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 Juice
編輯 | 志豪
智能駕駛行業再一次走上了分水嶺。
今年年初,比亞迪率先喊出了“全民智駕”的口號,掀起了一股智駕風潮,隨后長安、吉利、零跑、奇瑞等玩家都選擇了跟進。眾多車企的入局,使得2025年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元年。
▲比亞迪率先喊出了“全民智駕”的口號
過去數年間,智能駕駛技術經歷了快速的演進迭代。從ADAS功能躍進至到高階智能 ,從泊車、到高速NOA再突破至城市NOA,智能駕駛正在從單一的功能逐步進化至全場景。正是有這樣堅實的技術基礎,才使得“全民智駕”具備實現的條件。這背后以華為、Momenta等為代表的智駕供應商通過技術突破與算法優化,一點點攻破智駕的難關,引領技術不斷突破。
行業技術不斷突破的另一面,是從2021年開始的資本寒冬,一批智駕企業走向破產。部分的自動駕駛從業者已轉向了具身智能賽道:地平線前副總裁余軼南、理想汽車前智能駕駛產品總監趙哲倫等成立了維他動力;華為車BU前首席科學家陳亦倫創辦了它石智航,原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負責人李震宇加盟;小米前汽車自動駕駛產品技術負責人劉方創辦了阿米奧機器人……
冰火兩重天下是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們如何能笑到最后。
一、智駕戰略位置顯化 車企選擇兩條腿走路
對于車企來說,智能駕駛已經成為智能汽車最關鍵的部分之一,也是車企著力塑造用戶認知、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這也讓車企自研智駕看似成為了行業內的主旋律。但自研智能駕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大象”轉身并不容易,涉及多個部門、多個模塊之間的協同。國內不少車企都曾經嘗試過獨立開發智能駕駛系統,但由于布局太晚、成本過高和技術積累不夠等問題的存在,大多數車企并沒能快速落地自研智駕。
與此同時,智能駕駛行業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市面上已經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供應商,與車企相比,這些供應商企業更聚焦,技術積累也更豐厚。
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再選擇完全自研智能駕駛,無異于重復造輪子。在今年3月底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當下智能駕駛訓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和資源浪費。
車企完全自研智能駕駛并不劃算。車企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目前也紛紛兩條腿走路:一邊自研,從全棧自研轉向全棧可控,一邊尋找第三方合作。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2024年,廣汽正式發布了由X Lab自研的無圖純視覺智能駕駛技術,并立下2026年量產搭載的計劃。但X Lab低估了量產難度,各個技術模塊目標無法對齊,距離2026年量產目標有一定差距。為了迅速追回錯失的時間,廣汽一邊整合X-lab員工劃轉至廣汽研究院內的智駕技術部,一邊迅速與Momenta攜手,推出搭載高階智駕系統的SUV——傳祺向往S7。官方數據顯示:S7發布12小時內大定數量突破了1萬臺。對于廣汽而言,這是一場重要的勝利,賦予了傳祺這個油車更新的品牌內涵。一個南派務實造車派重新煥發技術光彩,追回比分。
▲傳祺向往S7
二、華為和Momenta 一道題的兩種解法
智駕這場技術較量中,一個靠譜的技術合作伙伴顯得尤為非常重要。放眼當下,華為、Momenta顯然是最安全的牌。對于一個殘酷的汽車市場來說,再沒有比“安全”,比“留在牌桌”更重要了。
據佐思汽研數據顯示, 2023年1月到2024年10月,車企由第三方供應的城市NOA方案,Momenta + 華為占據將近90%的份額,其中Momenta占60.1%、華為HI模式占29.8%,其他企業總共占比約 10%。格局已逐漸清晰,自研、華為模式、Momenta共研,三足鼎立,構成2025年智能駕駛的棋局。
華為,以一己之力重塑了智駕的格局,與此同時,也是車企們又愛又怕的合作伙伴。目前,華為跟車企的合作主要分為三種方式:鴻蒙智行、HI模式和零部件模式,前面兩種模式都涉及到智駕系統的合作。今年以來,華為車企朋友圈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各種模式的合作都有了新突破。車企選擇華為合作的原因也比較簡單,一方面,華為有比較深厚的技術積累,可以在技術上賦能車企,直接提供整套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華為的品牌力也能給車企帶來營銷上的助力。
▲華為與車企的三種主要合作模式
以Momenta為代表的合作模式則是另外一種思路,這一模式的想象空間也更大一些。
與華為不同,Momenta的策略簡單且直接,專注于軟件方案。這樣使得在落地的過程中,Momenta可以做到不挑芯片和硬件配置。簡單來說,無論車企采用了哪家的計算芯片和操作系統,Momenta都能快速落地。更符合車企靈活的產品定義,能夠依照車型定位突出特定長板或做到綜合性能無短板。
聚焦軟件方案的直接體現,就是Momenta在軟件算法上已建立起了深厚的護城河,目前Momenta已經迭代到了智駕大模型5.0——能夠實現無圖NOA和一段式端到端,做到“全國都能開+全國都好開”。
▲Momenta智駕大模型5.0
在Momenta的合作名單當中,既有本土車企的陣營,也有國際大廠的身影。本土車企中,上汽智己是最早跟Momenta建立合作的品牌;近段時間廣汽和奇瑞接連都選擇了Momenta的智駕方案。國際大廠中,廣汽豐田直接將Momenta的方案作為賣點放到了新車發布會上,奔馳、本田、日產等品牌也都向Momenta伸出了橄欖枝。
▲日產與Momenta合作
據Momenta官方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Momenta已經和全球超過15家車企或Tier 1建立了合作,定點車型已經超過了140多款。這保證Momenta積累了足夠多的智駕樣本,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合適、最安全的技術產品,更快的落地方式。據了解,只需要3-6個月,Momenta就能在新車型上完成智駕方案的適配。
三、智駕行業加速洗牌 戰局初步明朗
智能駕駛走進大眾生活中的時間并不算長,其快速發展的時間點也就是最近十年。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路徑,行業內的人員一直處在邊摸索邊前進的處境中。
在推動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比拼技術先進性、系統穩定性、整體方案可行性等一系列的指標,車企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領先。
目前來說,華為、Momenta已經卡位第一梯隊,整個行業的二八效應也越來越明顯。Momenta CEO曹旭東曾預測:2026 年,智駕將分出勝負,未來智駕企業只剩下 3 家。
而在接下來的賽程當中,數據、算力、量產經驗都是一項項的真刀真槍的較量,競爭的殘酷之初在于先發者,往往更容易聚攏資源、信息、人才;競爭的公平之處,又在于只要技術足夠創新,就能重開一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