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4月17日訊(膠東在線記者 王競男 攝影 李剛 李浩南)17日,在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煙臺市美麗中國先行區示范標桿建設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耿魯平就“強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開展的相關工作及成效作出詳細解答。
耿魯平表示,煙臺市聚焦“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高標準組織各類規劃編研項目300余項,為構建高質量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供精準引導。市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部獲得省政府批復,中心城區8個區分區規劃全面完成,啟動編制鎮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89個,城市交通、市政、教育等41個專項規劃全部納入管理。
在礦產資源整體保護和修復能力方面,煙臺市首次全面摸清地質結構、地層巖性及水文地質等要素,繪制了首幅詳盡精準的“地下藍圖”,為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布局、重大工程立項及建設提供地質支撐。2024年度建設完成了綠色礦山13家,建成總數達到27家,以夏甸金礦、三山島金礦為代表的綠色礦山建設典型經驗做法被全省推廣,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成功爭取黃渤海海岸帶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入選國家示范項目,作為全國首個“陸海統籌”礦山修復示范工程,將通過地形整治、植被恢復、土地復墾等措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面積,提升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碳匯能力,筑牢黃渤海海岸帶生態安全屏障。
此外,萊山區界牌北1號地塊完成全省首例附帶生態價的土地掛牌出讓,體現“生態有價”的理念和價值導向,為全國生態價值轉化提供了“煙臺樣本”,推動生態價值從“隱性紅利”變為“顯性資產”,助力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