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馕言文”憑借其趣味性強、傳播迅速、互動性強等特點,引起了一波熱議,與此同時,新疆普法宣傳也成功通過“馕言文”火出圈。
新疆普法宣傳以幽默、接地氣、情景化的方式通過短視頻向大眾普及反電信網絡詐騙、禁毒、交通法規、國家安全等知識。
平安烏蘇的新媒體平臺推出的“馕警官”“皮牙子警官”等組合,憑借接地氣的搞笑劇情和新疆美食的創意聯動,硬核輸出反電信網絡詐騙、禁毒、交通法規、消防安全等知識,讓網友直呼:“這普法方式,新疆人DNA動了!”
“馕警官”本名:熱合木·熱合曼是新疆烏蘇市的一名警察。
在拍攝工作中,他的搭檔二蔣給他起了“馕警官”的外號,這個外號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馕警官”也成了他的標志性稱呼。
他的短視頻以日常工作場景為切口,通過充滿煙火氣的“馕言文”對話,將普法知識包裹在幽默的敘事中,觀眾沉浸于吃瓜狀態,不知不覺,那些知識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進入了大腦。
反電信網絡詐騙
反詐宣傳是現今生活中最離不開的話題,詐騙手段也出其不意,就好像藏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窺間伺隙,就看誰會上當!
反詐知識點提煉:
新疆警官的“防騙秘籍”
1.警惕“甜蜜陷阱”
殺豬盤:“網上帥哥美女帶你投資?那是用‘蜂蜜’引你進‘狼窩’!”(馕警官友情提醒:網戀前先問自己,為啥真愛總讓你轉賬?)
刷單返利:“刷一單賺馕錢,刷十單丟羊錢!記住,所有‘輕松賺錢’都是鉤子上的蚯蚓!”
2. 守住“錢袋子”鐵律
四不原則:不明鏈接不點、陌生電話不信、個人信息不透、轉賬匯款不急。
兩必做: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接到可疑電話立即報警。
3. 老年人防詐重點
要牢記守住“錢袋子”鐵律,涉及轉賬時,務必通過子女、親友或警方二次核實。
對“中獎”“返利”等誘惑性信息保持警惕,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禁毒宣傳
新疆禁毒宣傳短視頻一直以嚴肅畫風為宣傳模式,讓大家從短視頻的觀看過程中深刻認識到“毒品是危險品”的真諦,對毒品有更高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禁毒知識點提煉:
新疆警官的“禁毒秘訣”
1、了解毒品的危害,減少好奇心:樹立“毒品絕不能碰”的理念,堅決對毒品說不!
2、拒絕同伴的吸毒邀請:大多數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受朋友“邀請”,請遠離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
3、在娛樂服務場所要提高警惕: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煙和零食飲料,留意飲料是否有針眼和開封的跡象,離開座位回來后不喝開封的飲料。
4、不為他人保管、投遞、買賣不明物品:如果被委托保管、投遞、買賣的物品是毒品,有可能在法律上被認定為販毒者的同謀。
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國家安全教育日,是為了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節日。
國家安全與民生密切相關,保障國家安全也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和福祉。
交通法規
新疆交警用熱情融化規則冰冷的外殼,宣傳效果炸裂,笑著笑著就記住了那些交通法規知識。
他們證明:安全教育不必苦大仇深,真誠與創意才是打動人心的高效法寶,下次遇見熒光綠身影別忘了搖下車窗——你可能要收獲今日份快樂了!
無論是用幽默的方式宣傳反詐、交規知識,還是用嚴肅的演繹去詮釋禁毒知識,這些知識好像都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進入了大腦。
讓大眾以輕松且娛樂的方式接受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尾聲
新疆公安用創新的表達詮釋了普法的真諦——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守護平凡生活的鎧甲。
唯有讓法律知識融入在百姓的茶余飯后,才能織就一張真正的“安全網”,讓每個人在懂法中遠離傷害,在敬畏中擁抱安寧。
你覺得還有哪些有意思的普法宣傳博主和視頻,可以分享在評論區~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