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李斌不會當CEO,而是潮起潮落的大勢所趨。
作者:關不羽
來源:功夫財經(ID: kongfuf )
2025年開年以來,強(內)手(卷)如云的中國新能源車企最受矚目的,一定是蔚來。
1月份,蔚來旗下品牌樂道“開門黑”。網傳聊天截圖顯示,樂道汽車強制要求每名銷售自購一臺車的,承諾公司將在半年后會回收。圈內外嘩然,新能源車行業“刷單”不算新聞,這么硬刷的還是少見。樂道高管出面澄清是“一位店長在溝通時采取了過于生硬的方式,已對其進行了嚴厲批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底,離職員工發在內部論壇發的十條建議傳出,引發網友關注。“網友教李斌當CEO”再現江湖,很是尷尬。
3月份,面對輿論拷問的李斌,大秀操作。
3月中旬,蔚來官宣與寧德時代達成換電戰略合作,外界解讀為寧德出資25億收購蔚來的換電業務,一度帶動股價大漲。
3月底業內高峰論壇上的“百人論壇”上,李斌開啟“直播帶貨”模式,三句話不離表揚自家產品,引發其他嘉賓微詞。
4月2日,樂道汽車總裁艾鐵成宣布離職,距首款產品L60上市僅僅半年。
看得出,李斌想要給蔚來一個未來。然而,過去是如此沉重。
3月21日,蔚來汽車發布2024年財報,“全年凈虧損224億元”的彈眼落睛,讓營收、銷量雙高的亮點黯然失色。上市7年,蔚來凈虧1100億元,總負債937億元。里外里2000個小目標沒了,虧得驚天動地。
蔚來還有未來嗎?李斌到底做錯了什么?
01
“寧蔚聯手換電”,難稱好消息
當一家企業的好消息也不香了,足以說明危機的嚴重性。3月中旬的蔚來與寧德時代達成換電戰略合作,就是這樣的好消息。雙方的協議公布后,一度帶動未來的股價大漲。可是,這波漲勢并沒有維持多久就頹了。因為,市場很快就回過味了。寧蔚聯手搞換電,不是“強強聯手”,甚至很難稱得上“抱團取暖”,卻有“抱團跳坑”之嫌。
寧德入坑換電,真是看好換電技術主流化嗎?大概率不是。曾毓群曾說過:“換電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長周期的產業,涉及的利益相關方很多,鏈條很復雜”,態度相當保留。但是,近年來“寧王”被卷得外焦里嫩,多項主要指標增長停滯,2024年更是營收首現負增長。作為一家總負債逾5000億的成長型企業,不進則退無可退,急需新的市場增量。所以,即便換電技術真是個坑,寧德也不能不跳。
那么,蔚來牽手寧德,就能逆天改命嗎?不行,蔚來太缺錢了。以虧損不再擴大為前提,蔚來400億現金儲備,滿打滿算夠撐18個月。再加上多品牌經營、新建2500座換電站、新建廠房等戰略投資,還得縮短好幾個月。因此,即便寧德的25億元全部到位,用于收購蔚來的電池資產,也難解蔚來“現金饑渴”。而且,“25億”是寧德承諾的“最大出資”,武漢蔚能到底能實得多少、何時到位,還需謹慎觀察。
如果“寧蔚合作”沒有后續的大餐,蔚來是吃不飽的。但是,這場現金換市場的合作是否有后續,完全取決于寧德的胃口。寧德投換電,是為了增加自家電池的銷量,提高產能利用率。所以,寧德此前主要合作車型以網約、出租為主,就是看重公共出行市場的量大管飽、“隊形整齊”。這與蔚來中高端家用車市場的定位格格不入。蔚來各款車型的存量、增量,很難滿足寧王龐大產能的胃口。雖說“蚊子再小也是肉”,但是“蚊子肉”的吸引力畢竟是有限的。很難想象寧王會為了這點市占率增長,持續投入巨額資金。
歸根結底,換電是蔚來放不下的包袱,也是寧王不得不跳的坑。雙方的合作都是基于自身的現實焦慮,缺乏持續深入的需求匹配。
如果不是積重難返,李斌或許還能指望“寧王拉兄弟一把”。然而,現實沒有“如果”。這就是蔚來面臨的困境。
02
全身都是“富貴病”的蔚來
今天蔚來“一身是病”,是個人都看得出來。網友提出了具體且豐富的建議,諸如砍掉手機業務、關掉一些牛屋、把樂道的價格降下來、重新考慮換電模式、裁掉一些不干活的人等等,都很正確,卻是“回溯性”的正確,緩不濟急。
比如說被群嘲的牛屋高價洗手液,300一瓶的價格引發群嘲。蔚來總裁秦力洪不得不出面回應“我們是集采價,說這事的人不懂行”。其實,真是300元一瓶又如何?年均800萬的牛屋運營成本中,不過是九牛一毛。
再如26個副總裁的“豪華配置”,的確是嚴重超模的浪費。可是,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廟里排排坐吃果果的大小泥塑,哪一尊不是自帶香火的金身?16輪融資的香火緣,都得安排上。
能看到的毛病都是表象,真要命的都在深層。牛屋很費錢、換電很燒錢、手機很難做、市場要下沉……網友的諄諄教誨,李斌豈能不知?
李斌造車,賭的就是很費錢、很燒錢、很“務虛”的消費升級。入場即梭哈,沒有回頭路。
今天蔚來備受指責的“邏輯錯亂”、“活在夢里”,曾經都有美好的開端。
03
李斌與用戶的共鳴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做誰的生意。李斌選擇的客戶,就是和他有共同經歷的人群。
李斌1974年出生于安徽小鄉村,小時候父母出門打工,在外公身邊長大。這個初代留守兒童寒窗苦讀考入北大逆天改命,走上了“霸道總裁”的坦途。北大不僅給了他文憑,還給了他人脈。靠師兄李國慶的提攜,李斌24歲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互聯網創業的門票。
2000年,李斌創辦易車網,確定了自己的事業方向——“互聯網+汽車消費”。2001年,中國政府鼓勵家庭汽車消費,李斌賭對政策風向,卻賭輸了市場周期——這一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指狂瀉到腳脖子。方興未艾的中國互聯網產業遭受重創,易車網一度到了崩盤邊緣。李斌沒有選擇急流勇退,而是主動負債400萬,成了“負翁”。事實證明,他賭對了,上演了一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襲大劇。
同行退出的退出、收縮的收縮,給易車網騰出了業務空間。易車網倒貼錢為門戶網站提供數據服務。“以時間換空間”干出了規模,成功吸引車企、經銷商給易車交會員費。易車從瀕死到盈利,堅持了3年。
熬過了互聯網產業的倒春寒。2004年李斌迎來了互聯網的又一春。2010年,易車成功登陸紐交所,修成正果。此時李斌的商業版圖已經擴展到了整個出行領域,人稱“出行教父”。
這是70、80世代“逆天改命”的人生軌跡,李斌是少數最終登頂成功的頂級玩家。在他身后,還有源源不斷的同行者走在了攀登的半山腰上。
李斌創辦蔚來,鎖定的客戶群體就是和他一樣對未來充滿信心、堅信財富盛宴永不落幕的同行者。蔚來的高起點、蔚來的所有布局,都是為了這些名為“新中產”的成功人士量身打造的。
04
消費升級的賭局
2014年,李斌創立蔚來。正是“新中產”崛起的高光時刻。改革開放的經濟紅利持續釋放10年,中國個人家庭財產迅猛增長。
瑞士信貸銀行公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全球中產階級的數量是10億人,中國的中產階級數量自2000年以來翻了一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在“中產自信”爆棚的中國,瑞信的國際版中產標準顯然是太低了。2015年吳曉波給出了中國版“新中產”的標準:年齡25-40歲之間,教育背景良好,主要居住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追求有品質、有態度的生活。
中產激增,帶動了消費增長。2002-2014年,全國社會零售消費數增長始終保持在兩位數,2008年社零增長22.5%,扣除通脹因素,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最高位。“新零售”、“新消費”等等消費市場新概念,都是為“新中產”帶動的消費升級量身定做的。汽車消費更是消費升級的重中之重。
中國的“新中產”與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最大的區別是,普遍貧困的記憶。這讓他們的身份意識遠比發達國家的中產階層要強烈。有房有車,是“新中產”身份的標配。而且,汽車比房產更能彰顯身份。曬房產證的機會少有,開車出行是日常。因此,汽車消費升級的勢頭迅猛。
在新能源車“攪局”前,中國傳統車企已經信心十足地向“BBA”看齊,爭相推出30萬以上的豪華車型。
2014年的盛世繁華,李斌鎖定“新中產”的汽車消費市場,有錯嗎?今天回看步步是坑的不歸路,當年卻是人人看好的升仙路。
05
天選之子的派頭
2014年,李斌創立蔚來。“教父”出手,排面十足。15分鐘說服劉強東投資,雷軍共襄盛舉、馬化騰出錢出力、俞敏洪跨界力挺。蔚來挾全明星陣容的投資入局,引領了互聯網圈跨界造車的旋風。
“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是毫無爭議的帶頭大哥。論資歷,李斌創業有成時,李想和何小鵬還在為別人打工。論資本背景,投資蔚來的全明星陣容勝過理想、小鵬一頭,“不差錢”的范兒十足。
起點高,蔚來有資格優先選擇市場定位。“不差錢”讓李斌有了不怕虧、虧不怕的底氣。新中產市場“野蠻成長”的增長預期,和長期培育高端市場的融資能力,讓蔚來堅定走上了“長期主義”之路。
?2017年-2018年,“蔚小理”相繼推出了第一款車型。率先登場的事蔚來的ES8,50萬-60萬的定價區間,堪稱電動版的“BBA”,比理想ONE的32.8萬起售價高出了一大截。起售價15萬的小鵬G3,更是望塵莫及。“蔚小理”默契的錯位競爭,凸顯了李斌“帶頭大哥”的江湖地位
市場格局似乎也在印證了李斌的選擇無比正確。當時整個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高端市場,意外地空曠。
那些騙補賺快錢的草臺班子自不待言。轉戰新能源賽道的傳統車企,有深厚的地方國資背景,還有現成的龐大產能。這些“舊勢力”憑借著各地公共出行新能源替代政策的保駕護航,公交、出租、網約車的訂單量大管飽,無暇他顧。而且,“舊勢力”的油車正在豪車化,也不愿意自家的電車在高端市場搶食。
新舊勢力齊齊讓道,蔚來在新能源車高端市場的起步意外順暢。唯一與之同臺競技的,只有“外來的和尚”特斯拉。2014年遠渡重洋而來的“Model S”60萬起步,2016年交付的“Model X”更是百萬豪車。蔚來ES850萬-60萬的定價、更有豪車范兒的外觀內飾設計,有一戰之力,銷售渠道、售后配套上的本土優勢明顯。強龍難壓地頭蛇。
總之,2017年年底ES8首秀時,蔚來的前途光明、未來可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烈歡迎。9個月后,蔚來就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僅僅交付2200臺車,就成功募資64億美元。妥妥的天選之子人設,想輸也輸不出去的感覺。
然而,繁華之下,已見隱憂。
06
李斌賣的到底是什么
從某種程度來說,李斌賣的不是車,而是滿足身份意識需求的全方位心理按摩。手法精準,令人嘆為觀止。
比如說換電模式,最初只是為了彌補續航能力不足的“B方案”。重資產、高投入的天然缺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斌豈能不知?他看中的就是用戶體驗。不用下車幾分鐘搞定,和油車無縫對接,不僅便捷高效,更凸顯了精致的高級感。這給了新中產客戶極大的心理滿足。要的就是與眾不同的品味。
再如豪華配置的牛屋,是為客戶精心打造的社交空間,讓精英社交圈的想象更加具象化。
還有造手機的大膽跨界,并不是無心的閑棋,而是李斌設想中的生態核心。這和小米以手機為核心的生態化并不不同,只是李斌的生態定位更為高端。
總之,客戶要精英人設,就給他們精英服務。他們要圈層社交,那就給他們圈層空間。這就是蔚來“用戶企業”的真意。
李斌做錯了嗎?蔚來的銷售業績可圈可點。2018年到2021年的三年,蔚來每年的銷售增長都超過了100%。直到2021年6月前,蔚來連續21個月穩坐新勢力造車品牌的銷量冠軍寶座。作為高端市場定位的“貴物”,能有這樣的業績難能可貴。
有銷售業績高增長的支撐,哪怕蔚來虧得讓網友心疼,李斌依然氣定神閑。高端市場增長的潛力,給了李斌“長期主義”的信心。實際上,蔚來也有了市場空間換利潤空間的跡象。最典型的是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從第一代每座300萬,降低到了第三代的150萬。只要蔚來保持高增長,盈利可期。這是市場給出的判斷。巨虧的蔚來一度成為友軍效仿的對象,新能源車“豪車化”一度蔚然成風。2020年,合肥國資委豪擲70億的大手筆,換一個蔚來魚躍龍門的奇跡。
07
蔚來的春天有點冷
然而,潮水退去后,露出了貧瘠的沙灘。用戶逐漸的清醒,由高端的體驗感拉滿,瞬間轉化為極致的追求性價比。
2022年蔚來的銷量增長同比增長僅34%,斷崖式的下降。李斌對此沒有準備嗎?當然是有的。就在國資委加持市值登頂的2020年,蔚來開始啟動分品牌經營的下沉。20萬-30萬價格段的樂道,15萬-20萬價段的螢火蟲,是俯就中端市場。然而,“下沉”談何容易?
俯就有俯就的成本。“下沉”需要產能支撐,更看重成本控制。原來為高端市場匹配的產能,并不能無縫對接。供應商、生產線等等,還得重頭來過,幾乎是“二次創業”。
然而,今夕何夕,下沉的“二次創業”已經不復當年順風順水的環境。中低端市場已經擠得滿滿當當,高補貼早已退坡。饒是李斌長袖善舞、融資渠道豐富,也顯得捉襟見肘。一面是高端市場賣不動,一面是下沉市場另起爐灶。現金流下降、投資激增的蔚來,實現盈利遙遙無期。
“高配低”的樂道銷售業績慘淡,螢火蟲更是混成了小透明,李斌不再氣定神閑。2025年,蔚來的春天有點冷。
當年賭消費升級的伙伴各奔東西。京東搞起了外賣,阿里賣不過拼多多,大大小小的國貨之光偃旗息鼓。日子都不好過,李斌是其中最難過的。畢竟造車是所有消費升級中最重資產、最燒錢的重器,別人是日子難過,蔚來是難過日子。
不是李斌不會當CEO,而是潮起潮落的大勢所趨。時也命也,才是蔚來命運的真相。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網、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云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