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電視時會接觸到“背光分區”這個技術名詞。其不僅與電視的顯示效果密切相關,還與電視價格成正比,比如2000背光分區的電視就比1000分區的要貴好幾千元。然而,近期又有網友發現:某些廠家和評測博主在宣傳“萬象分區”這個概念,聲稱有“萬象分區”的電視比真實分區的電視畫質更好,讓大家在選購時產生了迷糊。
那么,到底“萬象分區”電視更值得買,還是真實分區電視更值得買?小編可以先給出結論,如果相同價格和相同的分區數量,那么“萬象分區”電視值得考慮;但是如果同樣價格,萬象分區電視的分區數量比真實分區的電視少很多,那就沒得說,肯定還是應該選擇真實分區電視。畢竟分區數量是硬指標,與電視成本成正比,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咱們老百姓還是能搞明白的。
下面小編就來詳細解讀一下這些概念。
首先來講講顯示技術的前世今生。以筆者家里的“平板電視”為例,從遙遠的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時代開始,就是各有優劣。雖然液晶電視依靠自身高分辨率和成本贏了等離子電視,但是從液晶電視誕生之初的明暗之間無法涇渭分明的“光暈”問題,就算是發展到現在Mini LED時代,卻是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像以前的等離子電視、現在的OLED電視,因為是像素點的自發光原理,畫面的明暗,在顯示黑色畫面時,直接關閉像素點即可,能夠顯示真正的黑色,可以說都是像素級的精細控制,所以在顯示“黑”這方面,贏在了先天優勢。
而傳統液晶電視的LCD面板屏幕只有一個背光或者是很少的背光分區,顯示黑色的時候,只能是用黑色塊去遮蓋高亮的背光,漏光無法避免;而Mini LED電視相對于傳統電視,通過大量使用尺寸更小的LED芯片,實現更多的屏幕背光分區,在顯示黑色時,只需要把黑色部分的背光關掉就能很好的顯示黑色了。
但在明暗交界的地方,特別是曲線邊界,其實是由一個個方形的背光分區組合而成,背光分區越小,曲線就越圓滑,邊界就越清晰,也就是所謂的“光暈”越小。Mini LED的背光分區就和我們照相機一樣,背光分區(類似于相機的像素)越多,顯示質量就越好,這樣就很好理解Mini LED電視的背光分區為什么是越多越好。
但Mini LED電視更多的背光分區,往往就意味著更高生產成本和更高的開發難度,所以就有很多企業開始優化低背光分區面板,來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和更低的成本。比如說更好的聚光透鏡來更精準的控制光線方向、更低的OD值(背光到擴散板的距離)等等,還有就是用更好的算法,達到更多的亮度控制級數來改善這個“光暈”效果。
有一說一,這些優化技術,比如TCL的“萬象分區”技術,的的確確都是能夠有效幫助低背光分區Mini LED電視減弱“光暈”現象,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不過如果說用了這些技術的低背光分區Mini LED電視用了這些技術就能像令狐沖學會獨孤九劍一樣,能夠一下子越級成長,變身“頂級高手”的話,我感覺是有些言過其實了。
就好像攝影界,有個“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說法,意思是相機的感光芯片的面積越大,相機越優秀。有時候就算是最新幾億像素的手機,畫質也不如幾千萬像素的老相機。物理層面上的限制,往往都是很難去突破去超越的。
如果兩臺電視機,都是1000真實背光分區,那么有新技術的那一臺,在抗“光暈”效果上,肯定是要超越沒有改進過的那臺。但要是1000“萬象分區”和1500真實分區相比,那毫無疑問,肯定比不過,畢竟紙面差距是真實存在的,即便廠商再怎么優化算法,也沒法超越物理極限。
簡單點來講,廠家用再多的宣傳話術,起再漂亮的名字,也解決不了需要花高成本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低成本的1000分區“萬象分區”必然打不過實實在在高成本的1500分區“真實分區”。所以說,堆料是物質基礎,優化則是錦上添花,萬象分區雖好,但是不能過于神話,大家在實際選購方面,價格相同的情況,還是要優先關注實際數值,選擇買真實分區多的電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