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琳
本文由張德芬空間(tefenchangpublic)授權發布
春天很美好,然而有的人卻是:
“春天來了,我也蔫了。”
有人夜不能寐,要么入睡艱難,要么很容易被驚醒、睡不踏實;
有人食欲變紊亂,要么食不下咽,要么暴食到頓頓撐到;
有人春躁得厲害,看誰都不順眼,老公孩子多說一句就炸毛;
春季陽氣升騰,氣壓變化明顯,身心較為敏感或內在力量不足的人,往往會出現這種微妙的身心失衡狀態。
但你知道嗎?
看似失衡的背后,實則是生命在季節更替時發出的自我調節信號,蘊含著生命本能的智慧——
我們內在的生物鐘在提醒我們:該重啟了。
事實上,春天,是最適合重啟內心的黃金窗口期:
日照時間的延長——悄然提升情緒的穩定劑,血清素;
回暖的氣溫——激活身心的代謝與活力;
萬物復蘇、萌動的季節——讓我們的心理彈性也進入一年中最富可塑性的階段。
做好以下5點,給一年開了個好頭。
01
收斂心力,減少對瑣碎事情的投入
心力,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心理資本。
它是一個人的心理力量,注意力和專注力的結合體,是我們與自己深度聯結的能力。
然而,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或主動、或被動地揮霍著心力:
可能是刷短視頻時,明知內容索然無味,卻停不下來地往下滑動;
可能是等客戶的間隙,忍不住點開微信消息、朋友圈,結果正式會談時,怎么也無法快速進入狀態。
有時,則是過多選擇帶來的“選擇癱瘓”。
比如:
隨便
找點
零食
肚子
結果
站在
超市
貨架
半天
不知道
什么
零食
計劃
出游
放松
結果
反復比較
酒店
價格
路線
還沒
出發
疲憊
不堪
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小事,無處不在地消耗著我們的心力。
過多碎片化信息的沖刷,把我們的注意力切得支零破碎;
過多選擇的迷惑,讓我們心力在搖擺中不斷消耗;
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與自己的深度聯結能力越來越弱。
于是,你會很容易地發現:自己越來越難專注于深度閱讀、思考;
就連和自己的獨處時光,也變成某種需要消耗毅力來忍耐的煎熬狀態,除非摸上手機、看點什么,才能緩解內心的躁動與心神不寧。
想要收斂心力,就要把注意力從這些瑣碎內容上轉移出來,做有意義的事情。
1)我們可以在家里設置一個“無電子設備區”。
在這區域里要放下手機。可以寫寫書法,畫畫國畫。讓自己心無旁騖投入其中,留心下筆的力道、筆順和搭配的色彩……
2)多跟寵物鏈接。
閑下來就給家里的狗狗和貓咪捋捋毛,向它們說說心事。有研究證明,寵物的陪伴能起到情感支持,提升人的注意力。
3)再不然就去到戶外動起來:春天百物生,去野地里照著本草綱目尋找一些草藥。
這株開小白花的是薺菜;
那個貼著地面,鋸齒葉子的是苦菜;
還有圓葉子長長枝的是沒結果的枸杞。
一株一株挖回家,洗凈晾干。
只要在戶外動起來,都有利于恢復人的專注力和反應力。
02
深度清理心靈垃圾
弗洛伊德曾說:“未被表達的情緒不會消失,而是被埋沒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表達出來。”
人到中年,生活的苦與累讓人變得麻木無奈。
工作中對老板同事的忍氣吞聲,家庭中對伴侶孩子的憤怒、擔憂一茬接一茬,有的沒被察覺、有的來不及處理就壓了下去。
于是我們常常感覺浮躁、窒息,消化力變弱,面相變苦了。
這背后其實是囤積的壞情緒,在通過身體表達抗議——
它們渴望被看見和清理、釋放。
就像一臺超負荷的電腦,當內存空間被占滿時,系統就會變得遲緩、卡頓。
同樣地,當我們任由焦慮、委屈、憤怒等壞情緒堆積在心理空間而不清理時,整個身心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這些情緒會像后臺程序一樣,潛伏在我們心理空間,持續消耗我們能量;
在新的壓力事件出現時,觸發一連串的情緒反應。
只有定期做深度內在清理,人才有好狀態。
如果這個春天你也想清理一下情緒垃圾,重啟心靈,可參考以下步驟練習:
找一個安靜、有安全感的地方,選一個舒服的姿勢(盤坐和躺著都行),深呼吸幾次,讓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處在放松的狀態下。
接下來問問自己:我里面有何恐懼、壓力和創傷。問問自己它們是怎么來的,并且允許這些情緒的存在。
然后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和釋放它們:
比如可以把情緒一一寫在紙上,撕掉紙扔倒垃圾桶里;
也可以做一些大汗淋淋的運動,讓汗水帶走這些負面情緒;
要么就用音樂療法來釋放,選一些傷感的,節奏快的,跟著音樂去哭、去笑、去搖擺,直到放松下來。
清理內在垃圾不是一次性、一勞永逸的事,而要定期去做,且要付出時間和努力。
這份努力,終將回饋我們高質量的生活,心靈的健康和從容、松弛的生活狀態。
03
呵護情緒資源,遠離負面情緒傾銷
中年人的手機里,常常藏著這三重焦慮:
朋友圈的攀比、養生號的恐嚇、中年危機言論。
朋友圈里的攀比,可能是:
前同事發布的馬爾代夫定位;
親戚家孩子的鋼琴比賽金獎;
每一個都常常讓人感到受挫、無力。
養生號的恐嚇,是各種“觸目驚心”的標題:
"30歲后不補它,50歲必得XX"
“身體出現這1種信號,很可能是XXX,一定要注意!”
看多了總覺得渾身不對勁,頻繁往醫院跑;
還有各種中年危機的言論,比如:
35歲職場末路言論。
女的“吉祥三寶”,保安、保姆、保潔;
男的“鐵人三項”,外賣、快遞、司機;
進階版“創業三部曲”,擺攤、開店、自媒體。
這些負面傾銷總是那么契合心境,容易讓人產生共情,消耗情緒。
為了保護情緒資源,我們一定要遠離負面傾銷:
1)關閉朋友圈,定期清理關注列表,刪除引發焦慮的號,保留能提供積極信息、有價值的號和人。
如果你特別想了解朋友的動態,那就專門找個時間給他打個電話,一對一的交流不但拉近距離,也能緩解不良情緒。
2)設置一個固定時間段集中處理信息,其余的時間盡量關閉推送。
午休的時候,允許自己什么也不做,出去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
在家休息時,把群提醒設置免打擾。和家人聊聊天,下個棋。
要么自己發會呆,插插花也行,在安靜中滋養自己的情緒。
這些屏蔽的動作是在為自己設一個界限,防止負面傾銷侵犯到情緒領地。
精心呵護好情緒資源,才能推動內部力量的向外轉化,維持人體大生態的平衡。
04
讓自己活在好的磁場里
看過一句話“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磁場環繞,無論你在何處,磁場都會跟著你。”
長期在好的磁場里會被滋養,積極向上;差的磁場,能量和運氣會被消耗。
那如何活在好的磁場里呢?
我們首先要擺脫內耗,想想我們內耗的源頭是什么?是不是太關注他人的言行,還是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時不妨換一個心態問自己:我能從其中(人和事)學到什么?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轉念。
比方說別人批評你時,轉念問問自己“這個人的意見是否能解決我的問題?”
如果能幫你解決問題,趕緊照做。
如果這個批評對自己不利,要立刻察覺,這是否定和打壓,不要聽捂起耳朵往前沖。
再比如,有人向你傾訴,先不要跟著他的節奏,轉念去觀察,他是把你當情緒垃圾桶轉嫁焦慮呢,還是會在傾訴后做出行為上的改變。
如果他只是一味向你傾倒情緒垃圾,馬上、立刻、趕快離開這個負能量的人,拒絕喂養,拒絕消耗。
然后重新去結交一些同頻、高能量的朋友,大家一起相互補給分享,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比如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約上他們去爬山、去春游,去享受美食和音樂。
在一起相互傾聽彼此心聲,聊天時說一些鼓勵、肯定的話語,相互扶持。
用心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在相互欣賞與理解的氛圍中形成社會性互助,在這個圈子里流動的是包容和高能量。
05
鏈接大自然,它有療愈的力量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陽光柔和,春風拂面,萬物復蘇,充滿生機和希望。
只要我們愿意放開心扉,投入它的懷抱,你就會發現,春天的點點滴滴都有療愈我們的力量。
找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出去接受日光的洗禮。
陽光灑在身上,如同裹了一床大棉被,感受被溫暖環繞的幸福。
伸個大大的懶腰,抬起手掌,遮擋部分陽光,順著遮擋的方向和太陽對視一眼,那一刻的你就是一個勇敢的姑娘(小伙),身體瞬間被活力充滿。
疲累的時候,去靠近和眺望那嫩綠、翠綠的樹木、小草。
那碧綠欲滴的顏色,不但舒緩眼睛疲勞,更讓我們體味到生命旺盛的勁頭。
在這天然氧吧里,深深吸上一口,一股力量涌入體內。
也可以在草叢里打個滾,像小孩子一樣嬉鬧,拋開憂愁和煩惱。
再蹲下來和路邊的小花對視,看看它有幾個花瓣,花蕾的顏色。
相視一笑間,擁抱這小小的燦爛,自己都會化身成一個燦爛小太陽。
如果感覺浮躁,就去聽聽大自然的心跳,潺潺的水聲、多變的風聲、滴答滴答的雨聲。
有柔和、有舒緩、有嘈雜,有宏大。投入其中,敬畏之心會油然而生,會發現自己的那些煩心事那樣不值一提,一下就釋然了。
請在萬物復蘇的春天,勇敢的去重啟心理,用心療愈自己吧。
請記住,只要你愿意,內心就永遠不會失去發芽的勇氣。
張德芬空間(ID:tefenchangpublic5),由知名作家張德芬女士創辦,分享自我負責的個人成長理念,倡導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讀者產生積極轉變。
???
咨詢電話:186-1257-6320 / 138-1124-808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