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富陽區萬市鎮浮云嶺迎來一年中最美的時刻:千畝野生映山紅如紅色云霞漫卷青山,與云海、林濤相映成趣,吸引眾多游客踏春打卡。
而在萬市鎮古東安盆景園里,花農們正將這份“山間春色”悉心雕琢——或盤根錯節、或疏影橫斜的映山紅盆景擺滿庭院,枝干上點綴的簇簇花苞即將綻放。
從云端花海到方寸盆景
從農戶單打獨斗到產業集群發展
萬市鎮正以“花”為媒
串聯起生態旅游、盆景藝術
與鄉村振興的新故事
讓“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浮云嶺上杜鵑紅
千畝花海醉游人
最近,何務村浮云嶺,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開得正艷,與青翠的山巒、縹緲的云海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花海云嶺圖”。沿著4條登山道拾級而上,最短30分鐘即可登頂,一路上,花香撲鼻,鳥鳴清脆,讓人心曠神怡。
“我手機上刷到了浮云嶺映山紅的視頻,今天天氣很好,特意和家人一起來看看。”來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一邊拍照一邊贊嘆:“這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就像仙境一樣。”
據何務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浮云嶺曾因宋代文豪蘇軾踏足賦詩而聞名,如今更以生態旅游煥發新生,每年映山紅開放的時候,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
巧手匠心育盆景
方寸之間藏乾坤
在萬市村,盆景種植戶袁金富正在精心打理著他的映山紅盆景。只見這些盆景造型古樸蒼勁,有的如游龍出海,有的似蒼松挺立,花色更是艷麗多變,赤紅的熱烈,粉紫的婉約,讓人愛不釋手。
“我們這里的映山紅盆景,從選材到造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選材要選那些樹樁形態獨特、有潛力的,然后經過多年的修剪、蟠扎,才能形成現在的造型。”他介紹說。
袁金富從事盆景種植已有20多年,是萬市鎮盆景產業的帶頭人之一。他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們只是把映山紅當作普通的山花,后來隨著生態旅游的發展,大家發現映山紅盆景很受游客歡迎,于是紛紛開始培育。
在田源村的一家盆景種植戶的園子里,種植戶李大姐正在給一盆映山紅盆景澆水。“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喜歡買我們的映山紅盆景,帶回家放在庭院里,既能觀賞,又能凈化空氣。”她笑著說:“我家每年能賣出幾百盆,收入比以前種地多多了。”
產業升級譜新篇
三產融合促發展
萬市鎮的盆景產業有著4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浙江省最大的樹樁盆景生產基地之一。全鎮現有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專業農戶30多戶,每年制作各類大小盆景6萬多盆、50多個品種,多次在國內外賽事斬獲金銀銅獎。
然而,輝煌歷史的背后,存在著傳統市場受眾減少、經營戶零散發展、盆景市場份額縮減的難題。
為了提升產業規模,萬市鎮借助美麗城鎮創建的東風,啟動了東安盆景產業園項目建設。
“我們共計投資1800余萬元,打造古東安盆景園,其中一期項目已于2022年竣工,二期項目正在施工中。”萬市鎮相關負責人說:“建成以后,預計帶動全鎮33戶盆景專業戶入園,實現盆景年銷售額800余萬元。”
△古東安盆景園一期
除了擴大產業規模,萬市鎮還通過農文旅融合的方式,構建多村聯動發展模式,將映山紅盆景與浮云嶺花海、青龍峽漂流、古銀杏觀光等資源串聯,形成全域旅游產業鏈。“我們成立了村莊經營公司、引進了職業經理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游客了解萬市的盆景產業,帶動經濟發展。”該負責人說。
資源轉化開新局
共富路上繪新篇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萬市鎮將重點推進古東安盆景產業園二期工程,把盆景產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每一盆“微縮春光”都成為農戶手中的“致富密碼”,讓萬市的山更綠、水更清、百姓更富。
如今的萬市鎮,已從單一盆景種植基地蝶變為集產、旅、文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小鎮:春日浮云嶺映山紅漫山,夏季青龍峽漂流納涼,秋日古銀杏林染金,冬季山房民宿枕星而眠,四季皆有景可賞、有樂可尋。依托“山上花海+山下盆景”的特色資源,當地正以三產融合的“美麗經濟”為筆,在鄉村振興畫卷上勾勒出一條“從山花到藝術、從單一到多元”的特色發展路徑。
來源:富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