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申城110報警數、刑事立案數同比分別下降2.1%、7.1%;電詐案件既遂數、接報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4.1%和21.4%;全市重點區域高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4.01%,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同比上升4.97%……一串串數字,是城市平安的標尺,更是警務模式轉型升級的注腳。
今年以來,上海公安機關錨定“世界一流的平安城市、世界一流的警務模式、世界一流的警察形象”奮斗目標,以科技賦能提升新質戰斗力,源頭治理隱患、精準打擊犯罪、優化政務服務,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追求守護“無聲”、安全“有感”的更高境界,以公安工作現代化護航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
“重復警情”指引定紛止爭
從數據要素的角度看待日均上萬起警情,并進行數據全量分析,會為當下警務模式帶來什么樣的技術進步?
2月,家住臨港新城的張先生一周內因感情糾紛多次報警,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指揮中心將這一線索下發至臨港新城派出所,民警、調解員在一個月內為夫妻二人開展了4次協商溝通,最終促成和解。
“我們通過全量警情分析系統,對日均上萬起的警情以智能化、標簽化的形式自動分析、篩選提煉,從重復、重點警情中找準隱患點,提前預判風險。”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副科長曹洪介紹。
“重復警情”為跨前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提供了“指引清單”。上海公安運用預警模型對當事人反復報警的糾紛類警情進行深度分析比對,一季度,共化解矛盾糾紛20余萬起,重點重復警情銷賬率達94.3%。
12345熱線來電、窗口接報等信息也納入了全量警情系統的“數據池”。在此基礎上,上海公安構建主動發現社會治安突出問題線索來源機制,針對區域性、類案性、普遍性的問題,研發智能模型,以科技手段“滾出”數據背后隱藏的風險。一季度,已累計助力攻堅破解“出租車非法改裝計價器”等110余個實戰難題。
警情是丈量治安狀況的“晴雨表”,能夠精準反映社會動態;群防群治力量則是基層治理的“前沿哨”,以多元力量構筑預警防線,守護社區安寧。嘉定公安創新推出“微網格”治理模式,整合人口協管員、城運隊員等各方力量,借助“e嘉人”小程序等數字化平臺,將“智力”與“民力”有機融合,實現社區問題隱患快速反饋與處置。2024年8月“微網格”全面推開至年底,嘉定區主動發現處置各類問題23萬起,第一時間回應解決群眾反映的社會治理問題9900余件。
低空警務提升治理效能
交通擁堵,幾乎是每個超大型城市難以回避的問題。
原本暢行無阻的雙車道馬路,因為一輛小轎車突然的加塞行為,致使小轎車后方的廂式貨車無法上前,馬路由此堵成了望不到頭的“停車場”。
本報記者 趙立榮 攝
借助無人機視角,一場交通擁堵的前因后果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楊浦區“低空經濟”發展快人一步,無人機也為道路排堵保暢發揮巨大作用。
在一線交警看來,投入使用無人機以后,不只是新增了一個視角這么簡單。楊浦分局交管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倪嘉輝介紹說,當發生交通事故且駕駛員報警后,民警即可定位車輛位置并控制無人機起飛,無人機將自動采集事故雙方信息數據,駕駛員當場就會收到快處易賠辦結短信,隨后便可駕駛車輛駛離道路恢復交通通暢。
“警用無人機快處易賠比民警到場處置節約時效40%以上,減少車主等待時間和節省警力的同時,極大縮短事故對道路通行的影響。”倪嘉輝說,自楊浦警方在全市率先開展簡易交通事故無人機全自動快處易賠應用以來,占遠程處置交通事故總量的28%,道路通行效率提升35%。
一年多來,楊浦區陸續開出了全市首條無人機外賣航線、首條跨高架航線、首條公園航線、首條高校航線,“低空經濟”的發力發展,離不開“低空警務”的全方位護航。
隨著春季踏青客流來臨,倪嘉輝和同事緊鑼密鼓地進行前端視頻AI算法測試,有了無人機與AI算法的協助,警方如今可以根據共青森林公園周邊道路的實時車流客流數據,實時調整綠信比配時,緩解周邊道路交通擁堵。
智能算法讓隱蔽違法犯罪無所遁形,大數據推演風險態勢實現警力資源的精準投送與高效調度。上海警方以科技賦能助力推動警務模式轉型升級,通過“小切口”精準施策,讓城市的秩序與活力在數據與算法的交響中實現共生。
原標題:《錨定“三個一流”,讓城市秩序活力交響共生》
欄目主編:祝越 文字編輯:張曉鳴
來源:作者:文匯報 周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