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建立的隋朝背后隱藏著一個女人的力量,這個女人就是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在楊堅執政期間,獨孤伽羅被宮里人稱為二圣。
為什么楊堅如此懼內?獨孤伽羅的權力從何而來?
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中記載的這段歷史。
《資治通鑒》原文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五八一年)
獨孤皇后,家世貴盛而能謙恭,雅好讀書,言事多與隋主意合,帝甚寵憚之,宮中稱為“二圣”。帝每臨朝,后輒與帝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帝,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候帝退朝。同反燕寢。有司奏稱:“《周禮》:百官之妻,命于王后,請依古制。”后曰:“婦人預政,或從此為漸,不可開其源也。”大都督崔長仁,后之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帝以后故,欲免其罪。后曰:“國家之事,焉可顧私!”長仁竟坐死。后性儉約,帝嘗合止利藥,須胡粉一兩。宮內不用,求之,竟不得。又欲賜柱國劉嵩妻織成衣領,宮內亦無之。
然帝懲周氏之失,不以權任假借外戚,后兄弟不過將軍、刺史。帝外家呂氏,濟南人,素微賤。齊亡以來,帝求訪,不知所在。及即位,始求得舅子呂永吉,追贈外祖雙周為太尉,封齊郡公,以永吉襲爵。永吉從父道貴,性尤頑呆,言詞鄙陋,帝厚加供給,而不許接對朝士。拜上儀同三司,出為濟南太守;后郡廢,終于家。
壬辰,隋主如岐州。
岐州刺史安定梁彥光,有惠政,隋主下詔褒美,賜束帛及御傘,以厲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質厚,彥光以靜鎮之,奏課連為天下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鄴自齊亡,衣冠士人多遷入關,唯工商樂戶移實州郭。風俗險诐,好興謠訟,目彥光為“著帽餳”。帝聞之,免彥光官。歲余,拜趙州刺史。彥光自請復為相州,帝許之。豪猾聞彥光再來,皆嗤之。彥光至,發擿奸伏,有若神明,豪猾潛竄,闔境大治。于是招致名儒,每鄉立學,親臨策試,褒勤黜怠。及舉秀才,祖道于郊,以財物資之。于是風化大變,吏民感悅,無復訟者。
時又有相州刺史陳留樊叔略,有異政,帝以璽書褒美,班示天下,征拜司農。
新豐令房恭懿,政為三輔之最,帝賜以粟帛。雍州諸縣令朝謁,帝見恭懿,必呼至榻前,訪以治民之術。累遷德州司馬。帝謂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志存體國,愛養我民,此乃上天宗廟之所祐。朕若置而不賞,上天宗廟必當責我。卿等宜師范之。”因擢為海州刺史。由是州縣吏多稱職,百姓富庶。
十一月,丁卯,隋遣兼散騎侍郎鄭捴來聘。
十二月,庚子,隋主還長安,復鄭譯官爵。
廣州刺史馬靖,得嶺表人心,兵甲精練,數有戰功。朝廷疑之,遣吏部侍郎蕭引觀靖舉措,諷令送質,外托收督賧物,引至番禺。靖即遣子弟入質。
是歲,隋主詔境內之民任聽出家,仍令計口出錢,營造經像。于是時俗從風而靡,民間佛書,多于《六經》數十百倍。
《資治通鑒》譯文
陳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581年)
隋文帝皇后獨孤氏的家族世代尊貴昌盛。但她性情謙恭,喜歡讀書學習,議論政事經常與文帝的意見不謀而合,所以文帝對她是既愛又怕,宮中稱帝、后為“二圣”。文帝每日臨朝,獨孤皇后都乘坐車子與他并排前往,一直陪送到文帝坐朝的大殿門口。她又派遣宦官伺察文帝的行為,如果發現朝政有錯,就立即加以勸諫糾正。等文帝退朝后,她又與文帝一起返回寢宮。百官群臣上奏說:“按照《周禮》規定,百官大臣妻子爵位品級的封賞,應該由王后發布。請求依照古代的制度辦事。”獨孤皇后說:“婦人干政,或許從此就會逐漸盛行,我不能開這個頭。”大都督崔長仁是獨孤皇后的中表兄弟,犯法應當斬首,隋文帝因為他是皇后的親戚,打算赦免他的罪行。但是獨孤皇后說:“嚴格執法是國家的大事,怎么能徇私枉法呢?”崔長仁終于被依法處死。獨孤皇后秉性儉約,隋文帝曾經配制止瀉的藥,須用胡粉一兩。這種東西平常宮中不用,多方搜求,最后還是沒有得到。隋文帝又曾經想賞賜柱國劉嵩妻子一件織成的衣領,宮中也沒有。
但是,隋文帝吸取了北周任用外戚而失天下的教訓,從不把大權要職授予外戚,獨孤皇后的兄弟任職不超過將軍、刺史。文帝外家呂氏是濟南人,一向貧寒微賤。北齊滅亡以來,文帝雖然多方求訪,始終不知道在哪里。直到即位稱帝后,才找到舅舅的兒子呂永吉,于是追贈外祖父呂雙周為太尉,封齊郡公,讓呂永吉承襲爵位。呂永吉的叔父呂道貴性情特別愚鈍,言談話語鄙陋庸俗,文帝雖然給他以優厚的待遇,但不許他與朝士大臣結交往來。又授予他上儀同三司,出朝擔任濟南太守。后來濟南郡被廢,呂道貴終老于家。
壬辰(十六日),隋文帝駕幸岐州。
岐州刺史安定人梁彥光治理有政績,隋文帝下詔書予以表揚,并且賞賜給他一束絹帛和一把御傘,以勉勵天下的官吏。過了一段時間,又調梁彥光為相州刺史。岐州民風質樸純厚,梁彥光無為而治,每年上奏報給朝廷的戶口、墾田和賦稅都是全國第一。及至遷為相州刺史后,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治理辦法。但是相州治所鄴城自北齊滅亡以來,衣冠士大夫多遷入關中居住,只有那些手工業者、商人、樂戶都遷居鄴城,因此民風險詐刻薄,人們喜歡造謠訴訟,稱梁彥光為“戴帽的飴糖”。隋文帝聽到了這些傳聞,就免了梁彥光的官。一年以后,又任命他為趙州刺史。梁彥光請求再任相州刺史,文帝答應了他。相州的豪強猾吏聽說梁彥光再次來相州任職,都紛紛嗤笑他。梁彥光到相州后,懲治不法,審理案件,料事如神,因此豪強猾吏紛紛潛逃,相州境內社會秩序大為好轉。梁彥光又招致了一些名儒,在各地建立鄉學,親自主持考試,表揚獎勵勤奮用功的學生,并開除那些懶惰不求上進的學生。對于被州郡薦舉的秀才,他親自在鄴城郊外設宴為他們送行,并資送路費。于是相州的社會風氣大變,官吏百姓都非常感激和愛戴梁彥光,再沒有打官司的人了。
當時又有相州刺史陳留人樊叔略,因為有特別突出的政績,隋文帝頒下璽書于全國表揚他,并征召他入朝拜授司農卿。
新豐縣令房恭懿的政績是三輔地區最好的,于是隋文帝賞賜給他粟米絹帛。每當雍州所屬縣令朝謁天子時,文帝見到房恭懿,一定把他叫到坐榻前,向他征詢治理百姓的方略。并多次加以提拔,后任命他為德州司馬。隋文帝還對各州朝集使說:“房恭懿一心想著國家,愛護黎民百姓,這實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朕如果視而不見,不加獎賞,那末上天和祖先一定會責備我。你們都應該向他學習。”于是提升房懿為海州刺史。因此,當時州縣官吏大多稱職,能夠勤政愛民,致使社會安定,百姓富庶。
十一月,丁卯(二十三日),隋文帝派遣兼散騎侍郎鄭捴到陳朝聘問。
十二月,庚子(二十五日),隋文帝返回長安,恢復了鄭譯的官爵。
廣州刺史馬靖,在嶺表地區深得人心,手下兵強馬壯,屢立戰功。朝廷因此猜疑他,派吏部侍郎蕭引前去觀察他的動靜,并含蓄提出讓他向朝廷送交人質,對外假稱是督收嶺表地區蠻、蜒等部族向朝廷交納的財物。蕭引到達廣州治所番禺后,馬靖立即遣送子弟入朝作為人質。
這一年,隋文帝下詔聽任黎民百姓出家為僧,并下令按人口出錢,營造佛經、佛像。于是社會風氣隨風而倒,崇尚佛教,民間的佛教書籍,多于《六經》幾十、幾百倍。
關于這段的歷史解讀請參看本公號同期發布文章:
歡迎加入知識星球,一起探討感興趣的歷史教育話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