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近期社會現象為背景虛構創作。
燕易王十二年春,薊城突然頒下古怪法令:凡市肆招牌,禁用玄、赤、靛三色。
傳令官敲著銅鑼沿街叫喊時,檐角蹲著的烏鴉都驚得撲棱棱飛起——這正是燕國王旗上的三種顏色。
綢緞商白圭愁眉不展地望著自家靛藍染坊的招牌。
這"四海通"三字用的是祖傳的蓼藍汁,如今卻要改成土氣的赭石色。更麻煩的是庫房里積壓的赤霞錦,那鮮艷的朱砂紅,向來是趙國客商的最愛。
"東家不妨去問問'那位'。"老伙計神秘地指向城西亂葬崗。傳說那里埋著個周天子時的老商賈,生前最擅"易色通神"之術。
三更時分,白圭提著燈籠摸到荒冢前。
月光下,一塊無字碑突然滲出墨汁般的液體,漸漸凝成行篆書:"市井藏龍虎,顏色即禍福"。
他正驚疑,背后傳來沙啞的聲音:"用柿子染吧,那黃中帶紅的顏色,燕國將軍看著像'赤',小吏瞧著卻是'褐'。"
轉身時,白圭看見個戴陶制面具的老者,身上粗麻衣竟會隨月光變色:左袖呈鴉青,右襟現赭紅,而衣擺的暗紋分明是禁用的玄色!
老者從袖中抖出把古怪的梭子:"這是用太子丹頭發編的'混色梭',織出的布匹會隨觀者身份變色——趙人見赤,齊人見青,燕國官差只能瞧見灰撲撲的麻布。"
白圭將信將疑地接過梭子。
回城時經過將軍府,發現守門士卒的甲胄在月光下泛著詭異的紫光——這分明是靛藍染料混了朱砂后的色澤,可巡邏的市吏卻視若無睹。
五日后,"四海通"掛出新招牌。
遠看是土黃的粗麻布,可當趙國商隊經過時,布面突然浮現出鮮艷的赤霞紋;而燕國市吏來查檢時,整塊布卻變得灰白如喪幡。
更奇的是,白圭庫房里的禁色綢緞,經"混色梭"重織后,竟會在箱中自動變色:平日如素絹,遇客商則流光溢彩。
仲夏夜,白圭夢見老者站在薊城最高處,手中展開幅巨大的《列國易色圖》。
圖上燕國的玄、赤、靛三色正化作無數細流,滲入周邊各國的市井——齊國的纁黃藏著燕赤,黛青含著燕玄,而秦國的皂黑里,竟游動著燕國禁用的所有顏色!
秋分那天,法令突然廢止。
傳令官解釋說是太子丹的諫言,可白圭分明看見,那卷廢止詔書的絹帛,在陽光下會閃出三色交織的暗紋。
而當初指點的老伙計醉酒后說漏了嘴:亂葬崗根本沒有什么無字碑,只有塊刻著"周室販帛人"的殘碑,碑前常擺著三色絲線編織的祭品......
如今薊城舊址出土的燕國陶器上,那些看似單調的灰褐色圖案,若用特定角度的強光照射,會顯現出絢麗的禁色紋樣。
考古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唯有三河市的老染匠們還傳唱著:"易王法令如秋風,顏色自在匠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