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咱們分析了《水滸傳》中,梁中書屢次弄丟生辰綱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今天,咱們繼續探討這個篇章中的另一個細節問題:為什么楊志去樞密院申請恢復原職的時候,會被高俅PASS掉?
首先,咱們先復盤一下,楊志去面見高俅之前的故事情節。
楊志本來是擔任殿司制使官,受朝廷委派,前去押運花石綱的時候,遭遇風浪,辦砸了差事。他沒有回去復命,而是直接跑了路。
后來趕上朝廷赦免天下的好政策,楊志變賣了全部家當,前去東京上下打點,爭取讓自己官復原職。
書中是這樣描述楊志回東京后打點的過程:
“(楊志)央人來樞密院打點理會本等的勾當。將出那擔兒內金銀財物,買上告下,再要補殿司府制使職役。把許多東西都使盡了,方才得申文書,”
不過,在流程走到高俅這一步的時候,楊志的復職申請卻被高俅大筆一揮勾掉了。
高俅之所以這么做,無外乎幾個原因:
要么是出于公事公辦的工作態度,認為楊志的所作所為,有懶政、瀆職的嫌疑,確實違反了職業操守,所以必須將他開除公職,永不錄用。
以高俅的尿性,“公事公辦”這類標簽似乎和他扯不上什么關聯。
要么楊志前后打點,卻疏漏了高俅這最重要的環節,被高俅懷恨在心,直接PASS掉了。
這個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高俅手握左右別人命運的權利,不從中撈點什么,這也不符合他的秉性。
那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我認為也是有的。
咱們且看一下書中的另一處細節。
在此之前,楊志在梁山泊邂逅王倫、林沖等人之時,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
“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
這就好比一個年輕人,面對陌生人問他“你是誰”的時候,他長篇大論地告訴對方:自家祖上三代,都是公務員,爺爺還當過大領導,自己打小就讀的是哈佛牛津幼兒園,從小學到高中,成績都是在重點學校名列前茅,是老師口中的三好學生。大學讀的是重點院校、重點專業,畢業后直接選調進入了體制內,目前是正科干部。
別人可能只是隨便問問,想知道他的名字而已,而他卻恨不得遞上寫滿十頁A4紙的簡歷。
這個細節,反映出楊志的兩個特點:
1、曾經的家族背景,是楊志傲驕和向別人炫耀的資本。
2、越是落魄的時候,楊志越要搬出自己的家族背景,來為自己撐面子、找存在感。
現實中,具備這樣性格特點的人,往往缺乏職場經驗、且不善于揣摩大領導的心思,他們自認為自己在某方面做得很優秀,就能縱橫職場,甚至目空一切。
我們可以想象到,當楊志去到東京,在為自己恢復職位做申請的時候,也一定會特意把自己那份驚艷的履歷備注上去,甚至把“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這幾句話專門加粗、描黑。
按照楊志的邏輯,在自己的履歷中,多寫一些錦上添花的內容,這是在給自己加分啊,高太尉看到這份簡歷,必然生起愛才之心,也許不光能官復原職,還能原地進一大步,單車變跑車。
但是呢,頭腦并不復雜的楊志,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刻意想強調的那些加分項,在高俅看來,正好戳中了他的逆鱗:
“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這分明是在嘲笑高俅是地痞流氓出身。
“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這是在諷刺高俅不學無術、沒有什么真正的業務能力,是靠踢球爬上來的。
之前我們曾經分析過,高俅在沒有發跡之前,是被社會狠狠毒打過,從而塑造出其陰狠、毒辣、貪婪的秉性。
無論是他報復王進,還是陷害林沖,何嘗不是他由地痞翻身成為太尉之后,對那些比自己條件優秀之人變本加厲予以打擊報復,并從中找到快感。
這是一種妥妥的陰險、變態心理。
所以說,我認為,高俅之所以PASS掉了楊志,純粹是他這種變態心理使然。
可能會有朋友問了,那楊志該如何操作,才能讓高俅重新重用自己呢?
一句話,那就是甘愿和高俅同流合污、而且主動向高俅表忠心。
可是,真正的好漢又怎么會做出如此行徑呢?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