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婚姻講究從一而終、一生一世一雙人,第三者插足人人痛恨。
過去卻不同,一個男人可以娶多個女人。
正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若各位夫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家梅蘭芳并非如此。
曾明媒正娶過兩個女人,二人不僅沒什么矛盾,反而親如姐妹,生前三人同行,死后三人同穴。
那么,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01
有的靠努力功成名就,有的人靠天賦出人頭地,梅蘭芳則二者兼備。
自小便展現出超高的藝術天賦,還在家人的幫助下拜師王瑤卿,開始學習京劇。
他天賦很高,小小年紀便把扮相、唱腔、表演等技巧融會貫通,舞臺藝術日臻成熟。
自古名師出高徒,師傅悉心指導毫不藏私,徒弟刻苦努力夜以繼日,怎能不結出好果子。
少年時期,梅蘭芳就在京劇舞臺上嶄露頭角。
花旦、青衣是他最擅長的,扮相唯美、聲音婉轉,眼神、動作十分細膩,一顰一眸都讓人拍手稱贊。
回首梅蘭芳演藝生涯,有兩部作品堪稱“梅派青衣”的絕世經典,其一就是《貴妃醉酒》,其二就是《霸王別姬》。
為何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總結、吸收前人的經驗,不斷創造自己的風格。
梅蘭芳之前,京劇主要側重的就是唱腔、裝扮和表演動作。
梅蘭芳之后,京劇多了許多輔助元素,比如舞臺燈光、服裝選擇和美術,這些都屬于西方戲曲元素。
他將中、西戲曲元素結合起來,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京劇效果,讓人眼前一亮。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梅蘭芳的作才能在國際上備受認可,甚至多次帶領團隊出訪歐美。
比如,1930年就曾在美國百老匯表演京劇,受到很多人喜歡。
毫不夸張地說,在京劇歷史上他的大名燁燁生輝,把京劇藝術推到一個高峰。
據悉,每一場演出的門票千金難求。
抗日戰爭期間,梅蘭芳停止很多演出活動,堅決不給日本人演戲,思想覺悟、民族大義很高。
像這樣一個年少有為、長相帥氣、“多財多億”的美男子,又怎會不受人喜歡呢!
02
有一天,梅蘭芳像往常一樣回到家,突然看到一個女孩在自家客廳里站著。
女孩名叫王明華,人長得非常好看,氣質也落落大方,只是一眼便讓人深陷其中。
梅家人正在思考兒子的終身大事,王父對梅蘭芳剛好十分欣賞,兩家人一撮合,婚事就這么成了。
王父是一位戲曲家,在他的教育下,女兒對戲曲略有涉獵。
精通談不上,卻比一般人懂得多,也因此婚后生活十分幸福。
郎有情妾有意,平時又有共同的話題,可謂是興趣相投、夫唱婦隨。
兩個人有一雙兒女,甚至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事業,王明華還做了絕育手術。
從此梅蘭芳在外邊闖蕩事業,王明華在家里操持家務,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有時候,王明華還會女扮男裝進入戲園后臺,給丈夫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你還別說,經過她改進后的扮相、服裝、妝容,舞臺效果非常好,觀眾連連拍手稱贊。
早年梅蘭芳的京劇事業能夠蒸蒸日上,離不開妻子的背后默默地支持。
只可惜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場大病突然降臨到兩個孩子身上。
早些年醫療水平并不發達,“麻疹”是一種很難治理的疾病,最后一兒一女全都夭折。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心頭肉,王明華哭得很傷心,幸福的家庭也陷入無盡的悲痛。
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所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才是最重要的。
國人將“傳承”兩個字看得很重,梅蘭芳作為梨園世家的一份子,而且還是家族的獨苗,傳宗接代的壓力更重。
可王明華已經沒了生育能力,如果梅蘭芳不再娶,等于說梅家香火就斷了,戲曲藝術也就沒了傳承。
王明華很理解丈夫,也很支持丈夫再娶,不久梅蘭芳迎娶了二房。
對方名叫福芝芳,出身不是很好,機緣巧合之下跟著鄰居學了一些京劇。
有意思的是,教給她學京劇的老先生居然就是梅蘭芳的師傅,姻緣無形中就定了下來。
外祖父去世后,福芝芳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著賣藝維持生計。
得知梅蘭芳想要再娶,老十親自來到福芝芳家說媒,直接促成了這樁婚事。
按照正常的傳統,王明華是大,而福芝芳是小,實際上兩人的身份是平等的。
這背后有梅家對福母的承諾,也有王明華的讓步和理解。
曾經甜蜜的婚姻中,突然出現一個第三者,放在哪一位原配身上都不高興。
在電視劇中,“二房”嫁進來就要開始喧賓奪主,給自己搶位置、奪家產。
但,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生在梅蘭芳的家中,亦或者沒有發生在王明華、福芝芳的身上。
一直以來,后者都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對王明華的態度也很友好,家里的氣氛非常和諧。
不久之后,福芝芳就為梅家生下一個兒子。
年齡上,福芝芳比王明華年輕;容顏上,福芝芳比王明華貌美;傳承上,福芝芳比王明華多一個兒子。
自古“母憑子貴”,更何況福芝芳還有那么多有事,如果她想要上位,靠著兒子也不是沒有機會,可卻沒有這樣做。
03
平日里十分尊重王明華,兩人如姐妹一般,不分彼此相處和睦。
更甚至,福芝芳還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王明華來養,后者更是感動不已。
不過僅僅只養育了一個月,便把孩子送還回去,畢竟做過母親,知道孩子對一個母親意味著什么。
或許是因兒女去世的打擊,又或許是年齡大了,王明華的身體日漸消瘦,便把家里的事情交給福芝芳打理。
自此,梅蘭芳身邊的賢內助也換了一個人。
與王明華不同,福芝芳擅長劇本創作,經常與丈夫一起討論靈感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后來,梅蘭芳創作出的許多曲目都廣受好評,比如《天女散花》、《游龍戲鳳》。
抗日戰爭期間,為維持家里的生活,福芝芳哪怕變賣首飾,也支持丈夫不給日本人表演。
總的來說,兩個女人、一個男子,三人的婚姻生活過得很和諧。
若問為什么?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王明華愛梅蘭芳,愿意為他做出讓步,福芝芳也愛梅蘭芳,愿意為他做出妥協。
地位上福芝芳與王明華平等,實際上卻一聲一聲“姐姐”的喊著,給足了應有的尊重,三人相敬如賓、和樂融融。
在此期間,有一個女人曾短暫出現過,她就是孟小冬。
孟小冬與梅蘭芳算是因戲生情,不過這段感情卻遭到兩位夫人的反對,尤其是福芝芳。
最后,梅蘭芳只能金屋藏嬌,將孟小冬安置在梅家外邊。
多年后梅家大伯母去世,孟小冬以梅蘭芳妻子的身份去祭拜,結果卻被阻攔在門外。
梅家傭人對他的稱呼也不是“孟夫人”,而是“孟小姐”,孟小冬向梅蘭芳訴苦,換來的卻是冷冰冰的回答“你回去吧”。
這一刻孟小冬的心碎了,轉身離開了梅家,同時也離開了梅蘭芳。
再之后就遇到了杜月笙,兩人有了一段情緣,當然這是后話......
1922年,身體本就不好的王明華日漸憔悴,最終在天津病逝。
梅蘭芳與福芝芳精心挑選了一塊墓地,把她安葬在了萬花山,福芝芳還讓兒子披麻戴孝,逢年過節前去祭拜。
匆匆幾十年過去,1961年梅蘭芳迎來人生終結。
原本,政府感念他所做出的貢獻,要以“國葬”下葬,但卻被福芝芳拒絕了。
之后,她把梅蘭芳葬在萬花山,也就是王明華的旁邊。
1980年福芝芳去世,萬花山王明華、梅蘭芳墳墓前,又多了一塊墓碑......
關于三人的感情,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非常合適,即“生前三人同行,死后三人同穴”。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