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突泉縣婦聯在光明社區家長學校開展“愛駐家社區行”家庭教育指導員送家教進社區活動,邀請2名家庭教育指導師現場為60名家長賦能,并贈送家庭教育指導手冊。
活動中首先邀請居民觀看《守墓老兵的故事》,講述的是山東籍老兵湯吉祥、湯艷華祖孫兩代在突泉學田鄉境內守墓26年的故事,伴隨著清貧和寂寞,他們用一生的堅守詮釋了忠誠、信義與家國情懷,為社區居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家庭教育課。接著來自縣婦聯和教育部門的家庭教育指導師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切入點,從如何做孩子榜樣、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對待成績等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現場氣氛活躍熱烈,與會人員對以德為本的家庭教育責任有了新的認知,紛紛表示要樹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突泉縣婦聯特別重視家庭教教家風建設,以“家風潤心耀北疆 真情相伴護成長”為主線,通過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活動和關愛服務,將家庭教育與兒童成長緊密結合,力爭為突泉縣的家庭教育注入了溫暖與力量。
以家風涵養文明,筑牢家庭教育根基
突泉縣婦聯深挖家風文化的時代價值,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家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2024年5月,在“石榴花開耀北疆”最美家庭故事分享會上,婦聯以《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為切入點,結合廉潔文化進家庭主題,倡導家庭成員傳承“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并通過典型家庭事跡分享,如黨員田秀麗支持女兒援鄂抗疫、孝老愛親的故事,激發群眾對優良家風的認同與踐行。
結合《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切入點,聯合教育部門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宣講,如2023年以來以依托各社區建立了18所家長學校,開展進社區送家庭教育百余場。通過專家講座、親子誦讀、鄉村體驗等形式,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溝通技巧,推動親子關系從“雞飛狗跳”轉向“母慈子孝”,切實提升家庭教育實效。
以真情守護成長,織密兒童關愛網絡
突泉縣婦聯將兒童關愛融入家庭教育實踐,打造“四季不斷”的溫情服務鏈。利用寒暑假,開展“把愛帶回家”系列活動,一是經常組織親子參加觀影活動,觀看《長津湖》、《動物園里有什么》,《我本是高山》等電影,通過觀后感分享既拉近親子距離,極大激發了家庭成員的愛國主義情懷;二是組織轄區內親子參與研學活動,走進消防大隊學習安全知識,走進烏蘭牧騎感受紅色文化基因,走進科技館促進孩子科學興趣培養,在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加強法律意識形成。另外還與家庭教育指導機構互動,為特殊家庭兒童開展心理咨詢、扶危濟困及微心愿行動,廣泛傳遞社會關愛,進一步深化了家庭與社會的共育紐帶。2024年,突泉縣通過建立全縣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整合縣域內家庭教育指導機構3個、專家團隊1個,心理咨詢師10名和社會工作者9人,為家庭提供講座、親子活動等長效支持,與全縣愛心媽媽一起形成家庭教育關愛網絡。
以協同凝聚合力,構建家校社共育新格局
突泉縣婦聯積極整合資源,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在關愛活動中,廣泛發揮護童之家、婦女之家陣地作用,將家庭教育指導師分配到社區,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家庭教育“活”起來。針對特殊群體,婦聯聯合巾幗志愿者與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幫扶,提供心理疏導、學業輔導等支持,并開展“五進童家”活動,將家教知識、文明新風送入千家萬戶,2024年培育“五好文明家庭”“教子有方好家長”等典型65戶。
潤物無聲,家風永續。2025年3月聯合關工委、教育局、民政局、共青團、衛健委等部門聯合成立了“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風”三注重宣講團,接下來將以家風為筆、以真情為墨,努力繪就一幅家庭和諧、兒童成長的溫暖畫卷。從經典誦讀到紅色基因傳承,從安全守護到科學啟蒙,全方位凝聚初心與擔當,讓優良家風如石榴花般在北疆大地絢麗綻放,為培育時代新人貢獻巾幗力量。
來源:突泉縣婦聯
編輯:盈盈
責編:十月
終審:和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