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5日晚,美國前總統拜登卸任后首度公開亮相,在芝加哥全國殘疾人權益大會上炮轟現任總統特朗普的“裁員計劃”和社會保障政策,引發兩黨激烈交鋒。白宮則提前“預判”反擊,嘲諷拜登“該早點睡覺”,雙方言辭激烈,將美國社會保障議題推向輿論風暴中心。
拜登炮轟:裁員與社保危機
拜登在演講中直言,特朗普政府上任不足百日已對美國社會保障體系造成“系統性破壞”。他痛批特朗普大幅裁員導致社會保障管理局(SSA)陷入癱瘓:“7000多名資深員工被解雇,技術部門裁撤一半,網站頻繁崩潰,民眾連賬戶都無法登錄!”
更令拜登憤怒的是,共和黨試圖通過削減社保資金填補財政漏洞。他指責特朗普意圖挪用社保信托基金,為富豪和企業減稅鋪路:“他們要讓2017年的減稅永久化,代價是5萬億美元赤字!錢從哪來?只能掠奪普通人的社保金。”拜登將這一策略比作“科技公司的野蠻擴張”——“快速行動,打破一切,最終讓民眾承受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全程未提特朗普姓名,僅以“這個人”代指,暗諷意味十足。
白宮反擊:政策辯護與人身攻擊
白宮似乎早有準備。在拜登演講前,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搶先召開記者會,宣稱“特朗普絕不會削減社保”,并拋出兩項政策反擊:一是禁止非法移民獲取社保福利,二是擴大SSA反欺詐調查范圍至50個檢察官辦公室。
然而,萊維特的發言迅速轉向人身攻擊。她嘲諷拜登“晚上演講令人震驚,我以為他早該睡覺了”,借機炒作拜登的年齡與健康問題。此舉被美媒批評為“轉移焦點的低劣手段”。
SSA官方賬號亦加入戰局,在社交媒體駁斥拜登“撒謊”,強調裁員是為“打擊欺詐、提高效率”。數據顯示,SSA關閉多地辦事處并強制現場身份驗證,已導致農村和老年群體申請福利困難,電話等待時間激增,與其宣稱的“高效”背道而馳。
深層矛盾:社保成政治博弈籌碼
這場罵戰背后,是兩黨對社保體系的根本性分歧。特朗普的政策邏輯圍繞“小政府”理念:削減公共部門規模、收緊福利發放以控制財政赤字。然而,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使美國2025財年前4個月赤字飆升至8400億美元,債務利息支出占比激增,進一步擠壓社保資金空間。
拜登則堅持“擴大保障覆蓋”,主張通過對富豪增稅維持社保體系。拜登任內曾提議對年收入超40萬美元部分征收額外工資稅,可將社保資金維持至2066年,但遭共和黨堅決反對。
兩黨拉鋸下,普通民眾成為最大受害者。SSA裁員導致服務癱瘓,而特朗普力推的《面對面身份驗證新規》迫使數百萬老年人、殘疾人長途奔波辦理手續,農村地區矛盾尤為突出。
民眾困境:服務癱瘓與信任危機
“網站崩潰、電話打不通、辦公室關門——他們讓我們自生自滅!”一名伊利諾伊州退休教師向美聯社控訴。數據顯示,SSA技術部門裁員后,系統日均崩潰次數增加3倍,部分申請人等待超6個月仍未獲批。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公眾信任崩塌。超20%老年人依賴社保作為主要收入,而SSA信托基金預計2035年面臨17%的福利自動削減。特朗普雖承諾“不削減一分錢”,但其2019年預算案曾提議十年內削減250億美元社保支出,承諾可信度存疑。
中期選舉前哨戰:兩黨角力升級
2026年中期選舉在即,社保已成兩黨核心戰場。民主黨試圖借拜登演講重提“民生牌”,而共和黨則強化“反移民”敘事,將社保危機歸咎于“非法移民消耗資源”。
然而,策略效果存疑。拜登雖獲部分進步派支持,但其此前稱特朗普支持者為“垃圾”的言論引發廣泛爭議,黨內亦不乏批評聲,認為他“自我中心損害民主黨形象”。特朗普則面臨減稅與社保承諾的數學悖論——若堅持不減福利,財政赤字將失控;若妥協,則違背競選誓言。
結語:撕裂的美國與失落的民眾
這場“拜登-特朗普口水戰”看似滑稽,卻折射出美國政治體系的深層痼疾:黨爭凌駕于民生,承諾淪為選舉工具。當政客忙于互相攻訐,普通民眾只能在癱瘓的服務與縮水的福利中艱難求生。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從里根到特朗普,“減稅-赤字-福利削減”的惡性循環不斷重演。而這一次,美國民眾是否還會為空洞的口號買單?答案或許將在2026年的選票中揭曉。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