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薯類綠色高效生產國際學術交流會在濟南開幕。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瑞典、斯洛文尼亞、韓國、泰國、老撾、印度尼西亞、越南、孟加拉、肯尼亞、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馬拉維、國際馬鈴薯中心等國家、國際組織和國內相關領域專家代表共200余人參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薯類生產國,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作為中國薯類產業的核心陣地,山東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書寫了“小作物、大作為”的精彩篇章。在?馬鈴薯產業方面,260萬畝沃土孕育超700萬噸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15%,占全國出口量三成以上?!爸袊R鈴薯之鄉”滕州已成為國際市場的品質標桿。在?甘薯產業方面,193萬畝種植面積貢獻了550萬噸鮮薯,以全國第五的面積奪取總產第二、單產第一的佳績,魯中鮮食、魯南深加工、膠東外貿三大產業帶各展所長。在?科技創新方面,山東省農科院構建起全球先進的脫毒種苗技術體系,先后自主培育30多個甘薯新品種,推動產業科技貢獻率突破50%,為全球薯類綠色生產提供“山東方案”、插上科技的翅膀。
本次大會以“合作與創新-促進薯類產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匯聚全球薯類頂尖學者,聚焦薯類作物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控、高效生產、食品加工、綠色發展等關鍵議題,通過大會報告、座談交流和現場觀摩等形式,交流思想,凝聚共識,推動薯類國際協同創新,建立綠色可持續發展交流平臺,促進構建薯類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推動全球薯類產業邁向綠色、高效、包容的未來,同時進一步提升山東薯類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全球薯類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開幕式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Christian、國際馬鈴薯中心科學家Alexandre、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強、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徐建飛、山東省農科院院長李向東分別作特邀報告,之后接續進行主旨報告會。4月18日,將分別舉辦全球雜交馬鈴薯聯盟(GHPA)專題研討會、馬鈴薯綠色高效生產、甘薯綠色高效生產等3個主題報告會。報告會后,專家赴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和滕州馬鈴薯生產基地參觀考察。
據悉,在薯類作物科技創新上,山東省農科院取得了豐碩的科創成果。該院構建了全球首個馬鈴薯端粒到端粒基因組完成圖,破解了四倍體作物基因密碼;在全國率先研發并推廣脫毒種薯繁育技術體系,推動我國馬鈴薯單產實現大幅提升;培育的“魯薯”“雙豐”系列品種累計推廣超過3億畝。保存甘薯相關種質資源1000余份,培育出濟薯系列品種30余個,其中濟薯18是利用國際馬鈴薯中心提供的種質育成的我國首批紫薯審定品種;研發的鮮食型甘薯肥水精準供給輕簡高效生產技術使畝效益提升300-500元。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山東省農科院將繼續深化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圍繞薯類綠色高效生產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協力書寫薯類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的時代華章。
(大眾新聞記者 王亞楠 通訊員 劉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