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重型對地攻擊機,以其獨特的火力和打擊能力,成為上個世紀全球軍事沖突中的佼佼者,它就是美國空軍的“空中炮艇”AC-130攻擊機。
它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自1967年首飛以來便以其強大的火力支援能力,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的戰斗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了美國空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AC-130的誕生源于越南戰爭期間,當時美軍對非對稱作戰的需求非常迫切,面對北越缺乏制空權的游擊戰環境,美軍嘗試將C-130運輸機改裝為“飛行炮艇”,通過加裝機炮和傳感器實現夜間精準打擊。也就是說,AC-130本來就是降本增效的產物。
1967年首架AC-130A原型機在懷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完成改裝,配備25毫米機炮和前視紅外設備,標志著炮艇機概念的正式落地。其戰術思想核心在于,利用運輸機平臺實現長時間滯空,通過低空突防和電子干擾規避防空威脅,以集中火力壓制零散地面目標。
在動力系統方面,AC-130搭載4臺阿里遜T56-A-15渦輪發動機,單臺功率4508馬力,使其具備602公里/小時的巡航速度和7876公里的航程含副油箱。這種設計既保證了持續作戰能力,又繼承了C-130運輸機的短距起降特性,可在簡易機場起降。
機身左側的炮艙設計經過多次優化,早期AC-130A配備7.62毫米機槍和20毫米火神炮,后期型號則升級為40毫米博福斯炮和105毫米榴彈炮,形成多層級火力網。AC-130的火力系統一直在迭代,是隨美軍戰術思想不斷升級的。
之后,AC-130H型引入105毫米榴彈炮,炮彈初速達470米/秒,殺傷半徑達38米,可對工事和裝甲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而AC-130U則換裝25毫米GAU-12五管加特林機炮,射速提升至3900發/分鐘,配合APQ-180雷達實現精準制導,使有效射程從2.7公里擴展至3.7公里。最新型號AC-130J進一步整合30毫米機炮、“地獄火”導彈和GBU-39炸彈,形成模塊化打擊能力,可執行偵察、電子戰等多樣化任務。
“大力神”飛機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多如牛毛的改造,也讓C-130成為美軍手上服役最多的運輸機。
在實戰應用中,AC-130的戰術價值得到充分驗證。越南戰爭期間,AC-130H通過夜間封鎖胡志明小道,美國方面宣稱摧毀超萬輛卡車。雖然有夸大成分,但是逼得越南用自行車運物資卻是真的,其壓制越南后勤線的補給能力,效果的確不錯。
1989年,AC-130U在巴拿馬“正義事業”行動中展現了絕對制空權下的火力優勢,成為美軍快速推進的關鍵支援機種。而在阿富汗戰爭中,其光電紅外系統與電子干擾裝置協同,使其能在復雜電磁環境中持續作戰,讓恐怖分子無所遁形。
盡管AC-130屢建戰功,但其弱點也日益凸顯。作為螺旋槳飛機,AC-130在防空導彈威脅下的生存能力薄弱,且依賴制空權。
為此,美軍不斷進行技術升級,AC-130U換裝合成孔徑雷達和數字火控系統,實現同時攻擊兩個目標。AC-130J采用新的六葉螺旋槳和AE 2100D3發動機,降低油耗25%-30%,美國計劃整合激光武器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然而,激光武器系統因為技術問題被取消,105毫米榴彈炮也被更遠程的彈藥取代,反映出當下戰爭對武器射程和精度的更高要求。
中國若研發類似裝備,可以借鑒AC-130的發展路徑。我們也有這樣的飛機,就以運-9等運輸機為平臺,集成先進航電與武器系統,同時注重電子對抗和隱身技術,完全能改一臺中國版的飛行炮艇。
炮艇機的生存能力高度依賴制空權,這個其實沒有多大問題,它本來就是用來欺負小國的,未來戰爭中或需與無人機協同,以彌補速度與突防能力的不足。
那么中國會造這樣的飛機嗎?
從目前來看,自用是不可能了,中國已經推出武直-21重型武裝直升機,其模塊化設計和技術已經足夠解放軍用了,戰術也非常成熟。況且,直升機的出現本來就是取代這種短距起降的中型空中炮艇的。另外,各種大型無人機用起來比這種飛機要順手很多。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C-130在國際軍火貿易市場上賣的很好,如果我們把運9改造一下,在國際上或許也能夠大賣,最關鍵的是它運的多,滿載掛彈有20噸。
戰術運用上肯定要改變,美國人用這種空中炮艇是貼臉輸出,所以很容易被打下來。如果給它掛上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會怎么樣呢?能在敵人防空區外發射,一架運9至少可以攜帶5枚空射版鷹擊21,這對航母來說就是大殺器。而且運9還能掛6枚3噸重的滑翔航空炸彈,從后方發射,攻擊距離在50公里以上,這簡直是拆樓神器,方便又便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