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石油企業?這美國和伊朗的矛盾率先打擊中企是什么意思?”
這幾天里,特朗普可謂是忙的焦頭爛額,因為之前頻繁的提高和調整關稅政策,這位美國的一把手引起了自上而下各個階層的不滿。
面對這樣的壓力,特朗普卻還希望中國能率先打電話過來“和談”,可實際情況卻是左等右等一個電話都沒有,中國對此一點都不著急。
而且在國外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又一步步變差,借此機會特朗普政府就再次揮動起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制裁大棒”,而目標則是——另一家山東的石油企業。
要知道在上個月就有一家同類型的山東公司被美國制裁,為何特朗普緊盯著和伊朗做生意的中企不放?美國這種想要“一石二鳥”的行為真的能奏效嗎?
以伊朗為借口,再次打擊中企
特朗普政府一邊在國內焦頭爛額地應對關稅戰帶來的經濟壓力,一邊卻不忘騰出手來,以伊朗問題為借口,再次對中國的一家石油公司揮出制裁大棒。
這已是兩個月內第3家遭到制裁的中國能源企業。美國的做法看似為了中東局勢穩定和打擊伊朗核能力,實則不過是打著國際政治的幌子,對中國展開變相遏制。
面對連任無望的現實,特朗普依舊沉迷于一套老舊的、效果甚微的對華政策,這在美國國內外專家眼中早已不是什么“戰略智慧”,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失敗表現。
這次被制裁的中國企業,不過是美國在華施壓棋盤上的又一個犧牲品。財政部再次搬出所謂“支持伊朗能源交易”的理由,冠冕堂皇地宣布凍結相關企業在美資產,并禁止美國企業與其合作。
在美國政府眼中,這似乎是一種“精確打擊”的手段,既能維持其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又能順帶敲打中國。
但他們顯然忘了,中國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依賴美元體系的被動角色。這些制裁,最多是徒增中方的不滿,卻無法真正動搖中國能源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布局。
特朗普政府的算盤打得響。國內因為關稅問題已是怨聲載道,各州制造業紛紛叫苦不迭,農民也因中國市場收縮苦不堪言。
關稅政策非但沒有逼迫中國讓步,反而加速了中國自主產業鏈的建設和多邊貿易伙伴關系的拓展。
眼看著國內選情不妙,特朗普自然要轉移視線,把中國再次推上風口浪尖,借伊朗這個“老對手”當做借口,將問題復雜化、外部化,以此博取選民的“愛國”情緒。
美國專家批評特朗普“政治表演”
然而,連美國國內的專家都看不下去了。不久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專欄中直言不諱地表示,特朗普在對華政策上幾乎沒有一次是戰略性的成功。
他批評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只是“政治表演”,不僅沒能遏制中國的崛起,還讓美國自身元氣大傷。
關稅反噬了美國的中產階級,企業成本上升,通脹壓力加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而特朗普對此卻選擇視而不見,繼續沉迷于自己構建的“強硬”幻想中。
克魯格曼的觀點并非孤立。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政策研究者指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走的是一條極端化的民族主義路線,以犧牲全球合作為代價換取國內短期政治收益。
而這種收益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當美企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中國則迅速建立起新市場鏈條;當美國加征關稅試圖打壓中國出口,中國內需崛起恰好補上了缺口。特朗普在全球化面前想逆流而上,結果自然是被現實狠狠拖住了腳。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對中國的這類能源制裁,不僅未能實質性削弱中國與伊朗的合作,還促使兩國進一步加強非美元結算體系的使用。
這反過來削弱了美國金融制裁的實際威力。美元作為全球結算貨幣的地位,雖然短期內仍難以動搖,但其政治化使用卻不斷引發全球反感。
中國、伊朗、俄羅斯等國家正在加速探索去美元化路徑,而美國自己卻對這種趨勢視而不見,似乎仍幻想可以用一紙制裁令讓他國屈服。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一直以來都是圍繞著“美國優先”這個口號打轉。問題在于,這種“優先”最終成了“孤立”。
“美國優先”變成了“孤立美國”
曾經的盟友開始選擇疏遠,不再積極配合其對華強硬路線;全球主要經濟體也在尋找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渠道。
美國越是試圖通過制裁與壓力手段制造國際秩序,越是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在中東問題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更是前后矛盾,令人摸不著頭腦。
時而支持對伊朗動武,時而又呼吁通過外交談判解決爭端。如此搖擺不定的外交風格,不僅讓盟友不安,也暴露了其政策制定的短視本質。
回頭再看中國在此輪制裁風波中的表現,不難發現,中國并沒有在美方的步步緊逼下倉皇應對,反而是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內繼續深化與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項目在多國落地。
對于那些被制裁的企業,中國不僅未放棄,還在政策和金融層面給予了支持,表明其并不會因外部壓力而輕易改變國家戰略方向。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卻因選舉臨近而愈發焦慮和混亂。
特朗普試圖靠加碼對華制裁來強化自己的強人形象,但這一套對內外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震懾力。
更尷尬的是,特朗普本想通過制造外部“敵人”來掩蓋國內治理的乏力,結果卻被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逼得焦頭爛額。
高通脹、低信任、政治極化,再加上國際信譽受損,讓這位總統在選舉年的表現愈發捉襟見肘。
克魯格曼和其他經濟評論人幾乎一致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戰”不僅無效,甚至已經開始反噬自身。在經濟數據面前,任何政治包裝都顯得蒼白。
美國的目的,其實并不復雜。就是希望通過不斷向中國施壓,打亂中國的經濟節奏,延緩中國科技和能源戰略的推進。
然而,這種粗暴而老套的做法,已經越來越難以奏效。中國企業并未因制裁停下腳步,反而更加堅定推進自主可控的戰略路徑。
參考資料:
美國財政部消息 2025-04-16
觀察者網 2025-04-17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會輸,“用關稅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北京商報 2025-03-21 《美國財政部長宣布對中國山東省一家煉油廠和廣東省一家石油碼頭公司實施制裁,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