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在中國體驗過便利生活的外國人,回國后都覺得“不方便”了嗎?
這不是夸張,而是越來越多外籍人士的真實感受!
中國的移動支付,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微信、支付寶都支持境外銀行卡的綁定,而且外籍游客僅僅只需一分鐘,就能夠完成相關操作,買咖啡啦,乘公交和逛景點之類的,全都是靠著一部手機。
對比之下,歐美國家,現金和信用卡,依然處于主流地位,其支付體驗,稍微落后了一截。
美國游客直言,在中國“錢包幾乎沒用武之地”,回國后反而覺得“退步”。
交通網絡的差距同樣讓人驚訝。中國高鐵總里程已然達到4.2萬公里,其效率之高以及覆蓋率之廣,著實讓許多外國人瞪大了眼睛,感到十分驚訝。
上海到北京的高鐵僅需4小時,不過歐洲的鐵路,由于老舊以及班次稀少的緣故,經常被人們吐槽“慢得仿若上個世紀”。
外賣服務更是中國城市生活的標配,夜里點餐半小時送達,費用低廉,而在美國、歐洲外賣貴、慢、選擇少夜宵幾乎成了奢望。
安全感是最為外籍人士反復提及的優勢。中國大城市在夜間的治安狀況良好,而且女性獨自出行一般都無需擔憂。在公共場所拾金不昧的現象,讓不少外國人感慨,“這簡直不可思議”。基礎設施的穩定,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城市極少停電,供水以及網絡都高度可靠。反觀印度等地,停電已然成為常態,等到回國之后才發覺,中國的基礎設施竟然如此“奢侈”。
當然外籍人士在中國也會遇到障礙。語言不通、生活類軟件不夠友好、實名制和網絡限制,依然是他們的“痛點”。但中國不斷優化入境政策,簡化簽證、擴大免簽、提升支付便利度,2024年入境游人數同比大漲,外籍人士對中國的好感持續提升。
這種“反向水土不服”,其實是中國社會數字化進程、城市化發展以及服務業創新的一個縮影。移動支付,還有交通方面,以及外賣業務、治安狀況、基礎設施等領域的領先,讓許多外國人回國后產生了落差。
中國的便利與創新,已成為全球化時代令人極為向往的新日常。每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節奏和文化,適應與否,正是世界多元化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