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郭辰昊 岳致呈
近期,一起新能源汽車事故將“智能駕駛”推上風口浪尖,部分車企的宣傳用語已經脫離“輔助駕駛”范疇。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明令禁止車企夸大和虛假宣傳,旨在阻止行業“野蠻生長”。
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增有序銜接新車和在用車管理、加強OTA升級活動協同管理、健全事件事故報告機制的管理舉措。
16日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針對《通知》中加強OTA升級活動監督的要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時指出:“企業應確保技術有效可靠,頻繁的OTA升級需納入監管,避免讓消費者成為技術驗證的‘試驗品’。”他進一步強調,車企需在產品交付時提供技術成熟、功能完整的車輛,“不能依賴消費者反饋問題后再通過升級修補漏洞”。
對于此前行業中存在的“千人萬人測試”現象,崔東樹明確表示:“這類變相將消費者置于風險中的做法必須禁止。”他呼吁,行業應通過更嚴格的測試驗證流程,在車輛上市前解決潛在問題,真正保護消費者利益。
除了對智駕方面的管控趨于嚴格外,新能源汽車電池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規范。3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該標準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嚴”,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踐。
新標準中包括7項單體測試,17項電池包或系統測試等內容,主要新增電池底部撞擊測試、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等試驗項目,提高熱擴散的安全要求。這幾項內容正是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
對此,崔東樹表示:“新國標將推動技術加速完善,長遠看不會對現有車企造成沖擊,反而會通過高標準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他同時指出,若企業無法滿足新規要求,“2026年后相關產品將無法生產,必須通過技術升級達標”。寧德時代方面亦回應稱,新國標將“以高標準實現行業優勝劣汰,保障消費者生命安全”。
對于近期密集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崔東樹解讀稱:“這體現了國家對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核心是平衡技術創新與消費者權益保護。”他預測,未來市場將更加規范化,車企宣傳和產品交付標準將同步趨嚴,“唯有堅守安全底線、尊重消費者利益的企業才能贏得長期競爭力”。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