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人間世》中提到:“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意為當心靈摒棄成見、偏見、雜念和執著,保持虛靜時,便能生出光明與智慧,從而迎來吉祥。
莊子這段話強調心境空明與自然之道和個人之間的關聯,強調了心境空明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但往往因為被自己的思維、認知、成見和不良習慣等束縛而未能發揮出來。
對此,王陽明也強調:人人都有良知,都可以成為圣人。但人們容易被自己的錯誤思維、立場和成見等自身私欲的蒙蔽、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不能發現和發揮自己內心的善性與智慧。
人們往往習慣于基于自己的認知、立場和偏好,有選擇性地看待世界,從而被困于自己的信息繭房之中,難以看清他人和世界。同時,人們習慣于對外張望,卻很少對內審視,難以察覺自己和看清自己。
提升認知和實現人生幸福的關鍵在于清空自己,使自己內心明澈。放下自己的成見和偏見,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他人和世界、看待各種知識和思想。這樣才能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經驗、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智慧、獲得更多的成長和發展機會、更好地與他人和社會和諧相處、增強幸福感。
正如王陽明所強調的那樣:”鏡子明亮才能清晰地照物,人心明澈才能正確看清世間事物和應對世事變化。做學問的人只擔心自己內心不能明澈,不擔心不能窮究世事的變化。“
止定靜安慮得。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智慧生于靜,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看清形勢,冷靜思考,找到應對方法。才能應對人生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境隨心轉。
人痛苦和煩惱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執著,心有所住,難以接受眼前情境與自己的期待和執著不符。而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世界并不依照我們的期待和執著而變化。當期待落空時,痛苦和煩惱便由此而生。
面對不斷變化的世間萬物、人生的無常,唯有隨緣,和開悟者一樣,放下自己的執著和期待,無我地融入變化當中,才能心無掛礙,擺脫痛苦和煩惱,實現人生的幸福。
人生的失敗和挫折也時常由于過于執著自己的期待、成見和立場,與現實環境和趨勢對抗,逆勢而為,而忽視了現實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唯有融入變化,順勢而為,把握 變化所蘊藏的機遇,規避相關風險,才能有所作為。
莊子“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與人生智慧。它告訴我們:當我們讓心靈回歸到平靜和澄明時,人生的痛苦、煩惱、失敗和挫折將會減少,智慧和吉祥就會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