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婆婆能當你親媽,坐月子那會兒我算是活明白了,你給她燉三天雞湯,她未必記得你愛吃雞腿;但你要是哪天沒順她心意,能記恨你整三年。"剛生完孩子那陣子,我天天變著花樣燉補湯。那天看婆婆抱著我家貓咕咚咕咚喝鯽魚湯,湯勺碰著碗邊"叮當"響,比我喝中藥的聲音都大。后來學精了,每次燉好先往自己碗里夾兩塊排骨,你猜怎么著?婆婆反倒樂呵呵地給我夾:"多吃點才能下奶",好像那排骨真是專門給我留的。
小區里王姐跟我傳授真經:"跟婆婆相處就跟逛菜市場似的,你不能指望攤主白送蔥花,但也不能讓人家少秤三兩。"她婆婆去年偷偷把她金鐲子戴去跳廣場舞,發現后愣是裝不知道,現在逢人就夸兒媳婦孝順。我媽當年可沒這么客氣。我發燒躺床上,她能邊罵"作死的小丫頭片子"邊熬姜湯,罵完往床頭柜拍兩顆退燒藥。現在想想,那些混著責罵的關心,可比婆婆端來的燕窩實在多了。有一次在母嬰店聽見倆老太太嘮嗑:"現在小年輕真難搞,既要婆婆當親媽,又要當免費保姆,毛病是真多。婚姻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就別死扛。別信什么"婆婆也是媽"的鬼話,真把你當閨女疼的婆婆十個里出一兩個。大多數時候,她對你好是因為愛你老公,你對她好是因為愛自己老公,這種"三角債"的關系,注定擰巴。
上個月同學聚會,發現混得最好的不是嫁豪門那個,而是把婆婆當合作伙伴的莉莉。她給婆婆買金鐲子從來不說"孝敬您",直接說"這款適合跳廣場舞顯手腕細"。婆婆幫她接送孩子從不說辛苦,因為每次接完孩子都順道去菜市場買了魚蝦,兩不相欠才是長久之道。深夜刷到前同事曬婆婆給她洗腳的視頻,評論區有條神回復扎心了:"婆媳處成母女的概率,比中彩票還低。真把你當女兒的婆婆,要么是你命太好,要么是她兒子混得太慘。"這話聽著刻薄,細想還真是這么回事。過日子哪有那么多母慈子孝,大多數婚姻都是油鹽醬醋里的相互妥協。別較真婆婆該不該對你掏心掏肺,學著把她的關心當錦上添花,把她的挑剔當耳旁風。記住,能把婆婆處成親戚就不錯了,至于親媽那個角色,還是留給生你養你的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