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公然在地圖上玩起“文字游戲”,將菲律賓西部水域標注為“西菲律賓海”,而拋棄國際社會長期公認的“南中國海”這一稱謂,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事件發生后,菲律賓方面表現得異常興奮,上至政府官員,下至部分媒體,都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夸贊” 谷歌,仿佛谷歌的這一行為能為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帶來 “決定性轉機”。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言人,對谷歌這一標注的更改表示“歡迎”。菲律賓參議員托萊蒂諾妄稱,這一“最新進展”是全體菲律賓人的勝利,是“集體努力”被認可的標志。菲律賓眾議院議長羅穆亞爾德斯也趁機大肆炒作,稱“這一改變強化了菲律賓對領土完整和主權的主張”。然而,他們似乎忘了,世界地圖不是靠誰喊得大聲就能改寫,國家主權的歸屬也不是在鼠標的點擊之間就能被肆意篡改。
長期以來,南海作為國際通用名稱已被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廣泛認可。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歸屬,中國有著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從歷史上看,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和管轄南海諸島,在漫長歲月中積累了深厚的主權根基。從法理上看,二戰后,《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進一步從國際法層面確認了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繼承,為中國的主權主張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支撐。
作為全球知名的地圖服務提供商,谷歌本應秉持客觀、公正、中立的原則,為用戶提供準確的地理信息。然而,此次卻在南海標注問題上擅自更改海域名稱,這一行為不僅容易誤導全球用戶對南海地理名稱的認知,更極有可能激化本就敏感復雜的南海區域矛盾,干擾南海問題的和平解決。
面對法新社的直接詢問,谷歌的回應也盡顯敷衍與心虛,顧左右而言他,既未能明確闡述更改地名的正當緣由,也未能給出任何站得住腳的具體依據,只是輕描淡寫地拋出一句 “地圖更新以便更好地反映用戶的反饋”。如此模糊且缺乏說服力的回應,很難不讓人懷疑,這背后既有菲律賓長期以來的政治游說,也不乏某些域外勢力的推波助瀾。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谷歌第一次在國際敏感問題上制造事端。早在2015年,谷歌就應菲律賓請愿移除黃巖島中文標注,改名“民主礁”。近年來,美國也在南海問題上頻繁插手。此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訪問菲律賓期間,首次以官方身份公然使用“西菲律賓海”這一錯誤名稱,并高調宣布與菲律賓開展聯合軍演,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攪亂南海局勢。而此次谷歌的改名之舉,在時間點上高度契合,很難不讓人將其與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緊密聯系起來。
地名,絕非簡單的地理標識,而是鐫刻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深厚歷史記憶的文化符號,更是主權歸屬的鮮明象征。可以肯定的是,谷歌擅自修改地圖標注的行為,不過是一場徒勞的鬧劇,其絲毫無法撼動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無可爭辯的主權。正如英國學者卡蒂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歷史和法理的鐵證面前,任何政治操弄都將淪為笑柄。”
當谷歌地圖的光標指向南海,它所觸及的,不只是一片廣袤無垠的藍色海域,更是中國綿延千年的歷史傳承,是14億中國人民心中絕不容侵犯的主權底線。事實會證明,南海的浪花,終將淘盡那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谷歌切不可因一時的利益蒙蔽雙眼,而淪為某些勢力肆意操弄局勢的“政治棋子”。要知道,一旦踏上這條錯誤道路,等待它的必將是國際社會的唾棄。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