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伊朗方面4月16日稱,伊朗和美國第二輪核問題談判定于19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阿曼仍將居中斡旋。
特朗普14日釋放樂觀信號,宣稱伊朗問題“幾乎是個簡單問題”。但僅一天后,他便罕見召集國家安全高官在白宮戰情室開會,商討對伊談判立場。與此同時,美方公布了美軍另一艘航母“卡爾·文森”號抵達也門附近海域的畫面。
“談判桌旁就是航母?”有評論稱,這是美方激活軍事選項、對伊朗施加復合壓力的信號。在第二輪談判即將開啟之際,華盛頓與德黑蘭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轉場”羅馬?
美國和伊朗4月12日在阿曼舉行首輪間接談判。這是自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后,美伊首次正式談判。
美方由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帶隊,伊方由外長阿拉格齊領銜。規格之高超出外界預期。
雖是間接接觸,但原本待在不同房間的威特科夫與阿拉格齊在談判期間“偶遇”,連同東道主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一起,進行了三方交談。
威特科夫告訴阿拉格齊,美方有意達成協議,可幫助伊朗吸引美西方投資;阿拉格齊呼吁美方取消制裁,并邀請威特科夫訪問伊朗。
事后,美伊都用“具有建設性”來評價首輪談判,并商定于19日舉行第二輪談判,仍由阿曼居中斡旋,地點待定。
16日,伊朗和意大利方面證實,第二輪談判將在羅馬舉行。意大利不派代表出席,但意大利外長可能會在會談前后會見談判雙方。美國方面暫未“官宣”。
有評論稱,意大利與伊朗關系不算緊張,兩國情報部門間還設有一條秘密聯絡渠道。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與特朗普保持著良好私交。再加上長期以來,羅馬已確立其作為和平與調解之都的地位。因此,美伊談判“轉場”羅馬,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執行院長牛新春指出,過去幾天,談判地點在阿曼和意大利之間來回變更,即便確定在羅馬舉行,也不意味著美伊要把歐洲拉進談判圈子里來。
“伊核問題的本質是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自本世紀初伊核問題出現以來,歐洲三大國英、法、德曾發揮重要作用。但意大利一直不是重要玩家。”牛新春說,從特朗普的性格和近期政策看,他希望排除歐洲和中俄、推進美伊直接會談的想法并未改變。
除地點說法不一外,美伊繼續就“直接談”還是“間接談”各執一詞。牛新春認為,雙方在第一輪談判中相互妥協,先進行兩個多小時的間接談判,后進行約45分鐘的直接談判。第二輪談判可能會采取類似做法。若能順利推進,將為美伊從程序性談判轉向實質性談判打下基礎。
美方“變臉”?
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此前預告,美伊有望在第二輪談判中制定“如何控制伊朗核計劃”的框架,以達成一項持久協議。
有伊朗分析人士稱,制定談判框架能營造更有利于互信建立的氛圍。
“我們不應過度樂觀,也不應過度悲觀。”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15日發表講話稱,“雙方的紅線都很清晰……但無論如何,都值得努力。”
牛新春指出,最近兩三天,局勢出現新的變化,美國談判代表的政策立場前后矛盾,美方的“紅線”并不清晰。
15日早些時候,威特科夫稱,特朗普政府正尋求將伊朗的鈾濃縮水平限制在3.67%,以滿足民用核能項目需要。
這是2015年伊核協議中對伊朗鈾濃縮活動設定的上限。這一表態被解讀為,特朗普政府或對伊朗作出“重大妥協”。
但數小時后,威特科夫又在社交平臺上“改口”稱,伊朗必須停止并徹底取消其“核濃縮和核武器化計劃”。
同在15日,特朗普罕見召集國家安全高官在白宮戰情室開會,商討美方對伊談判立場。
與此同時,美方公布了美軍第二艘航母“卡爾·文森”號抵達也門附近海域的畫面。美軍在該地區形成雙航母打擊群。
有評論稱,這是美方象征性激活軍事選項,向伊朗施加復合壓力。
“美方立場反復不定,給第二輪談判蒙上陰影。”牛新春說,究其原因,對美國來說,伊核問題有其緊迫性,但美國內部、美國和以色列之間仍有較大分歧。
一方面,特朗普想為自己塑造“和平締造者”形象。在俄烏沖突、加沙沖突等暫無法解決的背景下,他把希望寄托在伊朗身上。近幾個月伊朗核能力發展很快,美方預計其最短只需兩至三周便能突破核門檻,必須對其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在美國內部,特朗普團隊中一些成員主張對伊朗作出一些讓步,以限制其核研發活動。另一些成員以及國內保守群體則反對對伊朗讓步,主張“瓦解伊朗整個核計劃”。據悉,以色列計劃于下月對伊朗核設施實施軍事打擊。美國質疑計劃的可行性,對以色列進行了勸阻。
到目前為止,“并不清楚美國對伊談判的立場究竟怎樣。”牛新春說,是只要伊朗不發展核武器就行,還是要全部摧毀其核設施、終止其一切核活動?是只談核問題,還是核問題、導彈問題及地區政策問題一攬子解決?美國沒有給出明確說法。如果美國堅持其最近兩天的強硬表態,第二輪談判恐怕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
“最大敵人”?
在美伊邁開談判步伐之際,伊朗與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間的互動同步升溫。
16日,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抵達德黑蘭,展開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或與伊方討論雙邊合作、核查人員準入等問題。
格羅西上次訪伊是在去年11月。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大幅減少。
17日,伊朗外長阿格拉齊前往莫斯科,同俄羅斯討論美伊談判最新進展,并向俄總統普京轉交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信函。
“接待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到訪,是伊朗在對美談判前釋放出的善意。”牛新春指出,在當前伊核談判、烏克蘭問題談判同步進行的背景下,伊朗與俄羅斯之間加強溝通協調,有其必要性,也具有重要意義。自2022年以來,兩國深化了雙邊關系。隨著美伊關系日趨緊張,俄方多次表示愿在美伊間斡旋。
但就伊核談判而言,外圍活動只能烘托氣氛,關鍵還要是看美伊雙方如何協調立場。
牛新春指出,美伊在避免戰爭、以外交途徑緩和局勢方面有較多共識,這是談判得以啟動的基礎。但無論是核心訴求、意識形態,還是地緣政治方面,雙方立場針鋒相對,分歧顯著。
“從本質上說,美伊間最大矛盾在于,美國認為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敵人,是中東一切問題的總根源;伊朗認為美國是全世界最大敵人,是中東亂局之根源。”牛新春指出。
眼下,美國企圖利用伊朗經濟面臨困境之機,施壓伊朗接受其條件。“但美伊談了20多年,無論美國揮舞制裁大棒,還是發出軍事威脅,伊核問題仍未解決。”牛新春說,這表明伊朗在應對美方壓力方面經驗豐富,自有策略。它不會徹底關閉談判大門,也不會全盤接受美國的條件。它并非美國話語體系中描述的那樣“弱勢”“不對稱”。從這個角度看,美伊談判之路注定艱難。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深度 | “談判桌旁就是航母”?美伊第二輪“核”談有哪些觀察點?》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安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