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鵬匯天傳出B2輪融資消息時,市場對其估值預期已飆升至驚人的24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相當于3個蔚來汽車市值,更是其B1輪投后估值的16倍。一架尚未拿到適航證的飛行汽車,為何能撐起如此驚人的資本想象?
技術突圍:航空工業的"中國方案"
小鵬匯天近期公布的供應鏈布局揭示了其技術野心。與孚能科技聯合研發的400Wh/kg高鎳硅碳電池,能量密度比特斯拉4680電池提升51%;德國舍弗勒定制的航空電機總成,重量減輕30%的同時功率密度提高20%。這種對航空工業標準的適配性嘗試,正在打破傳統電動汽車的技術路徑。
廣州智造基地的加速建設更添籌碼。這個規劃年產能1萬臺的工廠預計2025年三季度完工,配合海南儋州累計3000架次的合規試飛數據,小鵬有望成為全球首批實現飛行汽車商業交付的企業。按200萬元單價計算,僅首款產品"陸地航母"就能創造200億元年營收,這正是2400億估值的底層邏輯。
三重挑戰:懸在空中的多米諾骨牌
超高估值之下,飛行汽車仍面臨技術、基建、監管三重關卡。即便采用最先進的400Wh/kg電池,其能量密度仍僅為航空燃油的1/30,導致續航短板;碳纖維復合材料等關鍵航空級材料受國外壟斷;當飛行器總重超過1.2噸時,市面上難覓合適的高功率電機。
基礎設施的缺失更為致命。全球尚未開放城市低空航線,垂直起降場站、充電設施、空管系統等配套近乎空白。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坦言:"全國僅有三四百個飛行營地可用。"而一旦發生空中事故,其災難性影響可能直接摧毀整個行業的社會接受度。
萬億賭局:中國智造的"空中超車"
這場估值狂歡本質上是場巨型對賭。美國同行Joby Aviation已獲政府背書,計劃2025年推出空中出租車服務;馬斯克投資的Alef Aeronautics雖獲FAA試飛許可,卻被小鵬內部評價為"缺乏實測證明的空殼"。相比之下,小鵬匯天憑借中國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和政策東風,正構建獨特的"政策-技術-場景"鐵三角。
何小鵬預言,未來20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這個看似瘋狂的預測背后,是中國企業換道超車的戰略野心。當2025年適航證揭曉時刻來臨,資本市場要么見證"中國特斯拉"的誕生,要么面臨"明日科技"的估值崩塌。唯一確定的是,在這場低空經濟革命中,小鵬已站在風暴眼的中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