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車智駕迎來一波監管規范。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此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發文,強調輔助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駕駛人需謹慎使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也轉發了該文。
文章也提到車企不得夸大或誤導宣傳輔助駕駛功能,若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后果,或可對責任人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此外,一份有關4月16日工信部會議的紀要內容流出,透露了更詳細的監管細節。
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1、宣傳中不能出現“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高階智駕”等詞。
2、盡量使用中文全稱,使用英文應在第一次出現時,有全稱說明。
3、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詞。
4、L2級別不能用“接管”,不能出現“脫手脫眼”的描述。
5、討論能夠從技術層面禁止駕駛員脫離,比如使用駕駛輔助必須對人臉ID進行識別,禁止座椅調節和平躺。
6、降低OTA的頻次,必須驗證充分再上車。對頻繁OTA的企業要重點審查。如果發生需要緊急OTA的情況,車企需要走召回和停產流程。
7、不允許公測,要充分驗證,不能拿用戶去做測試。
而從最近的車企發布會以及其他舉措中,能夠看到大家開始更多強調安全,試圖平衡智駕以往過度的曝光。
兩天過去了,上述整改細則若屬實,車企們都按細則改了嗎?
以前強調智駕能力最近車企發布會紛紛強調安全還陸續推出智駕險
最近幾天,有多家車企舉行了新車發布會,有意強調安全,而以前智駕能力會是發布會的核心之一。
4月12日,昊鉑的發布會以“安全智造”為核心主題,昊鉑HL發布時還贈送了智駕險。據介紹,涵蓋五大高階智駕場景的首年智駕險,則以智駕誤判事故全額賠付為全家出行兜底保障。
4月15日的沃爾沃新車發布會,更是主打安全,發布會主題就是“安全是一種信仰”,還提出了“一部沃爾沃半部安全史”的口號。
整個發布會就是圍繞安全展開,其官方微博的推文中幾乎全帶上了“安全”的關鍵詞。
發布會上,代言人胡歌也圍繞安全展開演講,他說“表演可以NG,生命不能重來”。
極氪也在15日的發布會上以安全為主題,講車身、智駕。
也是在15日,鴻蒙智行向大家發出安全出行倡議。遵守交規:不超速、不闖紅燈、不占用應急車道;文明出行:禮讓行人、文明停車、杜絕危險駕駛;安全智駕:規范使用智駕領航輔助(NCA)功能。
在昨日的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余承東正式發布問界M8。余承東表示,安全就是最大的豪華,問界M8不惹事不怕事,采用七重安全設計。
M8贈送了鴻蒙智駕無憂服務,如果車輛在智駕場景發生事故后,分車型最高提供300萬或500萬的保障。
而今日的智界S7發布會上,作為工信部開會后的第一場汽車發布會,更是各種往“安全”上靠。
比如智界S7打出這樣的口號“安全的快,穩得住的快”,一邊強調百米3.3秒的加速,一邊說安全。
加速快和安全放一起,“讓每一匹馬力都在安全中釋放”,感覺有點硬往上靠的感覺。
發布會上的PPT依然用了“高階智能駕駛”的介紹。
似乎每個環節都要在PPT上加上一個“安全”,用安全的名義講加速、講智駕。
反而作為智界品牌大使的劉亦菲,在發布會現場介紹“智駕功能”相關體驗時,使用“輔助功能”形容,并未直接提及“智駕”。
她表示,大家在一個很好的科技輔助的同時也要注意駕駛安全。劉亦菲還指出,這個(智駕)輔助功能確實幫助現代人節省很多精力,是一個好助手或者好的搭檔;“有一些場景挺未來的,也挺科幻的”。
此外,今年以來小鵬汽車、小米也相繼推出智駕險服務。
不過,智駕險往往以車主已購買交強險和商業車險為前提。在商業險已經涵蓋部分風險保障的情況下,智駕險更多是一種補充,對車主的實際保障作用有限。
智駕險通常是免費贈送,但這些隱形成本其實最終還要車主來承擔。
而且一般智駕險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生效,比如,鴻蒙智行的智駕無憂服務,要求事故發生時智駕功能處于開啟狀態,同時交強險和商業險(車損全額)須在有效期內。
但是在判定交通事故是“人”還是“系統”上,需要車企配合,而由于缺乏第三方監管,所以責任劃分是個難題。
而且目前,大多數車企都是第一年贈送智駕險,往后車主想要得到這些補充保障,還要付出真金白銀。
近期,多家車企聯合發布智駕五項行業倡議。
4月14日,在中國汽研主辦的“極智長測”測評技術研討會上,中國汽研聯合來自一汽、長安、比亞迪、賽力斯、豐田、大眾、奇瑞、吉利、嵐圖、廣汽、理想、智己、華為、地平線、同濟等40余家企業共同發布了五項行業倡議:
統一L2智駕最低安全要求;強化駕駛監控與提醒干預;建立公開透明的評價標準;規范市場宣傳與用戶培訓;推動數據共享與迭代機制。
車企官網介紹仍然用“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等詞但有參加上海車展的車企緊急修改物料
據虎嗅汽車報道,有正在參加上海車展的車企人士表示:“所有人看到這個消息都忙暈了,幾乎所有人的宣傳物料正在緊張地修改和重做之中。”
不過,三言也聯系了幾個車企相關人士,不過他們對是否有更改物料一事表示并不清楚。
那么,車企在官網的宣傳用詞之中是否已經改變用詞了?
三言查看了多家新能源汽車官網詳情介紹,發現“智駕”、“智能駕駛”、“高階智駕”仍然普遍存在。
比如極氪還是高階智駕,不過有小字提示“智駕功能為輔助駕駛,并非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激活時,駕駛員仍需時刻保持注意力。駕駛中手須握在方向盤上,遵守交通規則,并根據實際環境及時予以干預或接管”
嵐圖用了“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而特斯拉在智駕上的表述更加穩妥,分別表述為“基礎輔助駕駛”、“增強輔助駕駛”、“智能輔助駕駛”。
可以看到,都用了“輔助”一詞。也在智駕方案下方明顯位置作出提示,“目前可用的功能需要駕駛員主動進行監管,車輛尚未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對比來看,很多車企都把這些提示放到了很不起眼的頁面最下方,而且還是淺色的小字。
目前大部分車企官網沒有修改智駕相關描述,可能還是太趕,需要時間去變更。還有可能是規定細則并未形成正式通知。
官方選擇這個時間點按下智駕“狂飆鍵”,有很多客觀因素。
一是最近頻出的交通事故,讓智駕受到了很多懷疑。
再個是車企智駕宣傳確實有點夸張。
有時候慢才是快,過分強調智駕的萬能,卻忽略了安全,這在汽車上不是一件好事。
規范智駕能避免誤導消費者對智駕功能的認知,明確責任邊界,防止消費者因過度依賴而引發安全事故。
也能減少車企夸大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引導車企將精力放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質量提升上,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