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系列中外記者見面會的首場見面會,五位生態環境領域的代表與大家見面交流。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核設施監督二處處長楊義平是參加見面會的代表之一。
▲楊義平圖據中國網
臺風、地震要逆行而上
核安全出不得事,也出不起事
楊義平是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核設施監督二處處長,她所從事的工作是核電廠的駐廠監督,目前負責監管三門核電廠、金七門核電廠的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還先后監管過秦山核電站、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全球首堆,以及中國核電名片“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楊義平說:“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我和我的同事們就是核安全的忠誠衛士,我們全天候駐守在核電現場,365天、24小時應急值班,春節、國慶等節假日,我們守護著萬家燈火。”在臺風、地震等緊急狀態時,楊義平和同事們更是無畏艱險、逆行而上。
核電現場監督需要日復一日的堅守,楊義平介紹,在每一天的工作開始前,他們會戴上印有國家核安全局標識的白色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整理好衣裝。“這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場莊嚴的儀式,代表著保障核安全的使命和決心。”
▲(資料圖)秦山核電基地圖據視覺中國
穿戴好裝備,楊義平就開始穿行在核電廠的鋼筋混凝土之間,下泵坑、巡核島、攀爬腳手架,開展人員訪談、執法調查,排查每一項安全隱患。她說:“核安全容不得一粒‘沙子’,我們對弄虛作假、違規操作零容忍,用忠誠堅守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楊義平說,核安全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底線工程,事關國家安全,出不得事,也出不起事。作為一名現場監督員,駐廠監督是核安全監督的第一道防線。“我們日謹一日地在現場開展巡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排除潛在風險,以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絕無一失,這是我們必須要完成的硬任務和必須擔負起的歷史使命。”
在無數楊義平這樣的核從業者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核電廠核安全業績長期保持良好,公眾的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安全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楊義平說,有了安全這個大前提,核事業才能積極有序地發展。核電是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安全監管部門,也要站在美麗中國大局中統籌安全和發展,做好監管工作,既要嚴格監管,也要熱情服務,以高水平的安全助力核事業高質量發展。
消除公眾“恐核”心理
“核你一起”志愿團隊科普增進科學認知
楊義平多次參與核安全科普宣傳,參加第十二屆“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動“科學家精神與女性力量”主題對話,提升公眾核安全科學認知。
楊義平告訴記者,因為核的特殊性,公眾都覺得很神秘,了解得不是很多,可能部分人還有“恐核”心理。其實,核能的開發利用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一個核電基地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全部投用后,年發電量可以達到500多億度,相當于一座千萬級人口城市的全年用電量。
“我們生活中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很多都是通過輻射消毒滅菌的,還有核醫學診療,比如X光、CT、放射性藥品、質子重離子等拯救了很多病患的生命。”楊義平介紹說。
楊義平介紹,為了增進公眾對核的科學認知,他們廣泛開展核科普活動,成立了“核你一起”青年志愿服務隊,每年寒暑假期間,為上海的愛心寒暑托班開展核電科普課程,先后覆蓋了30多所學校2000多名小學生,越來越多的核安全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張尋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