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來自濰坊的患者張先生在德州哈特瑞姆心血管病醫院接受了左心室輔助裝置(俗稱“人工心臟”)植入術,這是德州首次開展這類手術。患者張先生今年62歲,6年前開始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癥狀,經檢查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后,病情沒有明顯改善。同時,頻繁放電除顫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病情長期累積,逐漸發展為終末期心衰,患者面臨生命危險,“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為他重獲健康的唯一選擇。“本次手術是德州在心臟疾病治療領域取得的新突破,也標志著德州在建設區域心血管疾病診療高地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德州哈特瑞姆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劉興鵬說。
去年,德州哈特瑞姆心血管病醫院開診,不少心血管病患者慕名前來就診。該醫院是由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原主任劉興鵬等19位北京三甲醫院資深專家創建,一年以來,醫院門診掛號總人數達15905人,域外患者占比為27%;完成心臟外科手術136例、介入手術2324例;實現德州心臟診療領域多項新突破。
近日,德州市在北京舉辦京德醫療健康事業人才工作座談會,會上京德醫療健康事業促進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探索京德醫療人才雙向交流“新模式”,開辟北京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新路徑”。現場,劉博、李鵬、李亮、劉興鵬、宋現濤、劉萍、來永強等與會相關領域專家代表在會上先后發言,他們一致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所長,積極做好宣傳、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向德州集聚,切實為地方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德州是我的家鄉,德州許多心臟病患者都到北京看病,但就醫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使我下定決心辭去北京公立醫院的職務,回德州辦一所專業醫院,解決家鄉人民的看病難題。我對德州的環境進行了考察,德州的區位交通優勢非常明顯,辦事效率非常高。最終,德州助我實現了目標。”現場,劉興鵬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德州積極引進北京優質醫療資源,群眾看病“北上南下”狀況得以緩解。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22年德州成功獲批山東省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中心院區建成投用并在近期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榮膺A+等次,引進首都兒研所、哈特瑞姆、海吉亞等一批優質醫療資源。目前,德州已與協和、阜外、朝陽等50余家頂尖醫療機構,通過共建醫聯體、專科聯盟、工作站等方式形成穩定合作關系,共建成33個醫聯體,每月來德坐診、帶教、手術的北京專家有200余名。德州醫療衛生實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去年市外來德就醫患者人數同比增長了134%。
近日,在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科病房里,5歲的糖糖(化名)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感染,急促的咳嗽聲一直不斷。首兒所兒科專家張奕、神經專業專家葛繡山與北京內分泌專家迅速評估后商定:“情況緊急,必須立刻轉診北京!”市婦幼保健院與首都兒科研究所的“轉診通道”立即開啟,兩地醫護人員緊密配合,僅用2小時,糖糖就被送進了首都兒科研究所急診搶救室,在內分泌專業大夫救治下化險為夷。
自3月份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團隊正式進駐德州市婦幼保健院以來,兒內科、新生兒科、兒外科、皮膚科等4個專業門急診量同比增長54.2%,住院量同比增長51.5%,成功實施兒外科手術13臺,部分手術填補了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空白,甚至填補了全市空白。
京德醫療健康事業人才工作座談會上,有5個醫療健康領域合作項目現場簽約。其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合作項目簽署協議。“此次合作是落實國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重要舉措。借助安貞醫院結構性心臟外科的頂尖技術,我們將加快打造區域性心血管病診療高地,切實減輕患者跨區域就醫負擔。”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黨委書記王振東說。接下來,雙方將通過專家派駐、手術帶教、遠程會診等方式,將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引入德州醫院,在復雜心臟病診療、手術技術推廣、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深度協作,推動區域心臟疾病診療規范化發展。
“我們將緊緊抓住這次會議召開的契機,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爭取把更多北京先進醫療技術、管理經驗、科研成果引入德州,在學科共建、遠程診療、技術幫扶等領域促成一批合作項目,讓德州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促進京德醫療合作交流向著更加深入、更高層次、更高質量邁進。”德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周春華表示。
(大眾新聞記者 賀瑩瑩 通訊員 王法成 楊光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