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丹麥會成為第一個派遣部隊前往烏克蘭的國家。
但不賣關子地講,他們是去訓練而不是作戰的。
路透社援引丹麥參謀長彼得·博伊森少將的話證實,他們即將派遣士兵前往烏克蘭培訓,不過不會攜帶武器。
博伊森進一步透露,這些士兵來自丹麥的各個軍團,并將駐扎在遠離前線的地方,很可能是位于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訓練基地。
盡管丹麥方面強調這支部隊不會參與戰斗,但還是招致了莫斯科的反對,警告此舉會使丹麥卷入戰爭,并威脅將這些士兵列為“合法目標”。
我個人認為,丹麥的這一舉動有兩層意義,首先表明來看,這些部隊真的是去訓練的。因為如今烏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戰斗經驗。
而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覬覦之心,也促使丹麥必須加強他們的國防力量。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他們還宣布向瑞典購買4架GlobalEye預警機。
其次更重要的在于,這實際上是歐洲測試俄方反應的舉動,是為今后的大規模派兵作準備。
如今歐洲向烏克蘭部署軍隊一事已經大體成型,區別只在于人數和駐扎的地點。總之,他們會在俄烏停火后開赴烏克蘭境內。
另一方面在前線戰場,烏克蘭空軍繼續出動,發起常態化的打擊。
在赫爾松戰區,烏軍的兩架Su-24攻擊機瞄準了一個俄軍的坦克排,隨即展開空襲,成功將其擊毀。
俄軍陣地前沿已布滿了裝甲殘骸,具體損失有待后續披露。
無獨有偶,據俄羅斯頻道的消息稱,別爾哥羅德地區的俄軍車隊也遭到突襲,共有5輛卡瑪斯卡車被打掉。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俄軍機械化攻勢的次數有所增加。
其實2024年以來,俄方步兵進攻的比例是在不斷上升的,但近期開始改變。
不過和俄烏戰爭初期的“鋼鐵洪流”相比,現在俄軍已更多地使用民用車輛,再配合摩托車發起沖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