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春霞 記者 張宇)最近,張國立、梅婷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后半生》里出現的“南京捐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而器官移植捐獻也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器官移植捐獻是一項充滿愛與希望的事業,每一個器官的捐獻,都可能會為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每一次生命的接力,都彰顯著人性光輝與大愛的力量。4月16日,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生命接力 百城行動”走進南京主題宣傳活動在南京鼓樓醫院舉行。
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獲悉,截至目前,江蘇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人數為52.7萬,人體器官捐獻累計1929例;其中,南京市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人數為7.3萬,人體器官捐獻累計447例,挽救了1000多名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器官捐獻登記人數及捐獻完成量位居全省第一位。
“生命接力 百城行動”公益項目由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聯合中國市長協會、北京愛爾公益基金等共同開展,以城市整體為單元,以“生命接力先鋒隊”黨建引領,廣泛多形式宣傳器官捐獻理念,推廣器官捐獻志愿服務,引導器官捐獻志愿登記,探索公益慈善支持機制,促進城市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活動當天,南京鼓樓醫院正式加入“生命接力先鋒隊”黨建聯盟儀式,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服務合作啟動儀式,南京鼓樓醫院施予受志愿服務隊成立儀式。
“1996年,我們團隊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背馱式’肝臟原位移植技術進行肝移植。這是中國大陸自主完成的首例背馱式肝移植。”南京鼓樓醫院原院長、終身榮譽教授丁義濤道出了南京鼓樓醫院在器官移植中的工作。據了解,長期以來,南京鼓樓醫院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具備開展器官移植設置要求的所有診療學科,建有完備的肝腎移植學科群。1996年,丁義濤教授團隊完成國內首例背馱式肝移植術;1997年,完成江蘇省內首例經典原位肝移植;2001年,開展江蘇省內首例肝腎聯合移植;2013年,完成亞洲首例新輔助放化療聯合肝移植治療不可切除肝門部膽管癌;2017年開始機器人輔助肝切除,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Laennec入路、以尾狀葉為中心、肝靜脈優先等的解剖性肝切除理念,推動肝臟外科進入微創化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第一位腦死亡的器官捐獻人生前也是南京鼓樓醫院肝移植協作組成員。丁義濤動情地回憶,2001年,作為藥理醫生的于璐遭遇嚴重車禍,在腦死亡之際,其父母想起女兒生前曾多次談起醫院器官移植供需矛盾,也多次談起那些因缺乏器官無法救治而去世的病人家屬的悲痛,于璐父母毅然決定無償將愛女的器官捐獻給亟待救助的患者。于璐不僅是全國首例腦死亡器官捐獻者,也是江蘇省醫務人員捐獻器官第一人。“她詮釋了我們醫務人員對移植工作的艱辛實踐,讓更多老百姓意識到捐獻是一項人間的大愛。”丁義濤說。
“生命接力”離不開器官捐獻與移植過程中分配的公平公正。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趙洪濤介紹,自2012年開始,中國建立起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通過將所有捐獻者信息以及需要做移植的器官衰竭的患者信息自動匹配,實現公平公正的器官分配。“系統是把所有的器官分配規則結合政策法規轉變成人為不能干預的系統,已經正式寫入了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