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是常見且嚴重的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約200萬腦血管病患者,其中150萬人因此離世。每12秒就有一名中國人發生卒中(一種典型的腦血管?。?1秒便有人因卒中失去生命。這些驚人的數據警示著,腦血管病的威脅就在身邊。
腦血管病發作時,患者可能出現頭痛、眩暈、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言語不清、嚴重者甚至昏迷等癥狀。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專家帶您一起了解腦血管病的相關知識。
一、誘因剖析
1.高血壓:作為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高壓長期沖擊血管壁,導致內膜損傷并形成微小動脈瘤。血壓驟升時,動脈瘤可能破裂出血,引發腦出血,此類腦出血急性期病情兇險,預后較差。
2.高血脂:會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斑塊,縮小血管腔,阻礙血流,誘發腦梗死。斑塊破裂還會迅速形成血栓,加劇血管堵塞。
3.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發生腦血管病的風險遠更高,發病年齡更早,病情更復雜。
4.不良生活習慣:吸煙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過量飲酒刺激血管,導致血壓波動;久坐不動使新陳代謝減緩,脂肪堆積;長期精神緊張和壓力過大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升高血壓,這些都為腦血管病埋下隱患。
二、早期信號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這是腦血管病的重要預警信號,表現為短暫的神經功能缺失,如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癥狀數小時內可自行緩解。但TIA患者后續發生腦梗死的風險顯著增加,需及時診斷與干預。
2.頭痛頭暈:突然出現的劇烈頭痛,尤其是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可能是腦出血的早期表現,反復出現的頭暈,尤其是在改變體位時加重,則可能提示腦供血不足,遇到這些情況,應盡快就醫檢查。
3.其他早期癥狀:口角歪斜、流口水、一側肢體不自主抖動、記憶力減退或認知能力下降等看似無礙的癥狀,也可能預示腦血管病,需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三、守護健康行動指南
1.科學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攝入至少5種不同顏色的蔬果;控制脂肪攝入,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魚油等;限制鹽分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5克以下,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規律運動:適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3.戒煙限酒:可改善血管健康,降低腦血管病風險。男性每日純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4.管理慢性疾病: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按醫囑服藥,將指標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定期隨訪。
5.緩解壓力:采用冥想、瑜伽等放松方式,緩解壓力,保持積極心態,維持內分泌平衡,降低患病風險。
腦血管病雖可怕,但可防可控。了解病因、識別早期信號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降低患病風險,守護大腦健康。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腦血管病團隊,深耕腦卒中診療工作,整合卒中中心資源,構建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急診介入取栓以及出血性腦卒中介入、微創手術的全周期救治體系。依托24小時急救綠色通道,聯合多學科協作,將靜脈溶栓DNT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顯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長期預后。團隊在復雜動脈瘤栓塞、顱內外血管搭橋等技術上優勢突出,年均開展介入手術超過500例。同時,堅持臨床科研并重,全力推動卒中精準治療邁向新高度。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 第七醫學中心
撰文| 高紅衛 王 芳 李文德 羅永春
圖片 | 網 絡
刊期 | 第2812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劉超英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