀魏晉人書帖,日臨寫數(shù)紙,便當頓進,與古人爭功耳。”對于黨渙學書,黃庭堅經(jīng)常過問。在寫給黨渙的書帖里,黃庭堅問黨渙“比頗得暇觀法帖否?”并說黨渙的字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但從字里可以看出,黨渙的執(zhí)筆手法不太正確,肘臂著紙,而不是懸腕懸臂,因而拘束而不能收放自由。黃庭堅認為“大概書字,楷法欲如快馬斫陣,草法欲左規(guī)右矩,此古人妙處也。”
黃庭堅對黨渙學書,精心教導悉心指點,并將自己幾十年學到悟到的為書真諦傾心相授而毫無保留,體現(xiàn)了黃庭堅對人真心相待的樸素性情和誨人不倦的大師風范。
在黃庭堅編管宜州期間,黨明遠僅順帶看過黃庭堅一次,因而,黃庭堅在黨明遠面前也是不卑不亢。在現(xiàn)存所有的文獻資料里,沒有發(fā)現(xiàn)黃庭堅主動結交刻意巴結黨明遠的蛛絲馬跡。
通過眾人的介紹之后,對黨明遠有了很多了解,因而黃庭堅在心里還是非常肯定和贊許黨明遠的。宜州農(nóng)歷三月下旬正是春耕春種的關鍵時期,天氣卻連續(xù)幾天滴雨不下,而太陽卻像我們這里的七月天一樣,整個大地田干土燥而無法春種。黨明遠立即在城南郊外龍泓殺鵝舉行祭祀禱告儀式來祈雨,到了甲子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七日這天,天降大雨,第二天又繼續(xù)下雨,農(nóng)夫們高興得舉行儀式進行歡慶。黃庭堅聽說這些事情之后也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在寫給黨渙的一則帖子中欣喜地寫道:“甲子雷雨,深慰民望,乃尊公清凈憂民之應,欽嘆欽嘆!計復大作雨,當了此下種插秧事耳。”此帖中“尊公”、“欽嘆欽嘆”等語自是黃庭堅對黨明遠尊敬佩服的真情寫照。
由于有這樣的情感基礎,當黨明遠處于病重之時,應黨明遠及黨渙等親屬的請求,黃庭堅非常爽快地代黨明遠撰寫了一封上交給皇帝的遺表,這就是《代宜州黨皇城遺表》。黨明遠死后,黃庭堅又應宜州所有官員請求代為撰寫了《代宜州郡官祭黨守文》,黨明遠落葬之際,又應家屬請求寫下了《左藏庫使知宜州黨君墓志銘》。
從這些文章的敘述里,我們認識了一個能文能武、起自底層、一步一個腳印立下很多功勛,最后做到副將的黨明遠,認識了一個從武將到文臣,最后做到宜州太守、憂國愛民的黨明遠。作為曾遭黨明遠冷淡甚至刁難的黃庭堅,對黨明遠的生平事跡和品行德性,在有關文章里不抹黑不歪曲,不夸大不溢美,實事求是持論公允,因而非常令人信服。
對于920年之前的宜州太守黨明遠來說,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碰到了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黃庭堅,因而能“托名不朽”,至今我們還在念叨著他。不幸的是很多人沒有過細研讀黃庭堅有關的幾篇文章,而緊緊抓住他在黃庭堅來到宜州的前期,在其住處上的違心干涉,以致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甚至給他帶上投機鉆營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的帽子,而充當了近千年的反面角色。
人生在世,幸與不幸的事情經(jīng)常會發(fā)生,個人意志是很難控制的,當發(fā)生之后,只能坦然面對而留待后人評說。
2025年3月31日
周斌
【作者簡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書院研究會會員、東華理工大學修水創(chuàng)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顧問。作品散見有關平臺及書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