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圈直接炸了!
高考數學145分比奧賽金銀牌更香?
競賽生一夜之間被多所高校 “拋棄”?
近日,25年強基計劃雖遲但到。
截至目前,已有北航、北理工、農大、東大、大連理工、華南理工等6所高校發布該項招生計劃。
與往年相比,今年強基發生重大調整。其中最重磅的消息,莫過于北航、大連理工、東大等校突然取消了奧賽金銀牌的破格入圍資格。
此前,金銀牌曾是競賽生沖擊頂尖高校的“硬通貨”——只需達到一本線即可入圍校測,甚至直通復試。
但如今,競賽升學的路收窄了,高考生“降分”進入強基的路變寬了。
專業人士表示,這是強基計劃一個帶有風向標意義的重大變化,對普通高考生來說或許也是超級利好。
它更看重“高考硬實力+學科特長+校測實力”,把更多機會留給一些高考總分沒有那么高,卻在基礎學科、新工科上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考生。
強基為何突然“變臉”?今年強基還有哪些變化?新增哪些招生亮點?帶給家長哪些教育啟示?具體內容一起來看——
競賽生要“失寵”?
部分高校取消了執行了5年的金銀牌破格入圍政策,曾經“超卷”的競賽賽道,是要涼了嗎?未來奧賽金銀牌的含金量會降低嗎?
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一方面,五大奧賽仍然是目前所有學科競賽中含金量最高的賽事。只要入選國家集訓隊,就相當于拿到了清北入場券。
另一方面,這一調整的底層邏輯,是要弱化競賽與升學掛鉤,加強高校招生自主權,強調興趣驅動的教育本質。具體來說,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去功利化。
憑借競賽保送清北,這是一條非常逼仄的通道。
從預賽突圍到省隊,從省隊選拔至國家隊,再從國家隊征戰世界奧賽,這條晉級之路如同過篩子,每一層都只留下金字塔尖的極少數人,最終通過競賽圓夢清北的,更是鳳毛麟角。
為了避免部分家長逼著孩子沖金奪銀,把孩子趕上“華山一條路”,甚至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部分高校及時調整方案,把競賽成績作為“加分項”而不是“免試券”,有助于選拔真正熱愛強基專業的創新人才。
強基方案更加務實。
講真,五大學科競賽金銀牌得主向來是清北的“囊中物”,其他985高校很難搶得過。
當非清北院校沒有幾個“漏”可撿的時候,倒不如取消了形同虛設的“破格入圍”,務實地向更多高考生敞開懷抱。
加強高校自主招生權。
強基的核心邏輯是高校自主選拔,而非依賴奧賽評價體系。而且, “ 輕奧賽、重校測 ” ,更有助于各所高校依托本校特色,選拔和培養符合國家戰略需要的人才。
新增專業瞄準國家戰略
從目前公布強基計劃的六所高校來看,今年強基計劃還有其他兩個變化。
強基專業擴容,瞄準國家戰略。
39所985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排頭兵,勢必要扛起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大旗。
說白了,就是國家需要什么人,高校就趕緊培養什么人。一起來看新增了哪些培養方向——
北航
新增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含測控技術與儀器、量子信息兩套培養方案,依托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培養。
應用物理學專業新增電子科學培養方向。
航空航天類專業新增飛行器制造工程、空天材料培養方向,取消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方向。
北理工
新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立足于國際材料領域發展前沿,適應未來高能材料領域安全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戰略需求。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新增一套培養方案:依托自動化學院進行培養,面向智能科學科技發展前沿,以“AI+機器人”為培養特色。
應用物理學專業新增一套培養方案:依托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進行培養,面向集成電路與電子信息領域的前沿科技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大連理工
新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數學高分“破格入圍”高校又增一所
去年,北理工、中山、吉大、大連理工、西北工大等高校官宣把數學高分考生作為破格入圍對象,預示著數學單科為王的時代拉開帷幕。
今年,中國農業大學加入這一行列,只要高考數學科目成績達到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進入分省招生計劃數6倍以內的考生,可破格入圍。
可以預見,憑單科高考成績破格入圍,可能成為高校強基計劃的趨勢。
專業人士指出,AI時代,數學將會孩子們需要重點發力的學科。因為,AI創新的核心,離不開數學的建模和算法設計。
建議走強基路線的孩子,先把基本概念弄清楚,再嘗試去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多琢磨知識點融合的綜合題目,多攻克具有探究性和創新性的難題。學有余力的還可以嘗試一下大學先修,站在更高處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家長有哪些教育啟示?
孩子慎入競賽賽道
必須承認,打競賽多多少少還是需要拼天賦的。
但現實是,但凡理科成績不錯的,或多或少都會學點競賽——
有的跟著校內教練,有的校外報班,有的參加寒暑假集訓,有的甚至會“脫產”打競賽。
令人擔憂的是,有些孩子在追求競賽成績的過程中,砍掉了興趣愛好,社會實踐和校園活動的參與度幾乎為零。他們長期 浸泡在單一評價體系里,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都可能變弱。
經濟學里有個詞叫“沉沒成本”。 當金銀牌破格資格從39所985高校漸漸變少,那 些投入數年卻無緣國集的孩子,面臨的不僅是時間精力打水漂,更是情感上的難以承受之重。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國集的苗子,與其讓他成為龐大競賽分母中的一員,還不如盡早斷舍離。
鼓勵孩子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個人的興趣愛好上,就像王興興那樣,通過自我探索、反復試錯,把自己的長板發揮到極致。
強基專業≠就業“天坑”
近年來,強基計劃正逐漸從傳統的基礎學科向新工科、交叉學科等前沿領域發展。在專業選擇上,跟著國家重大戰略走,孩子未來的發展大概率不會太差。
需要提醒的是,強基目前一個人還是只能填報一所高校。那些新增的專業和培養方向大多是大熱門,但孩子在擁有更多選擇空間的同時,也要評估競爭烈度和可能的強基入圍分數。
化學不要輕言放棄
從目前發布強基計劃的幾所高校來看,理工科方向還是 要求選考物理和化學。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是化學不計入北京中考成績的第一年。
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能不考什么,就不學什么。
畢竟,化學在高考志愿填報和強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學習不是短線而是長線,規劃不能只看當下,更要關注長遠。建議學有余力的學生初中就要拿出一定的時間好好學習化學。
要涼的不是競賽,而是家長的功利心態。
強基計劃的調整,看似是給競賽降溫,其實是對育人體系的糾偏。
有個家長說得特別棒,相比競賽路,我更愿意讓孩子擁有——
運動場上和小伙伴們大汗淋漓的拼殺。??
獨處時閱讀的寧靜和那會心一笑。
和家人外出踏青游玩的幸福。
充足的睡眠。
發呆的片刻。
春天來了,正是新一輪播種的好時機。
好好想想怎么讓孩子走好自己的路,也許秋天能有一個好收成。
文 | 京教君
內容來源|各相關高校、京城教育圈等,“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編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