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4月17日電 題:貴州石阡:困牛山村展新顏
新華社記者王泓楗
曾經偏遠閉塞,“牛進山溝都出不來”的困牛山,如今已成為黔東北地區鄉村振興的熱土。
清明節過后,前往貴州省石阡縣困牛山紅軍壯舉展陳中心的參觀者仍絡繹不絕。“中心5名講解員,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上千名參觀者。去年參觀團隊就有550批次3萬多人。”講解員周其兵說。
石阡縣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紅軍長征時,曾在如今的龍塘鎮困牛山村與敵人激烈戰斗,為了不誤傷百姓,上百名紅軍集體跳下了懸崖。石阡縣委黨校副校長吳平說:“我們著力傳承利用好紅色資源,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在定點幫扶單位的助力下,困牛山修建了紅軍壯舉紀念廣場等設施,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當地還新建了柏油路,開通了縣城到山村的公交專線,極大改善了困牛山的交通狀況。
有了“流量”,就需要在“留量”上下功夫。“為用好困牛山紅色資源,讓老區群眾吃上旅游飯,村里面結合游客需求,推出了筆記本、晴雨傘、擺件等文創產品;注冊了困牛山‘黑灘河畔’商標,銷售礦泉水、土蜂蜜、紅高粱等農特產品。”困牛山村駐村第一書記任洋標說,在各方努力下,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0860元增長至2024年的18040元。
當地不少村民還自發開辦農家樂。“困牛山游客越來越多,很多村民不再外出打工,選擇返鄉創業。我的農家樂一年純收入就有好幾萬元,我既不用離開家鄉,也實現了增收。”困牛山村村民蔡朝英說。
在困牛山村,紅色傳承也有了新的載體。去年9月,當地建成中國工農紅軍貴州石阡困牛山紅軍學校。“學校修了橡膠跑道,每個教室都配有投影設備,幫扶單位也協調修建了圖書館。”學校教師李煜嫣說,新校建成后,返村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從原先的120名增長到如今的282名。學校通過給孩子講述困牛山紅軍故事、組織閱讀紅色書籍等方式傳播紅色文化。
“我們把困牛山的紅軍故事做成了孩子們易于理解的教材,讓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李煜嫣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