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今天的書籍,真正重要的是觸及人心|刀鋒圖書獎推委的閱讀觀察

0
分享至



2024年度的刀鋒圖書獎榜單,和往年一樣,是刀鋒圖書獎的推選委員們和《新周刊》共同推選的。

推選委員們是讀者也是創作者,書籍與他們的生命有重要的關聯。他們相信書,也相信書本不應該僅僅是書本,而應該觀照現實世界。去年發生的許多變化,比如旅行寫作和非虛構寫作的興盛,影視、游戲和文學更深度的融合,更多更好的女性作品的涌現,還有AI帶來的沖擊,都被收入這份觀察里。

感謝他們,和所有熱愛閱讀的人一起完成了一段壯闊而平凡的閱讀之旅。


?作者 | 段志飛、張文曦、方富明

?編輯 | 鐘毅

陳魯豫

媒體人、主持人

閱讀于我而言,一直都是種陪伴關系,汲取知識和被改造也從來不是我的目的,讀書幫我擺脫無聊,從中獲得什么純屬“無心插柳”。無論在什么時候,我伸手可及的范圍必須有書,這會讓我有種奇特的安心感。

2024年,我與李堯老師一同翻譯了《替補:哈里王子自傳》這本書;還有一本我獨立翻譯的、關注女性的《年齡是一種感覺》也將要出版。做翻譯的過程既勞力也勞心,譯者作為“最深度的讀者”,一遍又一遍地閱讀,難免會被書中巨大的情感籠罩。到了我這個年齡,依然對人生有很多感觸,偶爾會感到無奈,但也坦然接受。


《替補:哈里王子自傳》

[英] 哈里王子 著,李堯、陳魯豫 譯

民主與建國出版社,2025-1

關于過去這一年特別的閱讀記憶,是陳沖的《貓魚》帶來的。個體生命史和時代記錄攪拌在一起,她那樣坦誠,文筆那樣好。我是把這本書帶到飛機上看的,盡管它又厚又重,但是它促成了“閱讀”這件事本身:我從不認為手機上的即時閱讀叫閱讀,而認為手里拿著一本書才叫閱讀。翻書的動作獨屬于閱讀,任何時候都沒法被重新定義。

陳英

譯者、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

擔任刀鋒圖書獎推委這一年,我很幸運能第一時間接觸到最新出版的書籍。我通常在夜晚閱讀,這會帶來充盈感,可以平息生活帶來的煩躁、虛空。

2 024年我依然把經典作 品和新書一起看。很多老書值得翻閱,比如中華道家經典名著《化書》《無能子》,像丹藥一樣安神。

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作家瑪吉·希普斯特德的小說《大圓》,它講了一個開飛機的女人的故事,富有傳奇色彩。故事中還有一個女演員,兩人的生活、經歷纏繞在一起。還有一本外國小說是埃爾南·迪亞斯的《信任》,一個故事從幾個角度講好幾遍,真相卻只有一個,有“元小說”的感覺。奧地利小說《隱墻》,也令人難忘。默音寫的《筆的重量》,通過幾個女作家的生活和寫作,梳理了一條日本近代文學史的線索,給我啟發很大。我也想對意大利女作家做同樣的梳理。作為一個語言學愛好者,我推薦一本《語言惡女:女性如何奪回語言》。雖然需要改變的是現實,但語言層面的調整和重構,也會破除一些偏見。


《語言惡女:女性如何奪回語言》

[美] 阿曼達·蒙特爾 著,李辛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明室Lucida,2024-6

過去一年發生的大家都在討論的事,是AI對創作者、對翻譯的影響。本雅明在《譯者的任務》里提到了文學作品的實質是“信息之外的東西”。AI側重信息的傳遞,雖然它現在經常連男女也分不清,比如將漢語譯為意大利語時,都是默認主語“你”“我”或出現的其他漢語名字為陽性。我覺得作為人類譯者,就是去表達信息之外的“某種深不可測、神秘、詩意的東西”,這其實牽扯到美學、語體、語用、人類微妙情感等很多問題。AI的風格目前比較僵硬,缺乏活人寫作的呼吸感。

有一些非專業作家、文壇之外的人的寫作也受到關注,比如演員陳沖的《貓魚》、李穎迪的《逃走的人》,展示出一種去中心傾向。趨于“低處”,心態是低沉,而不是激昂,根本上還是一種抵抗。人在一種情緒過載的狀態下,體驗過多的無意義時刻,容易感覺到倦怠,出現逃避的心態。即使是知識分子,也需要刮骨療毒的醫治,比如《蛋先生的學術生存》 。

陳以侃

書評人、譯者

擔任刀鋒圖書獎推委這一年,我遇到了很多好書,它們各有各的出其不意的好。其中有不少讓我興高采烈的閱讀體驗,我也寫成了推薦語。如果說有一個籠統的負面情緒,那就是我需要讓自己不偏不倚地去精讀大量的譯本和原創文學。有些像是譯者沒有讀懂原文朦朧硬翻的,還有的本身是中文寫作,但作者認定東西就應該寫成像是朦朧硬翻出來的。我不喜歡這樣的寫作,也覺得是我們做翻譯的既耽誤了外國文學,也耽誤了中國文學。

和出版業的朋友交流,反復聽到的主題詞肯定都是“蕭條”“窮苦”“大勢已去”,嚴肅的書完全賣不掉,“出版是為了繼續出版”。我自己還是只能躲進某些陳詞濫調中,比如,用“最后剩下的會是真的覺得這件事有意思的人”之類的話來自我安慰。前幾日才發現,半年前出版的《喬瓦尼的房間》至今還在豆瓣熱門圖書榜的前列。一方面,出版人彭倫老師告訴我,這樣的熱度其實并沒有轉化為銷量;另一方面,我還是幼稚地相信,一個寫作者用很自我、很細膩的 方式去描繪一些似乎和你根本不相關的心思,總還是會有一些人需要這樣的閱讀體驗。


《喬瓦尼的房間》

[美] 詹姆斯·鮑德溫 著,李佳純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群島圖書,2024-9

劉夢霏

“游戲的人”檔案館館長、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

2024年有一些蠻有意思的文化轉向。在社科方面,一方面,關于倍速時代、技術倦怠和數字倦怠的描寫越來越多。讀者已經有點厭倦了單純的末日敘事,開始更傾向于帶有解決方案的敘事。另一方面,也能看到Z世代明顯產生了需要集體療愈的需求,各種各樣心靈療愈類的圖書變多。比起以前呼吁狼性精神的思潮,現在好像有一種新的躺平式的工作倫理在涌現出來。

在評審圖書時,我發現社會的很多焦慮、痛苦和思考其實早就在游戲中有所折射,而且一些共通的解決方案也曾在游戲中出現過。游戲作為數字社會最值得關注的、最有兼容性的數字媒體,它創造的經濟價值和造成的影響,和我們在文化方面對它的無知和淺見相比起來,是不成比例的。

《 黑神話:悟空》無疑是2024年難以逾越的游戲高峰。但2024年我最喜歡的游戲反而是一部不太被關注的作品,叫《古龍風云錄》。游戲團隊在游戲的文脈上,繼承了當年《武林群俠傳》高自由度的遺產,同時也根據時代的特點去做了一些新的技術革新。在武俠世界里,表面看來市井人民并不重要,但如果沒有了他們,武俠世界的大俠沒飯吃、沒 水喝,誰都活不下去 。


(圖/《古龍風云錄》)

寧理

演員、譯者

或許是因為年齡,也或許是天性使然,我對流行文化趨勢不甚敏感。人類文明數千年間每個時期都有特定的流行屬性,但最終被保存、流傳的往往是原始、質樸的東西,也是人類最本真的渴望,是超越文化和種族的。文學與影視本質上都是人類對恐懼、感動、饑渴、愛等情感源頭的表達。自電影誕生起,兩者便持續互動共生:文學為影視提供想象根基,影視為文學賦予視覺延伸。這種共生將伴隨人類表達欲望永續存在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恰恰印證了創作本質。任何創作者都需保有柔軟悲憫之心,才能建立與世界的溫情連接,我始終相信“藝術是終極關懷”。常有人問我選劇本的標準,其實就是作為讀者或觀眾時被瞬間擊中的觸動,可能是一句臺詞、一個場景、一個角色的微妙舉止。這種難以言傳的共鳴,恰是創作最珍貴的火種。


(圖/《愛情神話》)

報紙、電影、電視誕生時都曾被視作對傳統表達的威脅,但最終都促成了新舊媒介的良性互動。如今某些粗糙短視頻常遭詬病,可我認為不應因此否定其存在的價值,正如我們不曾因鋼筆的出現而恐懼失去顏真卿,亦未因畢加索而否定倫勃朗。表達形式千變萬化,真正重要的是能否觸及人心。我對短視頻雖不甚了解,但我相信包容的力量。

閱 讀于我如同呼吸,很難說哪部作品直接影響表演,若真要有,便是所有讀過的文字,包括以前讀過的《兒童時代》《故事會》《讀者文摘》。我曾看過紀錄片《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如果把Eat換成Read,其實閱讀何嘗不是如此?那些字句早已融進骨血,成為觀照世界的眼睛。

齊康

制片人、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

這一年,當“推委”就無法再為“推諉”閱讀尋求理由。我覺得大眾的“閱讀”焦點從政治、歷史等宏大敘事,逐漸轉向生活、工作、性別等貼近個體經驗的議題,反映出人們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從個體角度、微觀層面尋找共鳴,探索自我價值和生活意義。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關于影視和文學創作之間關系的討論。“閱讀行為”也是“消費行為”,作家和讀者之間的關系也是供給端和消費端的關系,供給端根據視頻內容的消費數據,“投其所好”地設計和制造出新的文學作品(產品),得到消費端的正反饋,就會把這種文學作品的形態固化下來,無所謂好壞,但必然受影響。“為影視化而寫作”是一種必然現象,因為它從某種程度上反映正向商業邏輯,但未必會成為潮流,因為文字和影像是兩種不同的內容媒介,媒介有本質差別,就會有各自的主流。


(圖/《我的阿勒泰》)

楊瀟

記者、作家

常有讀者問我如何看待當下閱讀與寫作的困境,這些問題往往彼此勾連。比如我推薦的《人生解憂:佛學入門四十講》提到佛學與進化心理學的結合,其實源于我偶然讀過的一本用現代學科研究方法叩問佛教的書——《洞見》,當時覺得多一個視角總是好的,能打開認知、減少偏聽。


《洞見》

[美] 羅伯特·賴特 著,宋偉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聯合讀創,2020-8

作為記者出身的寫作者,我始終關注非虛構寫作的公共性。若說調查報道與文學創作的融合,我認為核心是“扎實的采訪案頭工作”與“更好的敘事技術”的結合。非虛構天然具有社會責任,但這種責任不該被機械地理解。另外必須強調的是,真實是非虛構不可妥協的第一原則。若標榜非虛構卻虛構事實,無異于消費讀者的信任。至于文本打磨的分寸,有人過度雕琢文字,更有人對“文筆好”的理解過于狹隘,這種拉扯或許正是寫作的常態。

當代年輕人用閱讀緩解焦慮,我認為很值得鼓勵,畢竟開卷有益,少刷手機多讀書已是初步勝利。若能在書中找到慰藉或答案,則更是意外之喜。至于年輕讀者與宏大敘事的關系,有人逃離,也有人以更簡單的方式擁抱某種意識形態。這種分裂讓我想起朱學勤先生在《城頭變幻二王旗》中的觀察。然而,歷史寫作近年來在世界范圍的勃興,恰是對現實的回應。至于是否需要跨界、視覺化等新的敘事方式,我認為嘗試無妨,但不必將形式創新與內容深度相對立。畢竟,能吸引新一代關注歷史本身,就已邁出了重要一步。

岳雯

評論家

2024年,我的一個突出體會是,非虛構作品的活力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虛構作品,這反映出人們對越發陌生化、區隔化和不確定的世界有強烈的認知興趣,以及有理性化地把握世界的愿望。榜單上的旅行文學、博物文學及其溢出的影響力就是明證。

文學評論界有一個“為誰而寫”的問題。書評家為讀者而寫,是卷帙浩繁中的引路人。文學評論家為作家而寫,他們傾向于與作家作智力與感受力的較量,為未來的讀者和作者而寫。讓青山歸于青山,河流歸于河流。


(圖/《我在島嶼讀書》第三季)

當下的文學創作仍然聚焦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圖景,自先鋒文學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以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新的時代條件下道德倫理正在發生的根本性變化,這是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變量和參數。許多小說關于“善好”“好人”的討論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我持續觀察文學現場的一個維度。

“書讀不完了”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宿命。即使有銳不可當的刀鋒替我們遴選,我們仍然有漫長的書梯要攀爬。那就讀吧,人與書俱老也是一種命運。以讀書應萬變,以思想開新局。

許紀霖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當下公眾對中西方未來的不確定性普遍感到焦慮,其本質是難以把握時代趨勢與個人命運的精神困境。太陽底下無新事,歷史雖不會重復卻總在押韻,了解過往才能理解當下演化的底層邏輯——這正是歷史著作在當下流行的深層動因。

年輕一代常回避中國近現代史,認為這是落后挨打、反復失敗的苦史,難以提供正面的情緒價值。但快樂使人淺薄,痛苦令人深刻,“失敗史觀”恰是司馬光鑒古察今傳統的延續。《失敗:1891—1900清王朝的變革、戰爭與排外》這類著作承載著反思與擔當,為有情懷的讀者提供精神錨點,可惜如今此類作品越發稀缺。

學術與通俗未必對立,高手筆下可兩全。許倬云先生將精深學識化作暢銷讀物,在B站掀起歷史熱;馬伯庸以小說技法激活塵封史料,皆是“大師寫小書”傳統的當代回響。學者需說人話、接地氣,作家應勘史料、尋深度,這是打破雅俗分野的不二法門。


(圖/《長安十二時辰》)

過去史學長期被學院派壟斷,充斥著八股腔調,令公眾望而卻步。如今科班出身的青年學者與跨界作家,正重拾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的敘事傳統。他們的作品有血有肉,培育出新世代“史學青年”,拆除人為的學科藩籬。五四先賢開創的明澈白話文傳統,曾淪陷于學術黑話與瑣碎考證,而今在《史記》筆法的復蘇中,我欣喜看到胡適、朱自清那代人的文脈正在續接。文史本為同根生,當故事重新成為歷史的載體,思想的火種便有了燎原之力。

張向榮

文史作家、書評人

時代的短暫變動,會促使人們努力抓住某些穩定的、堅固的東西;但如果時代連續多年劇烈變動,人們也許會習慣在變動中生活,轉而去順應這一狀態。這是我對2024年的感受。從文化和出版的角度看,就是讀者對未來“新知”的追求似乎弱了,而對當下狀況的關注有所增加。這次的榜單里,非虛構、社科、旅行等多個獎項都在關注我們和他者的當下。

從我個人的寫作來說,文史類非虛構寫作的難點之一,就是如何處理“講知識”和“講故事”的關系。“知識”往往意味著正確、客觀、唯一,而“故事”的魅力在于個性、多樣性、可能性,這兩者對作者來說是矛盾的,但讀者要的是兼得。當然,去處理矛盾的東西、滿足讀者的期許,正是寫作者的不竭動力。

因為寫作,2024年我主要閱讀了一些關于魏晉歷史和玄學的書籍,其中印象深刻的新書是李磊《流風回雪:六朝名士的廟堂與山林》和劉勃《說三分:三國故事的三重敘事》,這兩本書都是學術性和通俗性兼具的佳作。我閱讀的其他書籍里,印象深刻的書基本上都在此次刀鋒的年度榜單上,比如孫立天《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秦暉《秦漢史講義》、林小英《縣中的孩子:中國縣域教育生態》、孟凡禮翻譯的《漢娜·阿倫特與以賽亞·伯林:自由、政治與人性》等,我也很開心看到這幾本書入選。


《流風回雪:六朝名士的廟堂與山林》

李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3


《說三分:三國故事的三重敘事》

劉勃 著

新星出版社|讀庫,2024-12

張怡微

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壯闊的平凡”這一主題讓我想起最近看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它講述濟州島海女三代女性的故事,雖未跳出通俗劇框架,卻精準捕捉到當代女性的生存褶皺——外婆在海里漂、母親在地上跑、女兒在天上飛。這種簡明的代際托舉,在小紅書上引發無數共鳴,有網友說:“外婆送媽媽到上海,媽媽送我到了香港。”

成為普通人并不容易,需要“壯闊”的愛和艱苦的學習,“平凡”背后也有看不見的挑戰。那些城鄉斷裂、階級隔閡和經濟周期,只能自己去消化,而日常生活的細節,恰恰是讓孤獨者確認“我并不孤單”的價值所在。比起英雄敘事,體諒與共情才是永恒的安慰劑。


(圖 /《苦盡柑來遇見你》)

關于非虛構寫作,我始終認為它是素人書寫他者的重要載體。但過去這一年的挑戰在于:AI正以驚人的速度混淆真實與虛構。當技術革命推崇“生成”而非“見證”,事實核查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關鍵細節是否由機器編造?這或許意味著非虛構將無限逼近虛構,成為某種過渡文類。

如今,注意力成為各行各業爭奪的KPI,年輕作者在技術革命與經濟周期中孕育的作品,很可能天然攜帶代際認知鴻溝。那些在傳統標準下無法被欣賞和識別的作品,反而更貼近時代邏輯。但真正的枷鎖在于,表達壓力已從精神層面滲透到生計層面,名利焦慮正在吞噬創作初心。

新媒體重構閱讀場景的代價是思考能力的退化。在今年的研究生面試中,我就遇到許多學生用短視頻博主的“文本細讀”應對提問,乍聽頭頭是道,細究卻無原創的文學感受。速食閱讀正在制造思維捷徑,而深度思考本應是困難且有門檻的,需要長期、高度的專注,而非算法投喂的二手結論。當工具太好用,審慎的辨識力反而成為稀缺品。這或許是我們必須承受的時代悖論。

趙宏

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員

擔任刀鋒推委最開心的是,我徹底實現了讀書自由,最快樂的時候也是收到各類圖書的時候。因為要給讀者推薦自己認為值得一讀的書目,所以還是覺得責任重大,但也正因為承擔了責任,讀書時和推薦圖書時就會特別注意不要有太多的個人偏好。但讀書又的確帶著強烈的個人偏好,所以即使推薦書也仍舊是推薦自己真心喜歡的,而不是自己認為應該讀的。

作為一個法律人,我非常中意文學中的人性表達,文學會讓人更深刻地體會人性中各種復雜幽微的面向。而且文學和法學的共同目標其實是將目光投射于具體的個人,讓個人的尊嚴浮現于水面。除此之外,作為女性法律工作者,我還特別關注文學中的女性議題。很多女性文學對法律也有推動作用,例如法國女作家瓦內莎·斯普林格拉的《同意》因為描寫了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性剝削,對于在法律上如何確定性同意年齡、如何保護未成年人也意義重大。


《同意》

[法] 瓦內莎·斯普林格拉 著,李溪月 譯

文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3-2

從出版和閱讀的角度而言,近些年歷史學著作似乎越來越跨越學科門檻而贏得大眾的普遍關注,在出版的具體門類中也表現強勁。典型的例如去年橫掃各大閱讀榜單的《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王安石“強辯”考:十一世紀中國政治的常識與詭辯》等。這些歷史類著作打破了傳統的大歷史觀,也挖掘出歷史的更多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在所有的社科類作品中,歷史學著作漸漸成為最有讀者群的作品門類,其讀者數量甚至超過了傳統的文學。在AI時代,這個現象還是相當值得玩味的。

周濂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我們已經從文字時代不可逆地滑入讀圖時代,媒介變革必然重塑人類心智結構。與其說閱讀是抵御公共討論淺薄化的武器,不如承認閱讀本身就是好的,它或許能改善個體精神質地,但不會“有效地”改變公共討論的“淺薄化”和“情緒化”,更不會逆轉時代。

當我們談論“日常生活的深處”,我始終相信哲學必須與粗糙現實發生摩擦。維特根斯坦說得好,“空轉的車輪”毫無意義。2024年哲學類書籍需求不降反增,未來更是如此,因為面對急速變化和動蕩不安的世界,人們的困惑越來越多,哲學的主題——從“我是誰”“人有自由意志嗎”到“什么是正義”,已經成為每個人的根本處境。

如今,技術發展正在兌現“人類大腦的原則是能不用則不用”。AI不會解放人類,反而會放大人的懶惰,就像傻瓜相機讓攝影變得便捷卻空洞。閱讀或許能延緩傻瓜化進程,畢竟翻動書頁時必須主動思考,與書本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信息交互,但若將閱讀當成“對抗”技術的工具,這本身已是異化。


《保守主義:為傳統而戰》

[美] 埃德蒙·福西特 著,楊濤斌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10

我曾推薦《保守主義:為傳統而戰》這本書,作者埃德蒙·福西特并不掩飾自己左翼自由主義者的身份,他既“承認”右翼力量,又表達了對長久忽視這一力量的“困惑”,從而“警示”硬右翼的崛起。在我看來,這才是審視傳統的正確姿態:既不沉溺懷舊,也不粗暴切割。當世界在解構與重構中搖晃,或許我們更需要這種充滿張力的對話。

祝羽捷

作家、策展人、文化學者

擔 任刀鋒圖書獎推委的這一年,與其說是評選,不如說是一場“反向教育”。為了推薦一本書,我必須強迫自己真正沉下心來閱讀。在碎片化時間成為常態的當下,這個“必須讀”的身份反而成了我抵抗快節奏生活的有力理由。它讓我在忙碌的夾縫里保留了一塊屬于閱讀的空間。

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反而活得像被編程的機器,每天被數據、KPI、算法推著走。生活變得機械又匆忙,內心被繁雜信息填滿,精神世界越發荒蕪。這時候藝術保留的那一點詩意,就顯得格外珍貴。“詩意”本身變成了一種抵抗,一種珍貴的、不可壓縮的空間。還有作為人的體會、停頓、觀看、感受。


(圖/Pixabay)

2 024年,人們看到了AI給文學和藝術帶來的沖擊。在我看來,AI算法的“創造性”不過是基于數據編織的結果,與真正的藝術創作所需的超越模式識別的反邏輯和勇氣截然不同。以藝術界為例,AI更像策展人,只是對既有作品進行整理與呈現。但這種情況下,藝術家更應秉持反向思維來面對AI依據數據的創作——越是數據所指向的方向,越要反向創作,以此突破AI帶來的模式局限,催生新型藝術范式——偉大的藝術作品不就是以反常規思維打破數據樊籬,承載深厚人文價值的不朽結晶嗎?

(推委姓名按漢語拼音排序)

刀鋒圖書獎推委會主席李修文專訪

4月18日

2024年度刀鋒圖書獎

將在湖北武漢揭曉年度榜單


預約線上直播

作者丨段志飛、張文曦、方富明

編輯 | 鐘毅

新周刊681期雜志

刀鋒圖書獎專刊已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A股:明天股市或將迎來強降雨

A股:明天股市或將迎來強降雨

生活中的栗子
2025-04-27 13:41:55
為什么要遠離打扮很干凈的女人,看完你就明白了,很準

為什么要遠離打扮很干凈的女人,看完你就明白了,很準

有故事的人
2025-04-26 06:31:15
劉嘉玲調侃王菲:謝霆鋒演唱會門票怎么這么貴?王菲回復笑翻全場

劉嘉玲調侃王菲:謝霆鋒演唱會門票怎么這么貴?王菲回復笑翻全場

娛最資訊
2025-04-26 07:41:55
謝霆鋒連開4場,兩個焦點人物卻沒出現,網友:她比張柏芝更尷尬

謝霆鋒連開4場,兩個焦點人物卻沒出現,網友:她比張柏芝更尷尬

一娛三分地
2025-04-27 23:42:10
神了!巴薩22年1.5億購3人:5800萬拉菲、5000萬孔德、4500萬萊萬

神了!巴薩22年1.5億購3人:5800萬拉菲、5000萬孔德、4500萬萊萬

直播吧
2025-04-27 14:55:28
項立剛:不少教授出來說董明珠的人才觀已經落后了,看的我直發笑

項立剛:不少教授出來說董明珠的人才觀已經落后了,看的我直發笑

漣漪讀史
2025-04-27 16:54:22
布雷切爾又施血腥11連鞭,12-4領先丁俊暉,火老師12-4捺住龐俊旭

布雷切爾又施血腥11連鞭,12-4領先丁俊暉,火老師12-4捺住龐俊旭

天涯遠行人
2025-04-28 01:53:48
70歲崩牙駒閃現老撾!招待牌王劉華弟3天花90萬,當場發錢太豪橫

70歲崩牙駒閃現老撾!招待牌王劉華弟3天花90萬,當場發錢太豪橫

尋墨閣
2025-04-27 14:11:55
王祖賢無錫開會第二天,不戴口罩全素顏出鏡,佛系裝扮太漂亮了

王祖賢無錫開會第二天,不戴口罩全素顏出鏡,佛系裝扮太漂亮了

新語愛八卦
2025-04-27 15:47:07
杰倫-布朗:這已經不是籃球比賽了,裁判控制不住場上狀況

杰倫-布朗:這已經不是籃球比賽了,裁判控制不住場上狀況

懂球帝
2025-04-27 15:47:21
杠上了!賽后維尼修斯對著巴薩球迷比劃5的手勢?

杠上了!賽后維尼修斯對著巴薩球迷比劃5的手勢?

直播吧
2025-04-27 08:12:58
提前奪冠詹俊:千言萬語不如就一句,利物浦是冠軍!!!!

提前奪冠詹俊:千言萬語不如就一句,利物浦是冠軍!!!!

直播吧
2025-04-28 02:02:13
北大教授:高校得了治不了的病

北大教授:高校得了治不了的病

尚曦讀史
2025-04-27 21:20:03
退休后才發現:大多數退休老人不旅游,去旅游的一般是這4類人

退休后才發現:大多數退休老人不旅游,去旅游的一般是這4類人

布拉旅游說
2025-04-15 14:33:55
波音給中國回信了!要求中方接收飛機,還聲稱要再給中國一個機會

波音給中國回信了!要求中方接收飛機,還聲稱要再給中國一個機會

獵火照狼山
2025-04-25 17:36:06
警惕!這些信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猝死預警”!別讓悲劇發生

警惕!這些信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猝死預警”!別讓悲劇發生

孟大夫之家1
2025-04-27 20:01:02
《蠻好的人生》胡曼黎不再逃避!原來,這才是丁達爾離開她的原因

《蠻好的人生》胡曼黎不再逃避!原來,這才是丁達爾離開她的原因

陳意小可愛
2025-04-28 00:05:41
鴨血里摻豬血?重慶這家串串香店被立案調查

鴨血里摻豬血?重慶這家串串香店被立案調查

上游新聞
2025-04-27 10:13:18
被62歲北京奶奶驚艷!白發不染,不穿大媽裝,體態端莊又美又高級

被62歲北京奶奶驚艷!白發不染,不穿大媽裝,體態端莊又美又高級

煙潯渺渺
2025-04-11 17:36:06
又一企業暴雷!多家門店跑路,拖欠員工薪資,將爛攤子甩給業主

又一企業暴雷!多家門店跑路,拖欠員工薪資,將爛攤子甩給業主

鯨探所長
2025-04-23 08:40:11
2025-04-28 03:35:00
刀鋒時間 incentive-icons
刀鋒時間
新周刊旗下品牌,從刀鋒圖書獎出發,發現全球好書,捕捉文化鋒芒。
971文章數 507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體育要聞

我們來自北極圈,我們有全球最恐怖的主場!

娛樂要聞

華表獎獲獎名單!張譯二影帝惠英紅勇影后

財經要聞

2千億!核電開閘 國常會核準10臺新機組

科技要聞

充1秒跑2.5公里,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激戰

汽車要聞

蔚來李斌的"十年磨一劍" 從看得見 到看不見

態度原創

手機
游戲
親子
家居
公開課

手機要聞

華為 Mate XT 非凡大師推送 HarmonyOS 5 花粉 Beta 版

讓一追二,TES戰勝JDG!網友:TES殺瘋了!

親子要聞

海洋球分類挑戰!

家居要聞

明亮溫馨 質感且奢華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灌阳县| 治县。| 普兰店市| 涡阳县| 邛崃市| 邵阳县| 安顺市| 当雄县| 庆阳市| 务川| 涞源县| 突泉县| 文化| 辛集市| 山西省| 棋牌| 元江| 温宿县| 泾源县| 永仁县| 叙永县| 花垣县| 青岛市| 盱眙县| 河曲县| 灵武市| 若尔盖县| 隆昌县| 怀来县| 玛曲县| 简阳市| 新郑市| 徐水县| 曲水县| 扶余县| 共和县| 琼海市| 顺昌县| 伊通|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