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姙楹稳绱藦姶??有三個時間點,每個中國人都該記住
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揭秘歷史的頭條】
現在很多人對于中國海空軍的發展和突破,那是興奮異常。
因為幾乎是突然間,我國海空軍先進武器層出不窮。
海軍方面,無論是三艘航空母艦,還是076兩棲登陸艦,還是055大驅,還是052D導彈驅逐艦等等。
我國海軍先進裝備那是下餃子般呈現,使得我國海軍噸位快速達到300萬噸,僅次于美國。
在亞太地區已經是最強大的海軍,實力強大無比。
空軍方面更是不得了,無論是殲10,還是殲11B,還是殲16,殲20,殲35等先進戰機層出不窮。
光是殲20這款第五代隱形戰斗機,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和強大的作戰能力。
其列裝數量已經達到300架左右,并且每年產量在100-120架之間,成為世界最強。
而且現在我國還同時亮相了兩款六代機,整體超越美國。
甚至還有神雕大型無人預警機等大殺器,整體使得我國空軍,也成為亞太地區最強大的空軍。
國人興奮,驕傲的同時,其實也在問,我國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秘密研制這些大殺器的呢!
而且一下子井噴式的出現海空軍先進裝備突破,不光一舉使得我國??哲妼嵙_到歷史最強,也直接在亞太地區超越美國,堪稱不可思議。
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讓中國投入到這場國運競爭的呢?或者說中國海空軍為何如此強大?
有三個時間點,每個中國人都該記住。
第一個時間點,1990年,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徹底顛覆了中國對傳統軍事理念的認識。
伊拉克軍隊作為“世界第四軍事強國”,擁有百萬軍隊和先進裝備,但美軍僅用42天便以極低傷亡摧毀伊拉克防線。
完全依靠空中精確打擊和信息化作戰,而非傳統的地面消耗戰。
這種非接觸作戰和精確打擊的方式讓中國意識到未來戰爭的核心已轉向信息戰、制空權和精確打擊,而非單純依賴兵力數量。
這個巨大的震撼,讓中國加速研發隱形戰機(如殲-20)、反艦彈道導彈(如東風-21D)等“殺手锏”武器。
并推動國產航母加速建設,加速發展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戰略,通過東風-26導彈、高超音速武器等遏制外部勢力介入熱點區域。
與此同時,中國啟動了“金盾工程”等信息化項目,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升戰場感知和指揮控制能力等。
可以說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不然現在中國軍隊還是俄羅斯軍隊的水平。
第二個時間點,1996年,臺海危機。
96年臺海危機,堪稱我國軍事歷史上最為屈辱的一刻。
當時我國的導彈因為美國關閉GPS,使得無法發射。
而且海軍嚴重缺乏,甚至將坦克開上漁船當軍艦,而且還發生了劉連昆等叛變事件。
臺海危機暴露了我國軍工技術的嚴重不足。
在危機期間,我國軍工技術相對落后,無法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先進軍事技術相抗衡。
我國在制空權和制海權方面存在明顯差距,需要加強軍事裝備和技術的研發。
為了應對危機,我國加大了對軍工技術的投入,努力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開始大力發展導彈技術,加速海軍和空軍的建設,投入更多的資金。
甚至叛變事件,讓我過迅速加強軍工系統的保密工作,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臺海危機的屈辱,無疑大大加速了我國對海空軍的投入。
第三個時間點,1999年,炸館事件。
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北約轟炸機的炸彈擊中。
導致三名中國記者死亡,二十多人受傷,使館建筑嚴重損壞。
這個事件也被譽為我國現代三代屈辱。
這個事件促使我國加快了國防科技研發的步伐。
在事件發生后,我國軍方和科研機構加大了對國防科技研發的巨額投入,特別是在精確制導武器、防空系統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軍工科學家吳劍旗在事件后表示要發展國防科技,使美國飛機變成廢鐵,這反映了我國在軍工領域的決心和行動。
當時我國領導人徹底意識到,國家經濟強大沒有用,關鍵還需要強大的國防。
為此上馬了“高精尖”武器突破項目,現在我國的大部分軍事裝備突破,都來自這個項目。
堅持了20多年,到現在才結出豐碩果實。
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三個時間點,對于中華民族來說,苦難無法打倒我們,反而會讓我們更加清醒,更加奮進。
我國現在海空軍的強勢崛起,本質上也是這三次的苦難,使得我們徹底意識到未來戰爭的形態,以及海軍和空軍先進裝備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此我國開始持續20多年的巨額投入,加速各項先進裝備的研發。
才有了我國海軍先進裝備的下餃子,空軍先進武器的層出不窮。
歡迎關注【揭秘歷史的真相】,陪我的國一起逆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